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

2015-03-29 15:56胡赣江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从政治党营造

胡赣江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委组织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从政环境,是干事的动机、行为、规范和氛围的总和,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干净。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四种危险”“四大考验”的前提条件,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内心的急切期盼。

一、良好从政环境是干部安心创业的基本前提

“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好的从政环境犹如“蓬生麻中”,使之不扶而自直,使人改邪归正,防止潜规则盛行、“逆淘汰”丛生,保证“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不良干事环境则如“温水煮青蛙”,会使人消极堕落,使“好干部”变坏。好干部的培养需要良好的从政环境,良好的从政环境也需要好干部来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干事环境,能让干部不因面子、圈子而纠结,不为私情、私利所困扰,能为保持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提供可靠保证,也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只有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才能培养千百万“精兵强将”,才能造就一个奋发有为、敢于担当负责的党,才能造就一个肩负民族复兴的党。

二、当前干部从政环境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当前,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不问是非,不讲原则,正义感蜕化,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甚至利用职权违规乱办事,视制度为橡皮泥想咋捏就咋捏等现象。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信仰迷失。一些党员干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变得逐渐淡漠、生疏,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在党不言党、在党不为党,甚至羞于、耻于谈论马克思主义,更不敢理直气壮地声明自己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是宗旨淡薄。缺乏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群众疾苦和诉求不了解、不关注,麻木不仁、不接地气,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急难愁问题。有的不相信、不依靠群众,不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敷衍塞责、横眉竖目,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以罚代管。

三是不敢担当。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为官不为”。“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如“公堂木偶”、“政坛摆设”,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中怕得罪人,遇事做和事老,无原则地和稀泥当“老好人”,对热点问题、难点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工作有架势无实际,雷声大雨点小,做表面文章,图一时风光;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棘手问题束手无策,不敢开拓创新,怕担风险,回避矛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守摊子、穿旧鞋、走老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思维,缺乏强烈的机遇意识,有条件用不好,有机遇抓不住。

四是腐败丛生。违纪违法主体多元化,强人腐败、小官巨腐等大案、要案、串案、窝案不断,贪赃枉法、权力寻租等问题突出;利用行业、岗位特权违纪违法甚多;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凭个人好恶、主观意愿选人用人,搞团团伙伙,拿职位拉关系、搞交易,买官卖官;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生活腐化,公款送礼和吃喝玩乐之风屡禁不止。此外还有“吹捧”之风、“作秀”之风、“江湖”之风、“迷信”之风,等等。这些关系学、厚黑学和官场术,使关系网、潜规则、“逆淘汰”大行其道,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这些不良现象的大肆蔓延,使正常的同志关系变得紊乱、荒唐,使严肃的党内生活变得随意、庸俗,严重背离了党性原则,有的甚至违背了党纪国法,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三、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统一

良好从政环境必须靠全党用心营造、上下共同维护。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应主动把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重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做到既廉又勤、既干事又干净,绝不能“搬着板凳当看客”,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从根本上说,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还得靠改革、靠制度。科学有效的制度,本身就是最稳定、最持久、最根本的环境。同时,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从政环境。

(一)思想建党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思想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动摇是最严重的动摇。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落一尺。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认真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一要对症下药。思想建党,不能偏了方向、错了部位,要提高针对性,把握准确度。坚持思想教育与地方实际、个人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能搞填鸭式、满堂灌,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二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要加强警示教育。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利用好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不断筑牢思想防线。四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的“常”、“长”教育,消除作风建设“一阵风”等错误思想,克服侥幸心理,给惯性思维“踩刹车”,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

(二)制度治党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题中之义,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加强制度治党,就要切实提高建章立制的水平。具体就是要建立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高效的制度实施体系、严密的制度监督体系、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健全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制度体系。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四大法宝”等相关制度;健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制度,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不断健全党建制度改革推进机制和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专题述职制度;健全引导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干事创业“容错”制度、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制度、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清晰明确的权力清单制度、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以及民主集中议事决策制度;健全巡视、审计、谈心谈话、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述职述廉述德、诫勉谈话、函询等日常管理制度;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离任检查、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等等。另一方面,要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制度的全部灵魂与精髓就在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决不能留“暗门”、开“天窗”,使制度成为摆设、“橡皮筋”。对违反党章、违反党的制度、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处,不断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尤其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从政环境。畅通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加强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扩大监督管理和制度执行实效。

猜你喜欢
从政治党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从政德为本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营造方寸
依法治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