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的文化孽源及其救赎路径

2015-03-29 15:56牛庭伟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四风权力监督

○ 牛庭伟

(作者系宁夏固原市委党校教授)

人类学家鲍亚士认为:“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人类行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已渗透到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中的风气化了的官本位文化、特权文化、享乐文化和奢靡文化的典型反映,是一种对公权力滥用的表现形态和权力失控的必然结果,因而也是对执政资源的恣意挥霍浪费。“四风”问题源远流长,屡治屡犯,此消彼长,是一种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的“作风顽症”,破解这道难题,需要我们多措并举,不遗余力,持之以恒,标本兼治。

一、“四风”的文化孽源

官本位文化、特权文化、享乐文化和奢靡文化自从人类社会有了阶层分化、等级界线和尊卑观念以来,就像鬼魂附体一样潜伏在各级当权者的思想深处,不时兴妖作怪,伤天害理,败坏着社会风气,玷污着人间道义,制造着利益失衡,疏离着官民关系,侵蚀着政权根基,成为妨碍社会进步的无形绊脚石、扭曲社会风气的道德污染源以及异化公共权力的罪恶渊薮,是一个有着巨大政治破坏力和道德杀伤力的文化魔咒。“四风”的产生其文化孽源正在于此。

官本位文化是“四风”形成的世界观根源。所谓“官本位”,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官上乘”。社会各种资源都围绕着官员运行,都向官员聚集,都唯官员马首是瞻,权力拜物教由此不断得到滋生和蔓延,反过来又助长着官本位思想的不断膨胀。在部分官员思想和行为中最突出的表现形态就是官气十足,唯我独尊,目空一切,骄横跋扈,奉行“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权力美学。他们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把权力的价值开发运用到极限,在用权上几乎没有什么敬畏之心。这在民主法治还不健全的当代中国有着深厚的社会根基和肥沃的思想土壤,源源不断地制造着利益鸿沟,腐蚀着社会风气,加剧着阶层隔阂,消解着干群关系。

特权文化是“四风”形成的权力观根源。所谓特权,就是凌驾于制度、原则乃至于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力,是公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它霸占公共资源,享受特殊待遇,制造权益不公,是对社会道义和平等原则的践踏与玷污。当下,由于权力还没有完全有效地被关进制度的“笼子”,致使部分手握公权的党员干部自命不凡,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将特权享受当作丈量成功的标尺,以金钱财物作为权衡得失的准绳,恣意玩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于股掌之中,权力自肥,骄奢淫逸,目无法纪,肆无忌惮,是恶性膨胀的权力荷尔蒙作用下“权力通吃”的典型反映,他们视制度、规则和法律为摆设,视自己为法外之身。2014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官员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蓝皮书显示,造成官员形象危机的5个风险,即“贪”(贪腐)、“渎”(失职渎职)、“色”(性丑闻、强奸)、“假”(火箭提拔、“造假造谣”等)、“枉”(暴力执法、作风粗暴等)都与特权思想文化有关。干部队伍中由特权思想泛滥所造成的恶果,令人发指,触目惊心。曝光的十八大以来落马高官的贪腐程度和生活腐化程度,不断在刷新亿万人民大众的认知下限,拷问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享乐文化是“四风”形成的人生观根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历史遗留下了大量腐朽的思想糟粕和没落文化垃圾,影响着我们的干部队伍作风养成和行为习惯。部分领导干部“一朝权在手,便把乐来享”,想方设法钻政策的空子,不遗余力耍权力的牌子,穷奢极欲贪感官的乐子,办事讲排场,比阔气,耍派头,行必豪车,宿必华宅,食必珍馐,饮必名酒,心中根本没有纳税人的概念,丝毫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追求享乐上相互攀比,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花样百出,把民脂民膏当做自己的“提款机”,把国有资产当成自己的“银行卡”,诚可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奢靡文化是“四风”形成的价值观根源。由于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缺失,精神世界空虚,道德修养不高,少数领导干部是非颠倒,美丑混淆,甚至以丑为美,心理变态,挥金如土,奢靡成性,花天酒地,荒淫无度,不断突破思想道德底线,不断挑战社会公序良俗,不断玷污时代文明风尚,犹如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自愿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将追逐“五子登科”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终极目标和满足病态心理的衡量尺度。而道德上的堕落必然导致精神上的颓废和物欲上的膨胀。追逐奢靡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欲望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立刻显现,导致一个欲望推动着另一个欲望,一种贪婪紧随着另一种贪婪,各种贪欲接踵而至,永无尽头,这些领导干部也就被无限膨胀的贪欲所绑架、所助推,成了纵情声色犬马的“靡菲斯特”。

这些消极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互相依存,水乳交融,形成了一条极具腐蚀性、破坏性和反动性的没落文化链条,吞噬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动摇着民众的政治认同感,削弱着党的执政合法性,成为真正的“全民公敌”和“过街老鼠”,早已人人喊打,必欲除之而后快。

二、防治“四风”的救赎路径

自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范围内广泛开展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风而动,雷厉风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禁令,提高了党性觉悟,增强了宗旨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优化了服务态度,按规矩办事用权的意识逐步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正气歌”唱响华夏大地,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然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给出的评价:“改进党风政风有了一个良好开局,但用达到作风建设的理想状态来衡量还有差距。”各地各级肆虐的“四风”只是暂时有所收敛,并没有彻底偃旗息鼓和销声匿迹,它们可能只是“换个马甲”,还在伺机重新“粉墨登场”,再温旧梦。人民群众担心其随时会“卷土重来”,“死灰复燃”。所以,我们必须将“考试”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止境。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本要靠坚持不懈抓常、抓细、抓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八点要求,要求全党继续保持整治“四风”的高压态势,建立健全规范制约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各级党组织从严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对“四风”实行“零容忍”,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是增强制度约束力。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休谟的“无赖假设”理论也告诉我们,人性的弱点和缺陷以及我们在监管问责惩治等制度要素方面存在的不足,是权力滥用和特权肆虐的根源所在。欲规制权力,使其始终在“为民、务实、清廉”的正确轨道上安全顺畅地运行,就要大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预决算资金管理制度、重大项目工程招投标监管制度和纪检监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强化领导干部、领导班子、领导机关作风建设,严肃政治纪律和财经纪律,健全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和各类责任追究机制,筑起防治“四风”的“防火墙”和“过滤网”,真正把各项规章制度变成“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纸老虎”和“稻草人”,增强制度机制建设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执行力,防止出现“牛栏关猫”等制度空转的窘境,让居心叵测者不能越轨,让胆大妄为者不敢越轨。尤其要积极探索建立“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项目等具体事务制度和“末位表态制”,将集中于“一把手”的权力分解到班子成员共同行使,打造科学规范的决策链、执行链和监督链,为优化部门(单位)政治生态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供给。

二是增强道德内省力。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也有句名言:“当我走向总统宝座的时候,我的心情和罪犯被押赴刑场时的心情一样。”这些警世名言都告诫我们,欲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屑、不能和不愿涉足“四风”,由慎权守节而令其发自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不可或缺,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在立德修身方面提供了“标准像”,也划定了其为官从政的最低要求和道德底线。广大党员干部要认清自己在社会生活大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和自己的真实“演技”,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和理想抱负,在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和价值追求上不断“优化升级”。要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政治问题,弄明白“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朴素道理,始终情系人民不忘本,勤政为民不懈怠,清廉为民不犯规。“五官端正”,“手脚干净”,洁身自好,志存高远,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远离“精神雾霾”,提升精神境界,勇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防各类“红眼病”“浮躁病”“攀比病”等“病菌”传染,在保持纯洁党性、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中增强政治免疫力,把淡泊宁静当做治疗贪欲、保健身心的良药,把气定神闲看成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法宝,始终不渝地坚守从政底线、道德防线和法纪红线,以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赖。

三是增强权力去污力。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时认为:“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成为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解决“四风”问题,必须使权力成为各级当权者一种沉甸甸的负担和火辣辣的责任,使其牢记“廉政是人生航船安全到港的方向标,勤政是人生航船满载到港的动力源”,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当官,切实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厚德载物,励精图治。须知“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树立敬畏制度、涵养法治思维,学会在约束下办事、在监督下用权,明白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加强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设,扩大警示教育的影响力和震慑力,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铲除导致权力异化和腐化的各类体制温床与社会土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公开化和决策透明化,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政策信息和办事程序的透明度、公开性,明晰权力清单,规范办事程序,建立阳光政务。大力实施“一站式服务”和“绿色通道”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政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破除形形色色的体制藩篱和“潜规则”,清理各种妨碍便民利民的“旋转门”“玻璃门”和“推拉门”,着力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增强监督制衡力。显而易见,监督不力和虚监、弱监是导致“四风”泛滥和猖獗的重要根源。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如“上级监督较远,难以发现问题;同级监督较软,权力鞭长莫及;群众监督较难,委实人微言轻”等实际难题,在权力制约上,既要在健全监督机制、堵塞监督漏洞上下功夫,又要在挖掘监督潜力、创新监督方式上出实招;既要在形成监督合力、密织监督网络上想办法,也要在提高监督实效、实现攻坚克难上谋良策,尤其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用全方位、立体化和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格局匡正党风政风,以期产生强大的监督声威,营造出各方积极参与、人人建言献策、上下联动、多轮齐转的浓厚监督氛围。对少数领导干部抱持的“只是疾风骤雨,总会雨过天晴”的侥幸心理和“风吹草自偃,雨过地皮湿”的观望态度,必须牢固树立打“持久战”“攻坚战”和“心理战”的思想观念,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克难关不收兵,不见成效不罢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尤其要紧盯“三公”费用明细账单的晒出、财务报销制度的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落实等关键环节,禁绝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堵死官员非正常、不正当职务消费的资金来源,严查各种乔装打扮、改头换面的高档地下会所,特别是赌场,卡住官员们穷奢极欲的消费关口,消除监督管理上的死角和盲区,实现监督网络的“全覆盖”和“无缝化”。从细微处抓起,把小事情做好,积小胜为大胜,以状态换生态,党风政风民风必将日新月异,步步登高。

五是增强惩戒震慑力。自古以来无数事实证明:“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有效解决“四风”问题,必须重拳出击,猛药去疴,小题大做,伤筋动骨,始终高悬彻查严惩这把达摩克里斯利剑,绝不姑息迁就,绝不下不为例,不给任何一个毒瘤生长蔓延的机会,形成使“四风”天怒人怨、无所遁形的浓厚社会舆论和法治环境。让“法纪面前无例外,刮骨疗毒不手软,‘打虎’‘拍蝇’无阻挡”真正成为重振和坚定亿万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中国好声音”,让那些法不责众的心态、蒙混过关的想法、打擦边球的侥幸,再也难有潜滋暗长的空间。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坚持严格的监督管理,保持严惩的高压态势,令各级干部切实感觉到“思想上要严起来,整改上要严起来,正风肃纪上要严起来”,而不是“光打雷,不下雨”,更不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处处高压线,就是不带电”,在用权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令行禁止,循规蹈矩,养成自觉在政策和法律规定范围内为官做事的习惯,心有长城,就能挡住歪风邪气的万丈狂澜。尤其要加大对顶风违纪案件的查办力度,使那些胆大妄为和心存侥幸者必须为其行为付出高额成本和惨重代价,取得“查处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面”的预期效果。通过惩前毖后,防微杜渐,杜绝“破窗效应”的产生与泛滥,夯实正党风、肃党纪、立党威的社会心理基础,维护好民心这个最根本的执政资源。唯有在“严”字上继续努力、持续发力、不断给力,党风建设新常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发乎内心深处的好习惯和好状态。

猜你喜欢
四风权力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