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V+作”结构的语法功能简析

2015-03-27 18:59王伟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心语补语状语

王伟

(贺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现代汉语“V+作”结构的语法功能简析

王伟

(贺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文章探讨和“V作”一起组成句子的各句法成分的构成情况,详细分析“V作”结构和其固定搭配充当各种句法成分的能力,并归纳“V作”结构构成句式的类型。

“V+作”结构;句法成分;句法功能;句式类型

引言

现代汉语“作”字义项宽泛,组合能力强,《汉语大词典》收“作X”和“X作”模式的合成词达二三百之多[1]1245-1246。由动词“V”和“作”组成的成分,学界或称其为动补结构[2]125-126,或称其为动结式[3]17,本文称为“V+作”结构(简称“V作”)。这个结构的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从结构功能语法的角度,语言按结构的大小可以拆分成不同的语法单位,每一个或每一级语法单位,都有自己的功能。语法单位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入句后能够进行组合的句法成分、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能构成哪些句式[4]173。语法功能是一个语法单位用法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一个语法单位的使用规律,本文即考察“V作”结构在现代汉语层面的语法功能。

一、“V作”中“V”的类别

通过两种途径考察能进入“V作”①的动词,一种是通过语感考察《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1987年)的动词能否进入“V作”,一种是在北大语料库以及现当代典范文学作品中进行“V作”用例的检索。根据考察和搜索结果,对能进入“V作”的动词进行语音和结构上的归类。下面列举的动词,皆为有语料的用例。

(一)“V”的语音分类

进入“V作”的“V”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单音节的记作“V1作”,双音节的记作“V2作”。

V1作:扮作比作编作变作并作充作打作当作罚作分作改作化作换作挤作搅作叫作看作砍作哭作捆作乱作骂作挪作扭作派作配作迫作揉作认作缩作算作吓作用作装作……

V2作:编织作变化作错记作打折作当选作抖擞作飞起作改编作更名作汇聚作嫁祸作解释作晋升作哭喊作哭闹作理解作联想作扭打作 排列作融混作误当作组合作折价作尊称作……

V1类的“V”大部分都是词,如例词中的“比、编、打、罚、分、唤、换、挤、看、叫、捆、骂、扭、揉、吓、用、装”等,它们不管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能单独使用。个别V1的单独使用能力较弱,如“扮”在现代汉语的口语或是古代汉语中也能单独使用,如“扮一下这个角色男扮女装”,但在现在汉语书面语中,这个义项一般会选用双音节动词“扮演”。

V2类的V除了“抖擞”是单纯词,大部分是合成词,如“编织[5]74、改编[5]419、扭打[5]968、排列[5]979”,小部分是动词短语,如“错记、飞起、哭喊、哭闹、误当”。

(二)“V2”结构上的分类

除了“抖擞”,双音节的V2,根据其内部两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动宾、偏正、动趋四种类型,如“扭打”是词,则称为并列式复合词,如“哭闹”是词语,则称为并列式短语。这四种类型,这里统一表述为“XX结构”。

并列结构:编织作变化作改编作汇聚作 解释作 哭喊作哭闹作理解作联想作扭打作排列作组合作融混作

动宾结构:打折作折价作更名作嫁祸作

偏正结构:错记作当选作晋升作误当作尊称作

动趋结构:飞起作

并列结构的“V2作”,大部分有两个“V1作”,如“扭打作”分别有“扭作、打作”,“哭喊作”分别有“哭作、喊作”,“编织作”分别有“编作、织作”的形式。

二、“V作”入句后的构成成分

(一)前现成分

“V作”的前现成份有两种:主语和状语。

1.主语

“V作”的主语主要是由指人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例如:

(1)我们啥时候不被人骂作是狗的!(《秦腔》贾平凹)

(2)沙蒙·亨特把地球比作一堆珠宝。(《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3)三人立时搅作一团。(《骚动之秋》刘玉民)

(4)坐车的缩作一团。(《围城》钱钟书)

上述充当“V作”主语的都指人,属于有生命的物体。无生命的物体也能充当“V作”结构的主语,但必须具有“外力作用的自动性”或者是被动句。

(5)西天的落日正挂在远远的地平线上,与四周的紫色溶作了一团。(《南迁》郁达夫)

(6)炸弹碎片飞起作弧形,恰好越过嵋等藏身的河岸。(《东藏记》宗璞)

(7)诺大一所宅第改作了官舍,万贯家私查抄一空。)(《少年天子》凌力)

(8)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例(5)(6)中的“落日”“炸弹碎片”属于无生命的物体,它们自己发出相应的“V作”这个动作,属于“自动的行为”,都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落日正挂在远远的地平线上,与四周紫色的溶合”要有地球、太阳由于吸引力的作用进行转动的条件,“炸弹碎片”要有“人为的点火使之爆炸”才有“碎片飞起”的动作。例(7)(8)是意义上的被动句,可以在主语和谓动动词之间加上“被”变换成形式上的被动句。

以上“V作”的主语在语义上同“V”有搭配关系,是它的施事、受事,或是施受同体。如例(1)“我们”是“骂”的“受事”;例(2)“沙蒙·亨特”是“比”的“施事”;例(3)“三人”是“搅”的“施事”,同时也是“搅”的“受事”。

“V作”的主语还可以由表示地点的处所名词充当,这个主语是“V”这个动作发生的地点,而不是它的施事或受事。例如:

(9)老营中乱作一团。(《李自成》姚雪垠)

(10)据大姐回忆,当年我们家是乱作一团的。(《钟鼓楼》刘心武)

“V作”的主语一般情况下必须出现,但是在具体语境中,如“V作”小句和其他小句共用一个主语,这个共用的主语在前面的小句中已经出现,则“V作”小句中的主语可以省略。例:

(11)他吓得心头怦怦乱跳,(他)三步并作两步往老营赶。(《李自成》姚雪垠)

(12)有时两个弃去了兵刃,(两个)互相扭作一团。(《金欧缺》徐兴业)

例(11)(12)中用小括号补充的“V作”小句的主语,和前面小句的主语相同,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能使表意更紧凑。

2.状语

“V作”前的状语,通常由副词、形容词或复杂短语充当。如:

(13)鸿渐一溜烟跑出门,还以为刚才唇上的吻,轻松得很,不当作自己爱她的证据。(《围城》钱钟书)

(14)济度浑身一哆嗦,心脏紧紧缩作一团。(《少年天子》凌力)

(15)番役们本来就都是邪货篓子,竞一起挤到床前,嘻嘻哈哈笑作一团。(《张居正》熊召政)

(16)假若诗歌是狡猾卑鄙的结晶,蓝东阳便真可以算作一个大诗人了。(《四世同堂》老舍)

例中状语分别为:不(副词)、紧紧(形容词)、嘻嘻哈哈(拟声词)、便真可以(复杂短语),修饰“V作”,表示对动作的否定或动作的情态等。

还可以是由将、把、被等介词引进动词“V”的受事或施事组成介宾短语来充当“V作”的状语。

(17)一些征收赋税的官员,常常将当年征收的税粮挪作附带的征收。(《张居正》熊召政)

(18)今天,他既被他们叫作奸商,而且拿出没法报账的钱。(《四世同堂》老舍)

例(17)是由介词“将”引进动作的受事“当年征收的税粮”组成的介宾短语作“V作”的状语,例(18)是由介词“被”引进动作的施事“他们”组成的介宾短语作“V作”的状语。

或者由其他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工具或与事组成介词短语来充当“V作”的状语,例如:

(19)眼睛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圣经》翻译作品)

(20)他会把编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21)替我将书本铅笔之类,先包了一包,然后又把那包干末搁在上面,用绳子捆作了一捆。(《瓢儿和尚》郁达夫)

(22)一层茫茫的薄雾,把海天融混作了一处。(《沉沦》郁达夫)

(19)-(22)例句中“为自己”“向文人”为句中“V作”动作发出的对象,“用绳子”为句中“V作”的工具;“把海天”为句中“V作”的与事。

也可以是副词充当的状语和介词短语充当的状语同时出现,如例(17)中的“常常将当年征收的税粮”,例(18)中的“既被他们”即是。

(二)后现成分

“V作”的后现成份多为宾语,少数情况为宾语后继续再加上补语。

1.宾语

“V作”的宾语,是“V”这个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用“作”进行连接,表示动作的完成和结果的实现。宾语是“V作”结构的必有成分,充当“V作”宾语的有名词、名词短语、的字短语或动词短语,表示人、物、事。

(23)李自成住在古庙大殿中的神龛旁边,地上摊着干草算作卧铺。(《李自成》姚雪垠)

(24)因此,太监们便把他认作本门“阉帮”的帮主。(《张居正》熊召政)

(25)这个学堂的毕业生,被社会看作同考中了秀才是一样的。(《说郁达夫的〈自传〉》郁天民)

专家共识推荐:膀胱穿孔预防措施包括:①防止膀胱过度充盈;②有序切除肿瘤,仔细止血,保持视野清晰;③切除侧壁肿瘤时,采取适当措施注意预防闭孔神经反射;④对于体积较大或有肌层侵犯可能的肿瘤可甚至考虑采用分期手术。

(26)你可不能装作不认识。(《浮出海面》王朔)

除此,有不少数量短语或方位短语充当“V作”的宾语,表示事物的形象、数量、地点或事物的融和,如:抖作一团,排作一溜、砍作四块、捆作一包、推作一边、混作一谈、死作一堆、挤作一堆、融混作一处、扭打作一起,等等。

“V作”的宾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数量短语“一团”,但在V作句子中,“一团”不表示数量,而表示主语所指称事物的存在形态,通常都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如:打作一团、扭作一团、混作一团、蹲缩作一团、哭闹作一团、喘作一团等等。

2.宾语+补语

(27)原先满山的桦树,除了砍作柴禾烧,其余的任它在山上生、山上长。(《报刊精选》1994年第4期)

有补语的“V作”句,其宾语一般是指物或人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补语都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补语补充说明这个名词或名词成分受到的处置或发生的行为,所以句中的补语和宾语发生主谓的结构关系,因此“V作”和其后现的“宾语+补语”形成了兼语结构。

三、“V作”结构的句法功能

(一)“V作”作全句的谓语中心语

(28)负者罚作东道,改日请客!(《少年天子》凌力)

(29)她须每天改变她的化装,今天扮作乡下丫头,明天变作中年的妇人。(《四世同堂》老舍)

(30)郑子云早已化作白灰。(《沉重的翅膀》张洁)

例(28)(29)(30)中的“罚作、扮作、变作、化作”分别充当所在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是“V作”结构常见的句法功能。

(二)“V作+宾语”充当补语、状语或用作定语

“V作”在句子中常见句法功能是作谓语的中心语,入句后必有的共现成分是表示结果的宾语,所以经常有“V作”和结果宾语一起充当全句的补语、状语或是用作定语的情况。

(31)小道士吓得抖擞作一团,只张嘴,发不出声音。(《少年天子》凌力)

(32)他装作漫不经心地选了一些课外读物,仿佛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四世同堂》老舍)

(33)她已经听过起码有五十次,但是还当作新的听。(《四世同堂》老舍)

(34)那里面有两个被吓作一团的孩子。(《行军掉队记》叶紫)

(35)这是一群被当地人骂作破脚梗的地痞流氓。(《茶人三部曲》王旭烽)

例(31)是“V作+宾语”作补语的情况,例(32)、(33)是“V作+宾语”作状语的情况,例(34)是“被+V作+宾语”用作定语的情况,例(35)是“被+施事+V作+宾语”用作定语。

(三)“V作+宾语+中心语”充当宾语、主语、状语

除了结果宾语是“V作”的共现成分,受事宾语也经常出现,和“V作”结构组成“V作+宾语(结果宾语)+中心语(受事或施事)”的复杂的短语,充当全句的宾语、主语或状语,例如:

(36)他竟没能马上想起配作冠家女婿的“举子”来。(《四世同堂》老舍)

(37)他拿着剩下的五毛钱所买的那盒用作交际的纸烟,在工地上转了几圈,才找到了工头。(《平凡的世界》路遥)

(38)他看看床上一动不动的雪瑛与哭作一团的江母,忍不住叹气。(《乔家大院》电视电影)

(39)偏是把文学当作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厉害。(《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40)黄宗羲吓了一跳,当意识到这是清军打来的炮弹,他就连忙朝抱头乱钻、挤作一团的士兵们高叫:“勿要慌,勿要慌!”(《白门柳》刘斯奋)

例(36)-(37)是“V作+(结果)宾语+中心语(受事)”充当全的宾语,例(38)-(39)是“把+受事+V作+(结果)宾语+中心语(施事)”充当全句的主语;例(40)由“朝+V作+(结果)宾语+中心语(受事)”修饰“高叫”,作状语。

(四)“施事(受事)+V作+宾语+的”充当全句的主语或状语

(41)凡是鹿子霖认作干娃母亲的都是有有几分姿色的。(《白鹿原》陈忠实)

(42)一切可以换作金钱的都早晚必被卖出去。(《骆驼祥子》老舍)

例(41)由“施事+V作+(结果)宾语+的”组成的一个指人的的字短语充当全句主语;例(42)由“受事+V作+(结果)宾语”组成的一个指物的字短语充当全句的主语。

四、“V作”的句式

由于“V作”使用的广泛性,入句后,可以构成以下六种句式:

(一)中性句

(43)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44)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

(45)假若诗歌是狡猾卑鄙的结晶,蓝东阳便真可以算作一个大诗人了。(《四世同堂》老舍)

“V作”的中性句指句子形式上是“主语+V作+宾语”的句子,不管实际的语义中它是否隐含把字句或是被字句的处置义。如例(44)可以变成被字句,“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被分作两类”,属于意义上的被动句,形式上的中性句。

(二)把字句

(46)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把天空月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围城》钱钟书)

(47)村里的干部们特意把淑贞派作代表。(《骚动之秋》刘玉民)

(三)被字句

(48)宋仪望的这一举动,被首辅看作是以德报怨。(《张居正》熊召正)

(49)贫民的儿女,就被他们迫作婢妾。(《扬州旧梦寄语堂》郁达夫)

在“V作”结构的把字句、被字句中,“V作”的施事、受事、结果这三个成分都要出现。如例句(46)中施事(鸿渐),受事(天空月),结果(张小姐)这三个成分俱全;例句(48)中受事(举动),施事(首辅),结果(以德抱怨)三个成分俱全。

(四)连动句

(50)水花扰如无数拥挤跳跃攒动的白鼠群,冲上来,化作一滩滩水沫,渗入砂下。(《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王朔)

(51)那位军士上前,一使劲拉脱吴思礼汗褂的一只袖子,揉作一团塞进他的嘴里。(《张居正》熊召正)

例(50),“冲上来”“化作一滩滩水沫”“渗入砂下”是三个接连发生的动作,共同作全句的谓语;例(51),“上前”“扯脱吴思礼汗褂的一只袖子”“揉作一团”“塞进他的嘴里”是四个连续发生的动作,共同作全句的谓语。连动句在“V作”各句式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中性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五)兼语句

(52)现在教育经费都被挪去充作军费用掉了。(《家》巴金)

(53)双喜、张鼐和一大群男女亲兵正在大门外分作两团练武功。(《李自成》姚雪垠)

上文的例(27)“砍作柴禾烧”,本处例句中“充任军费用掉”“分作两团练武功”分别组成“动词+宾语(主语)+补语(谓语)”的兼语句。

(六)存现句

如前文例(9)“老营中乱作一团”,例(10)“我们家是乱作一团”,主语是地点,谓语说明在这个地点发生的情况,构成了存现句。

注释:

①本文重点描述“V作”结构的语法功能,其用例以V1为主,个别涉及V2,“V”的语义、配价等内容另作文章详细讨论。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慕处.汉语大词典:第1卷[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On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Verb+Zuo”in Modern Chinese

WANG Wei
(School of Teachers’Training,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Various syntactic components which can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structure of“Verb+Zuo”are discussed,with focus on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Verb+Zuo”in its various fixed collocations.Then the types of sentence with the structure of“Verb+Zuo”are listed.

the structure of“Verb+Zuo”;syntactic component;syntactic function;types of Sentence

H146

A

1673—8861(2015)03—0065—05

[责任编辑]肖 晶

2015-07-13

王伟(1980-),女,河南信阳人,贺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和教学法。

2014年贺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4ZC34)、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15JGB397)。

猜你喜欢
中心语补语状语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状语从句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浅谈科技文章标题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