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2015-03-28 23:48□文/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艺术类就业指导竞争力

□文/陆 颖

(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为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高,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出现,因此要不断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一)政府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首先,政府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或者是地区,这就造成这些城市或者地区的就业人口大于岗位需求,给艺术类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就业竞争压力,而其他地区则出现岗位的空缺,比如西部地区等;其次,政府高校艺术类专业监管的力度比较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艺术类高校办学带来了一些实惠,但是由于监管过严,造成很多艺术类高校失去了办学的自主权,无法在现有的条件下形成办学特色,不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最后,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大,造成艺术类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全,无法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艺术类大学生就业。

(二)学校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学校是艺术类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的培养方式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学校培养学生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校不会从社会实际需求考虑设置相关的专业,从而造成高校培养出的艺术类大学生与社会最终需求发生了错位,最终导致很多艺术类大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其次,学校忽视了对艺术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说也是很重的影响因素,但是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引起重视,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是很规范,更缺少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就业指导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自身因素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这在无形中使就业的形式越来越严峻,虽然很多艺术类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降低就业期望值,但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相对于普通类大学生而言,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相对较多,因此这也就造成一些艺术类毕业生比普通毕业生更倾向于高薪职业,这也是成为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因素之一;其次,目前人才市场缺少综合型的实用人才,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求大学生具有综合能力素质,但是目前的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比较年轻,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再加之缺乏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占不到优势,进而使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能得到提升。

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政府方面的支持。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指导,从多种渠道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说:大力鼓励创业,进而带动更多就业,着力促使艺术类大学生为主要就业对象,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优惠政策,从而使艺术类大学生了解政策和运用政策。另外,还要加大优惠政策指引力度,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朝着基层、中小城市以及西部发展,从而减少就业的压力;其次,制定适用于艺术类院校发展的战略,引导艺术类高校灵活开设满足自身发展的专业,从而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进而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再次,加大对艺术类院校的资金投入,艺术类高校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是相当大的,除了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外,还可以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引导社会方面对艺术类高校进行投入,比如说:促使艺术类院校与企业合作等,既减少政府的压力,又能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二)学校方面的改革

首先,各艺术学院应该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科学合理的设置相关专业与课程,各艺术院校应该不断对市场需求深入调查并经过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以及目标,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拓阔学生的知识结构,比如:可以运用课外辅导或者是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而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其次,加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艺术类院校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教育,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的技能,也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这一需求,艺术院校应该有计划地设置文化课程,同时还要对艺术类大学生加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使艺术类大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再次,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可以分为就业技能指导培训、提升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各艺术类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训指导,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大纲,结合学生的意愿以及国家的技能标准开展就业技能指导培训,从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岗位技能培训,主要是通过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从而促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实现学生转变为员工,成为具有较高知识技能的企业员工的后备军。创业培训主要是由各艺术院校与当地的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在高校内开展创业培训,进而鼓励有创业需求的艺术类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创业目标参与创业培训,从而提升创业的能力,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提升学生的创业热情,进行创业尝试。除了加强各种培训以外,还要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培训信息指导,通过各种方式把培训信息公布出去,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培训信息,使艺术类大学生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自身特点参与合适的培训,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针对目前高校忽视对艺术类学生就业指导的情况来说,高校应该逐渐提升就业指导的认识,面对艺术类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艺术类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最后,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大学生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受教师的影响,构建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促使高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促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也可以说构建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也是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改变。首先,艺术类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就业与择业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的观念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艺术类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看待当前的形势,并根据市场的需求与自身的特长,及时调整自身就业的期望值,进而掌握就业竞争中的主动权,成为就业竞争中的优胜者;其次,艺术类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含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等,综合能力又包括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并能熟练运用,才能促使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进而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再次,确定职业目标,加强社会实践,首先要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或者是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明确职业目标以后,要留心自己目标企业的网站,一般一些企业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一些招聘的信息,同时,还要多看一些报纸和杂志,不断收集相关的信息与经验,对于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脉关系要经常联系,从而在实践中使自己不断得到锻炼,进而加深自己对就业的认识;最后,要看清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可以通过网上进行职业测评或者可以与教师、同学以及家人不断讨论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

总之,艺术类大学生难就业主要是因为就业竞争力不高造成的,这就需要国家政府、高校共同努力为艺术类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而艺术类大学生也要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改变就业难的现状。

[1]李弘.略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陈根.大学生就业力问题探析[J].开发研究,2010.4.

猜你喜欢
艺术类就业指导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艺术类专访心得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日本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