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与优化策略

2015-03-19 06:01王俊龙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11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足球校园

□王俊龙(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1150)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与优化策略

□王俊龙(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1150)

环境作为个体实践活动的综合体,良好的环境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习惯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作为大学生体育学习、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体育环境的构成与优化研究是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从体育教学环境视角出发,就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与优化策略展开了分析。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构成优化

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与体育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为体育环境影响的长期性、群体性、竞技性与终身性。因此,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构成与优化策略的研究,对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与不断渗透的过程。在健康、积极、和谐的体育环境中,能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锻炼积极性产生耳濡目染的感化效果。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多年沉淀,体育活动环境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有着积极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认同性表现为群体活动影响的广泛性,例如:某高校是全国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的主赛场,每年的CUBA联赛为该校园注入了不断的篮球运动活力,该校的大学生浸润在这样的篮球环境中,校园内大学生的篮球参与热情、群众篮球的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校。同样,对于具备传统体育项目的高校,其体育环境氛围的浓厚与独特性,成为该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构建与大学生体育情感的一种寄托。

1、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内涵与主体构成要素

1.1、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一种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组织与构建的体育活动空间与多维的延伸。体育教学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培养的基础。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的制度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是保证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这一基础表现为构成主体的多样性、环境变化的动态性、环境塑造的长期性等。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是物质环境因素,包括高校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物质环境作为高校体育环境的基础,在日常构建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等内容的建设与更新,保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性与健康性。高校体育社会环境,是一种能够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氛围。包括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开展、体育竞赛环境氛围的影响、学院(班级)体育学风等等。第三种自然环境指的是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空气质量、水质量、温度等等,自然环境质量高低,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重要的影响。第四种是高校体育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包括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考核制度、体育教学评价制度等等,有效的体育教学等制度,是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

1.2、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主体构成因素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物理因素包括体育教学场地、体育教学器材,其中体育教学器材的造型、布置方式、体育场馆的通风、光照、空气质量等都会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合理性与完善性,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人际关系因素,是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社会性的表现方式,在大学生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教育的潜力,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其他实践活动参与一样,人际关系是由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构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体育环境的基础。

高校体育教学的语言环境因素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基本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会对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参与次数、体育锻炼的效果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的语言环境构建与优化,需要体育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以启发性、指导性、民主化的语言来帮助大学生习得体育锻炼知识、技能,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与优化,是为了实现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控制与优化,让大学生在一个更为健康、绿色、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锻炼。体育教学环境的综合性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建筑学、运动科学等角度出发,系统的构建起一个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2、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与优化策略

2.1、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身体活动环境的优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不仅仅是向大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更多的是在师生、环境交往的过程中,让大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健康需求满足、人际交往与情感的体验表达过程。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利于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缺乏人际交往的民族性与主动性,从而不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提升。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中,其师生沟通、人与环境的沟通是多样选择的过程。”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大学生更多的体育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选择,更有利于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2、做好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

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与大学生的学,是在特定教学环境中表达的过程。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形态,能够反作用与高校体育教学主体(教师、大学生)的行为。所以,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氛围的优化,对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与学习机会,鼓励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展示与创新。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现代化的媒体为平台,实现体育教学信息、体育教学评价、学生体育需求等信息的畅通,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充足的保障措施。

2.3、提升高校班级体育心理环境的构建与优化

班级作为高校的基本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体育锻炼氛围,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趣味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体育环境构建的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来开展体育工作、培育体育特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为了更好的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实现体育对大学生认同目标的统一,也需要借助体育竞赛等来促进这种目标认同的一致性。再次,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构建良好的班级体育氛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是因为师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等是一种社会性的体育实践过程。

2.4、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理性认知,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不同时代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有着不同的特点,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与实施者,体育教师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大学生健康发展需求等,对体育教学方法、组织方式等进行动态的调整,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4、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在落实健康教育的前提下,注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环境实现对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锻炼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校大学生积极、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需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在遵循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以现有的体育物质环境为基础,打造健康、绿色的体育环境氛围。提升高校特色体育项目的普及与进一步打造,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特色与影响更为持久。

[1]王雷.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影响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1.

[2]黄聪敏,邹富,向召斌.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6.

[3]王国亮.试论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体育教学环境的必要性[J].搏击.武术科学,2008,08.

[4]孙卫卫.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的现实基础,设计足球游戏、开发新的校园足球教育方法,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显得格外重要。

3.4、得到家长的支持很重要

校园足球若要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家长的意识很重要。在新时期下,更多的学生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专心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对于足球而言,家长更多的是不理解与不支持,他们认为学生踢球就是不务正业。对此,校园足球领导与教练要积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详细阐明校园足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必要时,可以组织家长观看、参与由学校组织的校园足球比赛,让家长切身感受校园足球带来的积极作用与教育功能。

4、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伴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发布,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它的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广泛而丰富。但是,校园足球在发挥教育功能的过程中还面临多重挑战。为此,我们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的思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不断深化改革,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我国校园足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纪霞,何志林,董众鸣,徐仰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05).

[2]王格.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足球校园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