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教学应注重深度与梯度

2015-03-27 15:19林口县实验学校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历史课梯度

◎林口县实验学校 吕 静

历史课教学应注重深度与梯度

◎林口县实验学校 吕 静

去年11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国培首师大初中历史班的培训,在培训中分别听了李晓风老师《如何上好历史课》和叶小兵老师《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的讲座。两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一节好课的标准,他们一致认为作为历史老师要具备知识、素养和能力。两位老师的授课对我启发很大。我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个人经验来谈谈一节历史课中应注重的“二度”,即深度与梯度。

●注重知识的“深度”

所谓“深度”就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广泛搜集与教材有关的各方面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在感悟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灵的洗礼,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师大的叶小兵老师在讲座中曾说:“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预习,分析材料所述的要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材料进行历史的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李晓风老师则认为:“不掌握足够的历史知识,是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的。”两位老师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虽然我以前在教学中有时也使用史料教学,但在教学准备中我没有很好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历史材料进行整合。从首师大学习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授课模式,在我的课堂进行史料教学。经过几个月的尝试,我在备课准备阶段认真选取史料,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实践证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例如,讲解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恐怖手段不是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良策,我设计了一个以史鉴今的环节来拓展知识的深度。在出示了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和塞尔维亚热血青年普林西普的简介后,我让学生

合作讨论如何去评价普林西普的行为。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①普林西普为了民族利益而战是正确的。②刺杀斐迪南大公可以打击奥匈帝国的嚣张气焰,太解气了。③普林西普是英雄,让人敬佩。④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让奥匈帝国找到借口挑起战争,这种行为不可原谅。事实上,学生的讨论结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没有想到竟然好多同学对普林西普的行为持有肯定的态度,但仔细想想确实是,正值青春年少,孩子们血气方刚,对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去刺杀的普林西普持有肯定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作为教师,我要带领学生挖掘这个历史事件的深度。于是,我追问道:“普林西普采取这种恐怖的方式解决问题了吗?他的刺杀行为给人类社会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经此一问,学生们很快认识到:①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②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有着很大的威胁。我继续引导学生:“当出现国际争端时,谈判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主要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宝贵。”这节课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我想这也是李晓风老师所讲的好课的标准:“好课就是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兴趣盎然,乐此不疲。”由此可见,教师挖掘教材深度,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分析过去,理解今天,从而推导现实社会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委及解决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让历史为现实服务。

●注重问题的“梯度”

所谓“梯度”就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避免提出大问题,避免提出让学生无处下手的问题。我们要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做到深入浅出。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刚毕业时,刚刚从事历史教学的我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驾驭教材的能力也不是很强。那是我第一次教人教版八年级《洋务运动》一课,在讲完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人物、口号、主要内容和结束标志之后,我出示了问题:请同学们评价洋务运动。问题出示后,各小组的学生都很安静,课堂气氛也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当时有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这个题我们不懂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问:“什么是评价呢?”课堂秩序有些混乱了,当然,我没有很好地完成那节课的教学任务。国培学习之后不久,恰巧我又要进行《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我不禁对自己曾经教过的这节课进行深刻的反思。“评价洋务运动”事实上是一个评价历史事件的问题,对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我结合课堂上学生曾经提出的疑问,进行了逆推导,然后将“评价洋务运动”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做了一些梯度转变:①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洋务运动的结果?③洋务运动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在教学中,我将进行梯度转变后的3个问题出示给学生,学生很积极,小组讨论也很热烈,与曾经课堂上尴尬沉闷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各小组的学生都争相来说明自己的答案。再加上我的适时引导,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评价洋务运动要从性质和影响两方面入手。而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和洋务运动的结果两个问题表明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即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作用也就是洋务运动的影响。

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问题设计方式的不同,却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带有梯度的问题设计不仅易于学生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符合历史课程的功能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逐渐转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我相信,在课堂中只要注重了这“二度”,课堂教学每天都是精彩的,都能发挥最大实效,都能培养学生一种态度、一种认识、一种精神和一种能力。

E-mail:18609308@qq.com

❖编辑/吕秀妍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历史课梯度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