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影响及策略

2015-03-19 15:02姚丽亚
关键词:使用者价值观核心

姚丽亚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长春130052)

微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影响及策略

姚丽亚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长春130052)

伴随微媒体技术革新和传播方式的演进,如何充分运用微媒体传播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构建,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肯定了微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分析微媒体传播上存在的负向能量,继而提出当下利用微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构建的相关策略。

微媒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策略

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信息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所发挥的效能不断增加。从美国的Whatsapp到韩国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再到中国的微博、微信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给使用者带来全新的生存体验。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5 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其影响人群之众,浸染力之巨。

在我国5.57亿的手机网民中,人数接近3 000万的在校大学生是最活跃的微媒体用户群体之一。微媒体环改变着大学生的生存环境、教育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在给大学生群体提供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审视视角和展示平台的同时,微媒体也在积极建构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并伴生了各种各样的危机。因此,在当前微媒体高度普及的时代,发掘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价值,积极应对微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显得必要而迫切。

一、微媒体:大学生群体的积极选择

有关于微媒体的定义,国内学者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微媒体就是新媒体,而这个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它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另一种说法是将微媒体看做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还有说法认为所谓的微媒体就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

作者以为,微媒体是指构建在特定信息技术基础上,使用者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如微博、微信等,以实现发布或者共享信息的新型网络传播平台及其媒介样式。现今流行的微媒体工具主要表现为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微电台、微社区等具体载体。微媒体既是一个社交平台,以微博、微信等形式存在;又是一种传播载体或者文化形式,比如制作的微电影、微视频等。微电影或者微视频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来分享和扩散。微媒体的这种特定的存在形式和传播的方式比较契合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性,完全迎合了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因此广受青睐,越来越成为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且无法代替的工具。

(一)获取信息的及时、开放,激活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自身达到“文化增值”

说到微媒体的特征,最突出的便是即时与开放。微媒体的“指尖传播”让信息发布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充分发挥了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达到了“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使“地球村”的概念更为深入人心。微媒体传递消息的及时性,是广播、电视、报纸这样的媒体望尘莫及的。在微媒体的世界,大学生群体只要有wifi,有手机终端,就可以广泛地了解世界、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在微媒体的世界,大学生摒弃了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提升了自身素质,激活了求知欲望,使自身达到“文化增值”。而大学生在微媒体上的求知、探索,所耗费的时间、金钱、精力成本之低,也是其他媒介形式无法企及的。

(二)低端的信息发布门槛,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乐于成为信息的制造和分享者

微媒体的盛行,使发布信息成为简单而易操作的事情,使普通人脱离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地位,借助微媒体转而成为信息的传递者,可谓信息传播方式上的一次革命。通过微媒体平台,大学生群体不需要学习复杂的计算机语言知识,只要会打字就可以自如地通过评论、转发、转载、复制、粘贴这些手段,使信息能够被更多的人“发现”、关注,进而传播。微媒体低端的信息发布门槛,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乐于成为信息的制造和分享者。

(三)广泛的交互性,激触了大学生的话语权,使其热衷挣脱束缚自由发声

作为一个新型的互动交流平台、舆论中心,微媒体将每一个使用者都构建为一个信息源。在这个平台之上,使用者既是一个传播者,又是一个接受者,既传播信息,又接受信息,与其他使用者形成交互性,实现了传受一体化,极大地增强了使用者在获知真实信息、自由表达观点以及参与信息生产时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使用者拥有了均等的表达权。而大学生群体正处急需社会认同的心理阶段,主要表现为情感上需要他人的关注,自我价值感比较强烈。微媒体为大学生群体表达观点、意见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他们藉此与师友、亲属等社会关系群体共享信息、观点,自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存在感与满足感。因此,热衷于挣脱束缚自由发声的大学生群体在微媒体这个媒介上积极主动地生产信息、共享信息、提升信息。

二、负能量:微媒体传播的无奈之痛

微媒体使传播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微媒体在现代传媒产业中位置举足轻重。但是,微媒体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带来舆情危机,包括信息垃圾和政治垃圾。由于缺乏信息的“把关人”,这些信息垃圾和政治垃圾被不断地发布、复制、转摘,对于尚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负面信息必然会带来负面的能量。

(一)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导致信息失真

微媒体传播的信息往往很简短,使信息传播更为便利和快捷。以微博为例,每条限制在140字之内。但是,因为内容过于简短,就可能导致无法清楚完整地叙事。对接受者来说,看到的可能会是一个内容支离、陈述片面的“事实”,从而产生信息的误解。

另外,由于微媒体平台上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导致使用者发布的任何一条信息都可能被其他使用者篡改,使信息被人为分解。那么此时新的信息接受者接收到的就是失真的信息。

(二)为博眼球导致虚假信息泛滥

通过微媒体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微媒体使谣言散播更快,不良信息随意变换“新包装”又抛头露面,假消息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微媒体时代人人都想通过网络去拓宽自己的朋友圈,获得更多的关注。因此,大多数人接收到一则信息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真假或者来源,而是赶紧第一时间转发。比如,微信朋友圈中不时出现的“帮忙扩散”“急转”“寻人”之类的求助信息,许多人出于爱心,看到之后都会顺手转发。可是,转发之后,却经常发现其中不少是虚假信息。这种类型的虚假信息,不但污染了网络环境,而且伤害了人们的爱心,使一些真实的求助信息也受到质疑、被人忽略。而那些看上去“权威、有颠覆性、能唤起共鸣”的帖子总能在朋友圈煽动用户情绪、迅速传播,若是谣言的话,就可以成功做到“混淆视听”。

(三)全民围观下“看客”心理滋生

微媒体促进社会监督的同时,也使看客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我们不用再于街头巷口品头论足,只需轻轻点击手机屏幕,就能看到其他人正在关注的东西,就能随时随地地围观,就能跟上舆论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潮流。我们离这个世界更近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随之而来的问题。同时,网路资讯易复制,传播快,资讯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围观”愈来愈容易,也愈来愈肆意。围观文化的盛行,也许带来的是整个民族价值观体系的崩塌。

三、微媒体盛行: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中的“双刃剑”

微媒体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审视视角和展示平台,正逐渐成为影响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不可否认,微媒体这把双刃剑,一面带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契机,同时又在政治和思想上引发危机,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积极影响

1.大学生信息取向呈现明显的发散性,价值观念多元化

微媒体平台的出现,提供给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视角,由于其承载信息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大学生价值主体意识增强,价值理性开始显现

在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自由选择发声的媒介,展现个性;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获得认同;按照价值观选择“圈子”,找到价值归属感。大学生自信息不断提升,价值主体意识持续增强,价值理性开始显现。

3.大学生平等参与,人生价值实现最大化

微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平等交流、高效互动。其改变了传统媒体的那种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思维,使用者之间进行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互动。在微媒体环境下,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产、发布经验、生活信息,大学生参与热情极大提高,参与方式多样;在微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不受身份、地位、距离的影响,任何一个大学生都能成为传播的主宰者,掌握传播的主导权;在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使用群体在与其他使用群体的平等交流、高效互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在虚拟的人际传播中演绎自己的精彩。

(二)消极影响

1.价值观念易受腐朽思想侵蚀

微媒体以创新的技术和手段占据当前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也由此导致信息传播的不可预控,包括传播内容的多元、方式的多样以及受众不可预见的接受度。也就意味着,在微媒体环境下,对价值、理念、观点的传播的监管存在不可控性。在信息传播主体广泛的背景下,大学生自由参与所谓的“平等交流”中,不排除有些别有用心的信息发布者借以散播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而正处于价值观塑造时期的大学生,如果不能够理性判断,就很可能盲目追随,在各种各样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失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最终导致其价值观的偏离和行为失范。

2.消解权威导致价值扭曲

在开放的、虚拟的微媒体平台上,任何一个使用者都有权利散布个人的言论、观点,自成一说,在这里人人都有自由话语权,并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但是,恰恰是由于在微媒体这个世界没有话语权威,反而导致一些人价值的扭曲、价值取向的散乱。在微媒体上,有些使用者肆无忌惮地挑战社会权威,从而产生大量不负责任的谩骂、发布虚假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而其中不乏不明就里的大学生群体推波助澜,进一步助长不良信息的传播。丧失价值权威的大学生更易心生浮躁,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3.弱化理性思考能力的形成

微媒体环境下,使用者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信息,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发布。在信息的接收、阅读过程中,自由选择导致信息的不连贯、片段性,进而使得使用者不能获取整篇阅读带来的系统性、整体性的信息,失却了篇章原来所具有的丰富性、深刻性、条理性。这种自由择取的阅读方式,很难令大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等理论问题的深度思考,不利于其理性思考能力的形成。

四、转危为机:微媒体环境下积极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如何发掘微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价值,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成为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微媒体丰富的载体和方法,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微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带来最广泛的渠道和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在微媒体环境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的互动交流作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的走向和动态。而在交流形式上,则应充分利用微媒体丰富的载体和方法,避免死板、僵化、单一。比如在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以微博、微信、为电影、微视频等方式,全面、多维同时充满个性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些喜闻乐见、乐意接受、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大学生充满了吸引力,能够引导其积极、主动、愉悦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插上翅膀,影响范围更广、强度更大。

(二)加强大学生微媒体素养教育,积极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应引导大学生在使用微媒体的过程中,注重自身微媒体素养的提高。要理性面对,不能随心所欲,逐渐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在对微媒体信息的辨别中有所取舍,避免盲目崇拜、偏听偏信;加强自我约束,培养慎独精神,避免不计后果地散播不负责任的言论、消息,不信谣、不传谣;内心始终灌注责任意识,维护微媒体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为自己所发布、分享的内容负责任。

(三)重视微媒体道德体系的建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直以来,各高校都把在大学生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作重中之重。并且多年实践下来,已然形成了良好的构建运作机制。但是,随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微媒体背景下,传统道德教育受到挑战,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领作用日渐式微。因此,当前高校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急需一套适应微媒体环境下的、合乎网络道德教育内在要求的新的制度体系。微媒体运营者要树立责任意识,顾大局、识大体,积极倡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身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前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在社会爆发热点问题时,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对重大消息及时反映,完善应对机制,在高校中积极传播社会和校园中的“正能量”,以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

五、结语

纵观新媒体的发展,在为大学生拓宽视野、丰富自身、提高判断能力的同时,其多元的价值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偏离正轨,影响了大学生建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必须避开微媒体这把“双刃剑”的不利因素,以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为方向,探索其为大学生价值观构建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消解消极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单晓红.媒介素养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42.

[2] 李璐.“微媒体时代”的舆情危机与应对策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87-88.

[3] 折江虹.从微博与微信的异同看社交微媒体走向[J].新闻世界,2014(7):193-194.

[4] 周先进,邹丽.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109-113.

[5] 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83-71.

[6] 黄建榕,冯小宁.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德育发展关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155-156.

M icromedia's effects on the college students'construction of core values and the strategies

YAO Li-ya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52,China)

With the progress ofmicromedia's innovation and mode of transmission,it is very urgent and significant for the educators about how to construct the college students'core values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micromedia' s features.The paper ensur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micromedia on the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also analyzes the negative effects about its transmission.It then presents strategy of building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micromedia.

micromedia;college students;core values;effects;strategy

G641

A

1009-8976(2015)03-0130-04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3.035

2015-05-17

校级科研发展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2013016)

姚丽亚(1976—),女(汉),吉林,讲师主要研究网络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使用者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