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现状

2015-03-19 15:02
关键词:辽宁省海洋文化

王 倩

(大连海洋大学,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现状

王 倩

(大连海洋大学,大连116023)

为了更好地传播辽宁的海洋文化,让世界对辽宁的海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强辽宁省在国际海洋经济中的地位,首要的任务是对当前的辽宁省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有所了解。从而针对目前辽宁省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发展策略,进而促进辽宁省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进一步促进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辽宁省;海洋文化;对外传播

一、引言

海洋文化指的是在人海关系的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海洋文化从广义包括所有与海洋相关的意识、制度、思想观念等,从狭义上包括人类广泛接受海洋经济结构以及相关的海洋法律规章制度等。辽宁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如何对这种文化进行合理、创新的对外传播,关系到辽宁省在国际上的形象,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成败。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今天,海洋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应当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辽宁省海岸线横跨渤海和黄海,西起山海关老龙头,东至鸭绿江口,全长2 178km,占全国总长的12%,其中港口5个,优良商港港址38处。辽宁省全省滩涂面积约为1 696km2,占全国的9.7%,居第6位。近海岛屿共506个,面积达到189.21km2。辽宁省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且多种多样,既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又有风景怡人的人文景观,以及社会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如大连的发现王国等主题公园、国际服装节、旅顺日俄监狱、星海公园、老虎滩、足球之城、黄渤海分界线、旅顺博物馆;盘锦的红海滩;营口的楞严寺、白沙湾等;丹东的民族文化风情,历史古城盘锦;以及旅游资源丰富的葫芦岛等。营口金牛山猿人遗址、葫芦岛秦代行宫遗址碣石宫、葫芦岛九门口长城、锦州义县奉国寺、葫芦岛绥中的姜女坟、兴城古城、盖县高丽城山城遗址、旅顺的万忠墓和营口西炮台、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也很丰富;辽宁省的海洋渔业文化资源也很丰富,据统计辽宁省海洋生物达到520余种,主要包括海洋经济生物资源和珍惜生物物种。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鲜美食、渔民风俗等方面也是海洋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传播海洋文化、提高海洋意识的意义

海洋文化的传播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人类对海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中国是一个海洋陆地兼备,我们除了960万km2的陆地面积,还有18 000 km的大陆岸线、14 000km的岛屿岸线,6 500多个500m2以上的岛屿和300万km2的主张管辖海域。从中国历史经济发展来看,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更主要依托陆地,海洋经济的对外发展稍显薄

弱。中国经济要有新的发展点,必须从海洋入手,重视海洋经济,立足海洋、放眼全球。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海洋在国家的战略的地位日显突出,不仅在经济上,在国土安全和国家地位上的作用都不容小觑。管理好、开发好、维护好海洋区域是一方面工作,同时还要走向大洋、关注两极,积极主动参与世界上公海的一些维权活动,参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维护,海洋资源的利用开发,积极倡导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强国意识,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在新世纪的大好局面下,各个涉海高校和部门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海洋领域的研究推动海洋文化的发展,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推动和提高全民的海洋文化意识,参与统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此外还要推动海洋强国意识、海洋可持续利用意识、海洋权益和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全民意识。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藕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的核心要素,提高海洋意识首先要繁荣海洋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繁荣的陆地文化,同时也有不少的海洋文化壮举。先秦时代,就有“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将贸易范围扩大到中国南海和印度洋周边;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此外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传说更是离不开海洋为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世纪90代初,我国有了比较系统的海洋文化研究,对海洋文化的基本理论也开始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涉海类高等学校都建立了海洋文化、海洋经济等涉海方面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都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知识,具备海洋文化研究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涉及海洋方面的各行各业。沿海城市的经济不断发展,诸如大连、青岛、厦门这些沿海城市越来越多地将海洋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方面,大型涉海会展活动、海洋文化节等活动日渐丰富。与此同时,许多沿海地区的区县的海洋文化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展开,并把开拓和营造海洋文化氛围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国的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文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涉海相关研究还是起步较晚,并由于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而造成的结果是推动大众的海洋意识提高方面做得还不够,海洋文化远没有被大众广泛地关注。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以及各种涉海科研院所的繁荣,我国海洋文化发展和海洋意识的提高将展现美好的未来。

辽宁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综合系统己具备一定影响力,但需要逐渐构筑起国际传播现代构架。对外传播活动存在着传播渠道单一缺乏体系、传播内容碎片化、对外传播活动的零散性、对外传播地域建设的匮乏、对外传播活动的意义模糊等现象,影响了对外传播效果。在对外传播中要加强对外合作,构架对外宣传海洋文化的桥梁。吸引国内外企业家前来投资建港,才能使海港产业文化为辽宁带来无限的商机。辽宁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中有助于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对海洋资源掠夺式开发的现象,保持海洋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物种灭绝的危险。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海洋科学研究比较先进,如何多与这些国家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辽宁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辽宁省海洋文化传播的现状

(一)资源开发不足

作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辽宁省位于渤海和黄海的交界处,14个地级市中有6个城市位于沿海。近几年,在辽宁省“海上辽宁”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下,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机遇下,辽宁省的海洋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它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海洋产业发展优劣的因素。然而,现阶段辽宁省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仍存在着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大多停留在文化展示、滨海旅游观光和会展节庆等表演层面,对于海洋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的挖掘,以及推广海洋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还显得缺少深层次和创新性的开发思路和方式,从而造成了海洋文化对

外传播的局限性和海洋文化资源的浪费。

(二)传播渠道狭窄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日渐多元化,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盛行和移动客户端的开发普及,丰富了人们获取各类新鲜资讯的便捷渠道。但现今辽宁省海洋文化对外传播仍然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相关的网站、微博、微信账号数量稀少。在网站方面只有东北新闻网和大连天健网作为辽宁省两家新闻网站对相关海洋文化活动进行了报道,但是深层次挖掘相关海洋文化知识方面做得也十分有限。东北新闻网有其手机版,大连天健网有其微博账号。在辽宁省政府公布的政府微信公众号中也没有用来对外传播海洋文化的专用号码。总体说来,辽宁省海洋文化的传播渠道狭窄、传播内容有限,严重制约了辽宁省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效率,难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报道内容和形式单一

辽宁省主流媒体关于辽宁省海洋文化的报道主要是关于海洋文化历史、节日庆典或会展项目的报道,虽然诸如世界海洋大会、世界海洋日主题活动等纳入了固定的传播日常,但是报道视角比较模式化,宣传受众面不大,群众参与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激发全民的热情。宣传主体主要是电视和报纸,新媒体参与度较低。

(四)传播人才缺失

高素质的文化传播人才是海洋文化传播过程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来看,尚缺乏既懂海洋文化知识又通晓传播理论的人才资源。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文化传播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和新媒体技术人才流动性较大,比较成熟的人才较难引进;第二,海洋文化方面的人才不了解传播学理论,缺乏新媒体技术的支持。

(五)传播内容单一

辽宁省目前的海洋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展会活动。而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群体有限,媒体的报道也流于形式。在海洋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上,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已经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2012海洋知识夏令营”、“全国大学生首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学习海洋知识·维护海洋权益”——第五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2011年度海洋人物评选活动,等等。这对辽宁省海洋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有利于海洋文化的普及,以及对年轻人的吸引。

四、辽宁省海洋文化传播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

当前辽宁省海洋文化的传播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保证传播受众面,但是在传播主题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传播的多方面协同效果。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途径、传播观念和传播技术的更新,也给政府主导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在辽宁海洋的文化传播方面,可以吸纳更多的社会团体、协会以及企业的加入,借助这些团体的灵活性和多元性的优势,拓宽传播渠道和传播主题,从而使辽宁海洋文化得到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

(二)借助新媒体渠道

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的文化产品就更有影响力。在新媒体的繁荣局面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提升海洋文化的传播能力。以传播面较广的微博、微信、网站为平台,创建两年海洋文化传播的专门账号,并加以推广。特别是在举办大型展会期间,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与受众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来了解其兴趣和需求,从而增加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深受众对海洋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扩大海洋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增进世界对辽宁省海洋文化的了解,积极推动辽宁省海洋文化走向世界。

(三)实施品牌传播战略

辽宁省海洋文化的传播,应以突显当地特色为本。品牌化战略可以建立在各种与受众沟通的环节上,形式可以为展会上的企业以及品牌的宣传推介,也可以是讨论社会热点话题,还可以是受众的活动现场亲身体验。重点在于品牌的传播和认识,在于利用品牌把文化输送到受众意识里的过程。辽宁省海洋文化可以以展会为依托,建立企业的品牌文化意识,大力进行品牌宣传,从而扩大海洋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四)培养海洋文化传播专门人才

辽宁省是海洋大省,濒临黄海、渤海,是东北地区唯一沿海省份,有150多家如辽宁海洋渔业集团、大连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等具有国际贸易关系的涉海、涉渔知名企业,他们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些企业需要大量涉海领域高级翻译人才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涉海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全国沿海开放地区中,辽宁省尚无开设涉海翻译

专业硕士点的高等学校,涉海高级翻译人才缺口较大。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的翻译硕士点的设立,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文化传播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和新媒体技术人才也应是未来海洋文化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只有有了人才基础,辽宁省海洋文化才能朝着更广阔的领域前进。

五、结论

在海洋文化发展的同时,对海洋文化的传播力度却略显薄弱。当今时代,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的文化产品就更有影响力。大众传媒是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根据最新的互联网研究调查,在全球网络用户按语言划分中,英语用户占第一位为27%,因此海洋文化对外传播受众的广度和范围都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应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提升海洋文化的传播能力,从而拓宽我省经济发展渠道,推进经济发展机遇。

[1]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2] 薛三让.重塑海洋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7-30.

[3] 郭景朋,王雪梅.美国卓越海洋教育中心简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10):56-57.

[4] 鲍晨斌.象山县科学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5):126-130.

[5] 张开城.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述论[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16):3-4.

The present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Liaoning'smarine culture

WANG Qian
(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3,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of Liaoningmarine culture,hav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iaoning marine culture,and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internationalmarine economy,the first and foremost task is to get to know the present status of Liaoning's external communication.Thus,proper relevant suggestions can be offered,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marine economy in 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marine culture;external communication

G206

A

1009-8976(2015)03-0089-04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3.024

2015-05-14

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W2014103)

王倩(1977—),女(汉),辽宁大连,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辽宁省海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