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生图书借阅行为分析

2015-03-22 03:1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册数类图书外文

借阅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中的基础行为,通过借阅行为了解用户需求是图书馆研究的基础工作。用户借阅行为分析,是指对图书馆OPAC 中的借阅量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用户借阅行为的相关因素,从而发现当前图书馆在用户借阅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提供依据[1]。

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对读者借阅行为进行了研究。丁勇[2]针对南京图书馆图书借阅排行和读者借阅排行情况对本馆藏书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于曦[3]运用Unicorn系统的报表功能对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分布、图书借阅量以及不同读者的人数和借阅量进行统计,分析读者的借阅行为和心理原因;张丽萍[1]通过对馆藏资源利用率低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影响用户借阅行为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熊莉君[4]对高校合并后图书馆读者借阅人数、借阅册次等图书文献借阅主要指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李艳[5]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初步建立了图书馆读者借阅行为的社会网络关系矩阵,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读者借阅行为网络中的关系、团体和中心人物等内容。

以上的研究对象有公共图书馆,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的图书馆,但是针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用户借阅行为研究很少。笔者对首都医科大学学生的借阅行为进行分析,为医学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以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外文图书流通数据为数据源,利用Excel 2003,从借阅量和利用率两个角度分析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与留学生在内的10 132名全日制在校学生读者的借阅情况及其阅读倾向,为医学院校图书馆采编、剔旧、排架、馆藏布局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

2 结果与分析

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10 132名学生外借图书总计26 024册(含续借)、53 659次,平均每名学生借书1.83册、3.78次。其中,中文图书外借25 490册、47 431次,外借1.86次/册,占外借图书总量的97.95%;外文图书外借534册、661次,外借1.24次/册,占外借图书总量的2.05%。

2.1 中文图书借阅情况

统计发现,医学生阅读范围非常广泛,外借的中文图书涉及《中图法》的22个大类,主要集中在“R医药、卫生”、“I文学”、“H语言、文字”、“B哲学、宗教”、“K历史、地理”、“T工业技术”、“O数理科学和化学”、“Q生物科学”、“C社会科学总论”和“F经济”等10个大类(表1)。

表1 外借数量最多的前10类中文图书

这10类图书共外借24 110册、45 441次,占外借中文图书总册数的94.59%,总次数的95.80%。其中,“R医药、卫生”类图书外借册数最多,共外借9 593册,占外借中文图书总册数的37.63%;其次是“I 文学”类图书,共外借5 547册,占外借总册数的21.76%;“H语言、文字”类图书排在第3位,共外借2 415 册,占9.47%。

中文图书的馆藏数量、外借量与利用率见表2。

表2 中文图书的馆藏数量、外借量与利用率

从表2可看出,馆藏利用率最高的是“I 文学”类(达10.60%),其次是“B 哲学、宗教”类、“C 社会科学总论”类、“Q 生物科学”类、“K 历史、地理”类、“J 艺术”类、“H 语言、文字”类的图书(达5%以上)。“R 医药、卫生”类虽然外借册书和次数最高,但由于馆藏量大,外借率只有4.80%,仅排在第8位。“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N 自然科学总论”类、“U 交通运输”类、“S 农业科学”类、“V航空、航天”类图书利用率比较低,特别是“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馆藏图书数量虽较多,馆藏利用率仅为1.37%,排在第18位。“T 工业技术”类图书馆藏数量排在第4位,外借数量排在所有大类的第6位,但是其利用率较低(仅为2.82%)。

2.1.1 “R医药、卫生”类图书利用情况

《中图法》22个大类中,“R医药、卫生”类图书外借册数和次数最多,符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

2013年共外借9 593册、17 810次,占外借总册数的37.63%,册均外借次数为1.857次。其中外借册数最多的是“R2中国医学”,外借次数最多的是“R3基础医学”。“R1预防医学、卫生学”、“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等一级类目图书外借册数、次数也比较高(图1),“R19卫生事业管理”、“R32人体形态学”、“R33人体生理学、“R36病理学”、“R44诊断学”、“R47护理学”、“R54心脏、血管疾病”等是外借册数、次数均较多的二级类目。

以上特点符合在校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需求,也跟校本部设置有中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护理学院等密切相关。

图1 “R医药、卫生”大类中一级类目外借册书与次数分布

统计发现,“R 医药、卫生”类中,依据总论复分表中复分的“-42 教学法、教学参考书”、“-43 教材、课本”、“-44 习题、试题及题解”、“-64 表解、图解、图册、谱录、数据、公式、地图”共2 567册,占R类外借中文图书的26.76%;在外借次数排名前20名热门医药、卫生类图书中,此类图书有19册。可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和顺利通过考试是医学院校学生的主要关注点。

外借的9 593册R类图书共涉及到350余家出版社,册数超过200册的出版社有10家。其中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图书外借册数最多,外借图书总数占R类外借图书总数的34.63%,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系列、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试题精集”系列图书深受医学生喜爱。册均外借次数最多的出版社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31次/册)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28次/册)。这两家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图书虽然从数量上无法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相抗衡,但是出版的精品图书比较多,重复借阅率比较高,读者认可度非常高(表3)。

“R医药、卫生”类图书中,出版年最早的为1951年,其中近10年出版的占82.59%;2008年和2009年出版的图书在2013年达到外借高峰,也就是说“R医药、卫生”类图书外借高峰是在其出版后的第4-5年;2008-2013年出版的图书外借册数为5 240册,占外借总册数的54.62%,也就是说医药卫生类中文图书的半衰期大约为6年。

表3 R大类中外借册数超过200册的10家出版社

2.1.2 “I 文学”类图书外借情况

统计发现,除了R类图书外,外借册书最多的是“I 文学”类图书。2013年学生外借“I 文学”类图书5 547册,占外借总册数的21.76%,其中中国文学最多(占75.1%),其次是美国文学(占8.13%)、英国文学(占4.33%)、日本文学(占3.03%)、法国文学(占2.13%)等。外借次数最多的10种文学类图书中,既有《傲慢与偏见》、《简爱》、《红楼梦》等文学经典名著,也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当代畅销小说。

在外借次数排名前10的作家中,既有金庸、古龙等武侠小作家,也有推理女王Agatha Christie,情感作家张小娴、三毛,还有“沟通青少年心灵的”励志作家刘墉;既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有饶雪漫、辛夷坞等青春文学作家(表4)。可见,医学生对文学作品涉猎面很广,兴趣十分广泛。

表4 2013年度最受医学生喜爱的10种图书和10位作家(文学类)

文学类图书不仅仅能缓解紧张学习带给学生们的压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广义上讲,医学就是全方位研究人的学问,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功能、病理活动,还包括人的精神世界。医生是一个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医学生多读一些文学类书籍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净化心灵,提高与他人沟通技巧,减少医患矛盾。

此外,文学欣赏在培养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上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文学作品对培养具有现代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医学人才来说就非常必要[6]。

2.2 外文图书借阅情况

统计发现,学生借阅的外文图书数量比较少,2013年仅外借外文图书534册,占外借图书总量的2.05%。外文书主要分布在10个大类中,其中“R 医药、卫生”、“I文学”、“Q生物科学”、“H语言、文字”4个大类共外借485册,占90.82%(表5)。

表5 外借数量最多的前10类外文图书

534册外文图书共外借661次,册均外借1.24次;外借1次以上的有83册,仅占15.28%。其中“R医药、卫生”类中外借册数较多的一级类目是“R3基础医学”类,占R类的20.44%;二级类目中“R32人体形态学”、“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借册数最多,外借次数最多的是Gray'sanatomyforstudents(外借6次)。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占文学类外借册数的63.16%,其中出版年代最早的为1958年出版的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Lordoftheflies。2009年及之后出版的图书有292册,占54.68%,说明外文图书的半衰期大约为5年。可见,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还是以学习医学基础课为主,同时也反映出神经科学是首都医科大学的优势学科。

外文图书的馆藏数量、外借数量及其利用率见表6。表6显示,“I 文学”类利用率最高,占4.45%;“T工业技术”类图书馆藏数量略高于文学类,但其利用率为0,提示我们在今后的采访工作中可增加文学类外文图书的采购力度,减少工业技术类外文图书的采购数量。

表6 外文图书的馆藏数量、外借量与利用率

3 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医学生借阅的图书以中文为主(占97.95%),外文图书仅占2.05%。医学生阅读范围比较广泛:中文图书涉及到全部22个大类,外文图书涉及到10个大类;外借图书主要集中在与专业相关的“R医药、卫生”类和“I文学”类(占外借总数的59.69%),其中“I文学”类图书利用率最高。医学生对“B哲学、宗教”类、“K历史、地理”类、“O数理科学和化学” 类、“Q生物科学”类的图书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这些大类中的心理学、名人传记、化学和生物化学类书籍。这些书或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或陶冶性情、有助于树立正确人生观、研究人与人沟通技巧,都和医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外借的中文图书中有56.30%为2008年及以后出版的,中文图书的半衰期大约为6年,其中T类图书的半衰期比较短(约为5年),K类图书半衰期比较长(约为7年);外文图书的半衰期约为5年。在学生借阅的医药卫生类图书中,外借册数和次数最多的是“R3基础医学”类图书,其次是教科书、图谱、笔记、考试辅导、习题集等教辅类图书,说明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是以学习基础课程、应付各种考试为主,对教辅类图书需求较大。

4 应对措施

在图书馆书库布局方面,可将近10年出版的中外文图书作为热门书库单独存放,满足学生读者对中外文图书的借阅需求,方便学生查找所需图书,同时也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书库的维护。在加强图书采编工作的同时,图书馆还应加强宣传,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

4.1 加大对利用率高的图书的采编力度

采编人员要加强对利用率高的图书的采编力度。例如对于重点出版社出版的教辅教参类参考书、习题集、考试指导等利用率比较高的专业书籍,采编人员要根据其外借情况,适当增加复本数量,以满足学生需求。

此外还要加强对“I文学”类、B类中的心理学、K类中的名人传记、C类中的社交类等利用率比较高的图书的采编工作,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图书,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柯杨等人认为,打造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严谨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必不可少,但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职业情操、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也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糅合。当前中国的医学课程体系集中于生物医学、医学技能以及临床实践,严重缺乏人文教育的滋养。这种有缺陷的医学教育,也会促进当前医患纠纷等社会问题的发生[7]。

4.2 开展图书荐购活动

图书馆开展多途径的图书荐购活动,可加强学生参与选书的力度。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微报、图书流通情况等,了解和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推荐的图书,增加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归属感。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所高校图书馆的微报内容涵盖了热门借阅、热门评价、读者荐购、推荐阅读等信息[8]。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举办了“你选书我买单—小采带你逛书城”图书现采活动,采用微信与学生互动,从热情的学生中挑选出12名学生和教师一起去现采图书;举办了与教授一起阅读的活动,让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推荐好书并写明推荐理由,列出纸本图书的索书号和电子图书的链接,让学生接触好书,多读好书;在热门书库不定期地开展针对当前社会焦点和热门话题的主题书展,如在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天,馆员从文艺书库中挑选了莫言的20多种图书放在最显眼的图书架位上,便于学生借阅。此外还开展了心理健康书展、放假前旅游图书展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图书的借阅率,而且拉近了学生与图书馆的距离,让学生参与文献资源建设,使图书馆的图书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猜你喜欢
册数类图书外文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日本初高中教科书出版“明细账”(下)
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分析与趋势预测
外文局期刊目录
对“外文字母”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