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实施“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5-03-28 04:30蔡兴怀,任士忠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校企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5)04-0072-03

收稿日期:2015-04-10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5.04.18

作者简介:蔡兴怀(1981-),男,安徽肥东人,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sjjd053。

在我国经济30多年快速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任务。但随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战略的提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对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行大胆改革,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改革,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就势在必行,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职院校实施“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培养“工学一体”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我们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我国大学发展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繁荣振兴保持同向同行 [1],高职院校惟有顺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现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经济正迈向更高形态,社会分工更复杂。产业结构调已成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产生了大量新的用工用人需求,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型高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度报告明确指出,高职毕业生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主力军,2012年高职院校约六成和三成毕业生在在300人和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近几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2013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8.1%,远高于本科毕业生的67.4%。高职毕业生虽然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但劳动力供求并不匹配,对于国家目前亟需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只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特别是按照企业工作真实工作环境开展“工学一体”教学尤为重要。

(二)培养“工学一体”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现实任务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工作任务式的教学,对企业的岗位充分调研分析,根据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教学方案设计,建立与企业软硬环境基本相同的一体化课堂或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氛围和压力,从而带动学习兴趣,建构起自身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工学一体化的学习,能够真正掌握所学、所需的知识,满足企业的用人用工需求。

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教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重点训练学生的职业专项技能,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只有深化校企合作,在教师队伍中加大企业人员比例,在课程体系中多设置企业需要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知识,才能培养出“工学一体”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产教高度融合、校企深化合作的道路,主动接受行业指导、企业支持才能与产业结构、就业市场相适应,培养好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实现为行业、企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任务。

(三)培养“工学一体”人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人口城镇化,更是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人的城镇化,让全体城镇居民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 [2],产生大量新的岗位,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应该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新型城镇化需要高素质的城市居民,必须加强对城市市民特别新市民的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理当承担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任务,帮助他们形成终身教育观念。总之,新型城镇化需要大量具备良好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工学一体化培养的人才将能够很好的满足其需要,并帮助这些新市民很好融入城镇生活。

二、当前实施“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

(一)体制上还不够健全 因缺乏足够的国家以及地方层面政策支持,高职院校进行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不深甚至企业没有参与的现象,导致实践育人质量有限。这种学校一头热、企业反应冷淡现状,只有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才能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根本性、系统性地解决“工学一体”人才培养问题。

(二)认知上还存在不少偏差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但现实中高职院校普遍对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认识不够,认为企业仅仅只要提供资金、场地、师资等支持就足够了,或者认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可以完全交给企业,还存在不愿意或者找不到合作企业的现象。企业往往只愿意从学校直接选用人才,而不愿意参与学校教学,接受学生实习也仅仅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下,也割裂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导致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产生脱节。 [3]因此只有与企业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落到实处,企校双方都愿意主动沟通交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才能开展“工学一体”人才培养。

(三)资金上还存在不少欠缺 根据教育部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但是高职院校自身经费有限,对校企合作可投入经费有限,而企业往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不愿意过多投入经费或者企业本身无力负担这部分人才培养费用。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工学一体”人才培养,需要得到国家大量资金长期投入,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实施“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确立“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必须立足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改革的思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探索,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劳动就业体系联动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一步明确“工学一体”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主动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不断尝试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缩短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用工之间的差距,才能切实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

(二)“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的组织实施 “工学一体”教学的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真实工作,学生通过真实体验体会,进行知识建构,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工学一体”实施主要包括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要确保工学一体的课程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师的教学准备,即加强对教学整体设计和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教案设计监控和指导。

1.创新校企合作平台。传统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为了自身发展与多家企业建立联系,主动与市场接轨,校企双方主要进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模式,但这种较低层次、松散的双方合作,往往因人事变动而出现问题,校企合作缺乏良性机制而难以持久。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国家现有政策,创新合作和管理模式,建立起由政府引导、行业指导、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较为稳固的合作交流平台,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紧密的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均有受益。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师教学、确定教师聘任的基本文件依据。 [4]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不仅应主动接受行业指导,调研企业岗位需求,更应将企业管理者和一线技术人员的切实可行意见落实到方案中。专业培养计划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建立适合企业用工用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国家有关的职业规范,设置好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对教材选用和教师聘用提出明确要求,给出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方向。确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合理分配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组织教学,确保实现工学一体人才培养目标。

3.共同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建起“双师型”教学团队,注重提高高职教师的课程改革能力、实训指导能力。企业接纳高职院校教师的顶岗挂职学习,并做出合理安排,确保顶岗教师能跟踪了解企业一线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并参与到企业的研发、管理咨询等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活动,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保证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成效。校企双方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教师、企业、行业等多方要求,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构建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流程实施教学活动,建立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管理的考核方式,将工学一体化教学实施好。

4.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课程和教材改革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进行工学一体人才培养,必须更新理念,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按照企业工作岗位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职业标准,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工学一体”需要有实践专家参与和引领,在实施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教学标准、编写课程大纲和教材,可以避免工学脱节。

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企业岗位特点,对课程的设置及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易学易懂的课程和教材,实现教学与市场接轨,以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在实践中探索出“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和流程进行知识学习,建构起知识体系,锻炼自我学习能力,必然会对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模式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教学管理模式上要大胆创新,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按照“五对接”要求,研究学生的学习领域和行动领域,发挥好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组织好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等,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定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双主体办学,校企发挥各自优势,在生产任务执行中实习。 [5]工学一体教学实行校企双方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在企业工作或实习期间以企业管理为主,在学校学习期间,以学校管理为主。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和支持下,与企业密切合作,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进行一场变革,能够有效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工学一体”人才培养对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能有效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既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大批合适的人才。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校企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