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戏剧研究20年
——20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文献述评

2015-04-01 08:07柴德闯朱伟华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樱桃园契诃夫海鸥

柴德闯 朱伟华(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

契诃夫戏剧研究20年
——20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文献述评

柴德闯 朱伟华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

契诃夫是世界著名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戏剧变革者,研究他的戏剧对了解戏剧发展和变革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契诃夫戏剧近20年研究内容与成果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契诃夫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戏剧也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因素。因此,研究契诃夫的戏剧具有现实意义,对戏剧创新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契诃夫戏剧;研究文献;述评

2014年是契诃夫逝世110周年,这使学术界再一次聚焦契诃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的剧作家,契诃夫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的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欧洲的戏剧产生了重大冲击,还为现代戏剧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契诃夫戏剧对中国的影响尤为深远,他对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呈现和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剖析,深得我国文学界的共鸣。我国的契诃夫戏剧研究已有近百年,但研究高峰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对外国文学求知若渴的情况下,契诃夫戏剧研究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排除了政治因素的干扰,契诃夫戏剧作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在学术界依然是持久讨论的话题。20世纪后半叶至今,契诃夫戏剧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扩展,新研究方向不断出现。从知网收录情况看,近20年我国契诃夫戏剧研究呈递增态势,相较以往研究作品更多,研究领域逐渐宽广,从单纯的戏剧的喜剧性、语言中的 “停顿”及作品风格的研究到现在多视角的全面研究,从单一的戏剧学变为向戏剧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多学科领域发展,研究内容更加注重现实性和艺术性。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共7部多幕剧和9部独幕剧,由于近年独幕剧很少上演,剧本流传不广,导致契诃夫独幕剧的研究较少,多幕剧的研究较多。在他的7部多幕剧中,流传较广的是 《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5部。《没有父亲的人》及 《林妖》流传不广泛的原因是 《没有父亲的人》(又名 《普拉东诺夫》),是契诃夫第一部多幕剧,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契诃夫式戏剧风格;《林妖》是 《万尼亚舅舅》的前身,内容大致相同,更多人熟知的是后者,所以多幕剧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前5部上。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为节点,着重就近20年我国学术界对契诃夫戏剧尤其是多幕剧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

在进入具体作品研究分析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契诃夫戏剧研究的整体情况。近些年关于契诃夫戏剧著作的翻译主要有1998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汝龙译 《契诃夫剧作》以及201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焦菊隐、李健吾、童道明译著的 《契诃夫戏剧全集》,相较以往,内容更全面,资料更丰富。特别是 《契诃夫戏剧全集》囊括了契诃夫所有的戏剧作品,翻译语言生动,语境更符合原著,为研究契诃夫戏剧提供了最全面的版本。而关于契诃夫戏剧的研究书籍分为两部分:翻译著作和研究著作。近些年有关契诃夫戏剧的研究的翻译著作有 《契诃夫的一生》[1]《契诃夫传》[2]《契诃夫怎样创作》[3]等,都是其他国家对于契诃夫戏剧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关于契诃夫戏剧研究的书籍相对较少,主要有 《戏剧革新家契诃夫》[4]、《契诃夫——人品·创作·艺术》[5]、《现代文化视野中的契诃夫》[6]、《我爱这片天空》[7]以及 《契诃夫戏剧创作研究》[8]等,在近些年的研究书籍中,《契诃夫戏剧创作研究》是对契诃夫戏剧研究较为全面的著作,作品对契诃夫的戏剧创作的文化背景、创作历程、艺术特征以及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

就论文而言,整体研究契诃夫戏剧主要包括他的创作思路、特点手法以及现实价值等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契诃夫的创作思路和现实价值是很困难的,必须有很深厚的戏剧理论功底和阅读契诃夫戏剧创作的全部内容的基础,这一类文章内容充实,给研究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提供了整体框架,是研究契诃夫戏剧的基础性资料。如 《试析契诃夫戏剧的审美形态》[9]《浅论契诃夫戏剧中的潜台词》[10]《论契诃夫的戏剧美学观念及其革新实践》[11]《契诃夫剧作中的喜剧风格》[12]等,《契诃夫剧作中的喜剧风格》是一篇很有学术价值的文章,作者并不是以单一作品的解读来表现契诃夫戏剧作品中的喜剧风格,而是通过将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与传统喜剧手法进行对比,提出契诃夫的喜剧风格脱离传统喜剧的程式,在平静中突显喜剧特点;并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将 《三姊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整体论述,阐释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性语言。将契诃夫的喜剧风格研究从单一文本中提炼出来进行整合性梳理,从而印证契诃夫戏剧中存在强烈的喜剧风格。

在整体研究中也分为几种类型:介绍型、论述型、分析型以及问题型。介绍型主要是介绍契诃夫的戏剧以及在当下其戏剧在世界上的演出和研究情况,《现代舞台上的契诃夫演剧》[13]就着重介绍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世界各地关于契诃夫戏剧的演出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色。论述型则是对契诃夫戏剧的文本中的人物特点、语言表现手法和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契诃夫戏剧创作简论》[14]就对五部多幕剧中的人物语言和整体风格进行了讲解和阐释。分析型要对文本中的隐含思想和观念分析透彻,《论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性》[15]就系统地从人物行动的阻滞、对话交流的隔阂、语言中存在的停顿以及环境背景的烘托等方面阐释了戏剧中的静态性,并由此指出契诃夫戏剧中的静态性是影响世纪以来世界戏剧的一个重要因素。问题型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未涉及到的领域以及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解释,《契诃夫戏剧研究中亟待思考的几个问题》[16]将学界没有研究清楚的创作历程的研究、多幕剧与独幕剧两种戏剧体裁以及存在很大争议的 《樱桃园》体裁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对以后契诃夫戏剧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提供了借鉴。

契诃夫的第一个被人们熟知的戏剧是 《伊凡诺夫》(第一个戏剧是 《没有父亲的人》),同样也是契诃夫的第一个正剧作品,作品用契诃夫自己的话说是 “既没有写一个大坏蛋,也没有写一个天使,既没有加罪于任何一个人,也没有为任何一个人辩护……”[17]也就意味这个作品是经过契诃夫长久构思出来的,他用俄罗斯最普遍的名字来命名戏剧也是为了体现契诃夫一直追求讲述普通平常的生活的主张。由于出于契诃夫戏剧创作的早期,“契诃夫式戏剧”特点不明显,阐释起来相对困难,所以近20年中我们对于 《伊凡诺夫》这个戏剧的研究少之又少,但却不能表明这个剧不应该受到重视。

纵观近些年的研究,《〈伊凡诺夫〉的意义》[18]从契诃夫创作的角度解释文本所具有的拾起戏剧与生活的联系、唤起人与戏剧的心灵关联的 “文学典型”作用,从体裁角度分析契诃夫戏剧中没有主题的悲喜因素——爱与死,从文学视角阐释契诃夫戏剧中的俄罗斯因素。《守望与嬗变—— 〈伊凡诺夫〉艺术特色解析》[19]通过塑造伊凡诺夫悲剧情境中体现作者对人心灵的关注,从形式角度分析作品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戏剧的框架,但又体现出 “契诃夫式戏剧”中的抒情因素,并从叙事层面阐释文本中淡化叙事性、强化抒情性,发掘人物内心世界以及展现出语言 “停顿”和 “潜台词”因素。《论契诃夫作品中的“厌倦”人物》[20]提出契诃夫创造了一种缺乏中心思想的两种厌倦人物,并从两类人物的语言和性格分析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体现超时代的美学特征和悲观意识。

《海鸥》是契诃夫在戏剧领域的成名之作,是契诃夫式戏剧真正被观众接受的开始它是契诃夫抛弃传统戏剧思维而获得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剧也使莫斯科艺术剧院获得了新生,并使其用一只飞翔的海鸥作为院徽,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第一个靠一部戏剧拯救了一个剧院。契诃夫通过对传统戏剧模式的大量摒弃以及新形式的运用,使 《海鸥》成为现代戏剧的先驱之作。这部剧淡化了外部冲突 (即人与人的冲突),并不是将戏剧冲突排除在戏剧之外,而是将冲突带入内部冲突 (即人物自我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之内;放弃了强化冲突的因素,而采用隐喻的对话来表现思想冲突。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些内容并不稀奇,在当时的环境中无疑像一枚炸弹的威力,在人们脑中展开一场思想风暴,推动了戏剧革新和发展。

近来研究者对 《海鸥》的研究多是对文本中人物的分析和思想解读。《论契诃夫 〈海鸥〉的角色塑造》[21]从剧中人物角色的复调性和喜剧性方面入手,通过对传统戏剧焦点化、情节中心化的颠覆,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多焦点、具有间离效果的新型戏剧,体现了契诃夫戏剧中呈现出现代戏剧的反戏剧和疏离剧场的特点。《〈海鸥〉的悲剧性刍议》[22]从理想对现实、人物对理想、存在对现实三个方面探讨文本的悲剧性特点,指出契诃夫希望通过呈现当时俄国民众面对黑暗现实不知所措的命运、对庸俗生活的批判给读者深沉的悲剧性体验和感受。《海鸥——孤独的精神符号——契诃夫戏剧作品 〈海鸥〉解读》[23]一文则通过对文本语言内容来解读 “海鸥”这一特殊的代指符号,并通过代指符号解读契诃夫对剧中平民人物的怜悯和同情。还有一些是从 《海鸥》着手,进行文本比较或深层次理论解读。《俯瞰的现实——由 〈海鸥〉看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主义》[24]将象征主义引入文本,通过哲学意义上的象征主义立场分别阐述了人物的不分高下和怀疑现实的可靠性,并将 《海鸥》定义为象征主义戏剧。《柏拉图洞穴理论视野下 〈海鸥〉的原型模式解读》[25]从柏拉图洞穴理论的角度展开 《海鸥》的人物分析,指出特利波列夫希望摆脱幻象,回归现实,追求真理,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深刻分析;《〈哈姆雷特〉背景下的 〈海鸥〉解读》[26]通过对文本中出现的 《哈姆雷特》以及《水上》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出作品之间的深层关联,并由此基础上解释特利波列夫的悲剧性命运,提出 《哈姆雷特》在 《海鸥》的喜剧意义的构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鸥》是契诃夫戏剧真正成功的开始,也是他进行戏剧革新的典范,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与 《樱桃园》有些不同,对 《海鸥》的研究更注重于悲剧性的研究,《契诃夫戏剧中的悲剧因素——论 〈海鸥〉与演出》[27]就从“海鸥”引出剧中温和的悲剧因素,提出文本的不可解构性以及对现实人类的困境和对心灵的探索。

《海鸥》在首演失败后,契诃夫曾经发誓“永世也不写剧本”[28]。当 《海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后,契诃夫又创作了 《万尼亚舅舅》,这个剧本是根据 《林妖》改编而来,也是契诃夫唯一的一部乡村生活情景剧。这个戏剧也是契诃夫尝试的一种新的戏剧模式。

纵观近20年的研究内容,《生态责任与道德使命—— 〈万尼亚舅舅〉新解》[29]从生态批评视野角度入手,提出文本中包含丰富的自然隐喻和生态价值,揭示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及其背后社会生态失衡的问题,并从生态角度解析了契诃夫戏剧中一直都存在的人的精神问题。《论 〈万尼亚舅舅〉中的停顿手法》[30]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剧中的 “停顿”手法进行了分析,提出 “停顿”的作用是显示人物思想斗争的转折点以及人物的无声行动,并形成了契诃夫戏剧中由无生有、由虚生实的诗意美的特点。《重读 〈万尼亚舅舅〉——兼谈契诃夫的戏剧美学》[31]一文从人物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彼特罗维奇思想矛盾的尖锐,谢列勃里亚科夫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和时代意义的形象,并指出文本的圆周结构 (圆周结构即周而复始,开始和结局一样)和复调结构(个人想个人的事,没有连贯性,缺少中心),从喜剧和悲剧因素提出 《万尼亚舅舅》是 “哲理剧”,兼之从整体分析契诃夫剧中所体现出的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美学特征。《从 〈万尼亚舅舅〉看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32]对彼特罗维奇身上所体现的人与环境的冲突、语言表达中各人物不同的内向性格、语言的无逻辑性以及 “非洲地图”所表现出诗意的 “理想”象征。

契诃夫仅写了两部正剧,《三姊妹》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正剧作品将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通过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完美地结合,充分展现了黑格尔关于正剧的界定即 “把悲剧的掌握方式和喜剧的掌握方式调解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33]295。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中一直都具有现实主义因素,《三姊妹》是契诃夫现实主义因素体现最明显的一部戏剧,不论是从人物语言还是故事情节,都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也是他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的体现。现实主义倾向一直是我们研究契诃夫戏剧的关键因素,很多现代主义戏剧比如荒诞派戏剧等都受到契诃夫戏剧的影响。别林斯基说过:“现实主义有两个基本条件,真实的外界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忠实的表达。”契诃夫的 《三姊妹》将现实主义倾向表现到了极致。

从近年研究来看,对文本的现实主义倾向研究依然是热门,《〈三姊妹〉中的 “过去”与“未来”解析》[34]从文本中 “精神世界”与 “现实世界”两个世界的构建,从时间维度上展现主人公对过去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期许,提出文本中的未来是契诃夫留给人的一种生活理想,一份在苦难中平和却执着地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除去现实主义倾向,《三姊妹》也包含了现今比较受重视的女性主义的思想。《知识女性:想象与实践的主体归属——A·Π·契诃夫剧作 〈三姊妹〉的女性形象研究》[35]把剧中人物放进 “想象性归属”和 “现实性归属”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揭示出文本在特定环境下,父权文化在 “想象”的主体界定以及 “情感”和 “价值”的选择等对女性形象所做的操控。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分析 《三姊妹》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谈 〈三姊妹〉》[36]就从文本的角度详细解读了剧中没有夸张、激烈的戏剧冲突,通过仿佛与平淡无奇的生活经历一样的事件,揭示了最为深刻的思想矛盾。最大的突破则是将我国戏剧与俄国戏剧进行比较,《为过去的美塑像与为未来的美塑像——白先勇的 〈游园惊梦〉与契诃夫的 〈三姊妹〉的 “时间”主题比较分析》[37]就将契诃夫戏剧中与我国戏剧家剧作中都有的 “时间”问题来比较,通过二者不同的时间追溯,提出二者在展示了东西方戏剧不同戏剧观念的同时带给我们相同的心灵感动,都是在对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生存发出思考。

在知网收录的近20年的数百篇文章中,单个作品的专题研究占了八成其中关于樱桃园的研究文章更是接近单个作品研究的八成。从文章上看,研究者更偏爱 《樱桃园》,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契诃夫最后的作品,同样也是他的代表作。相对于他的成名作 《海鸥》而言,《樱桃园》人物性格更加成熟,语言运用更加 “契诃夫化”,是最能代表 “契诃夫式戏剧”的作品。《樱桃园》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像 《斫伐的背后—— 〈樱桃园〉的生态批评》[38]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樱桃园》,指出作为自然的扮演者,樱桃园的斫伐背后的深层意义。《价值的消解:人物话语结构与戏剧性构成——A·Π·契诃夫剧作 〈樱桃园〉体裁研究》[39]将价值观念带入研究,从价值观角度对主要人物 “价值话语”的话语结构和话语价值消解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价值预期的 “势差”是 《樱桃园》戏剧性构成的基础。《众声喧哗中的多样人生——巴赫金复调理论映照下的〈樱桃园〉》[40]从巴赫金复调理论着手,从复调理论的多声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解读作品,展示人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樱桃园》进行不同以往单从戏剧性和语言内容上的阐释,丰富了契诃夫戏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文本研究角度来说,研究者更喜欢解读《樱桃园》的喜剧性特点,契诃夫一直宣称这是一部 “四幕喜剧”,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却认为这是一部悲剧[41]。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这部剧的体裁形式,这也是这部剧的特点,已经不再符合悲剧和喜剧的划分方式,需要从剧中人物以及语言内容上判别这部剧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至少到现在为止,学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喜剧而非悲剧,都通过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剧的 “喜剧性”。除去前述的 《契诃夫剧作中的喜剧风格》论证 《樱桃园》所呈现的喜剧风格之外,《“契诃夫式”的喜剧范例——论 〈樱桃园〉的喜剧特殊性》[42]通过展示无动作性主人公与时间之间的特殊性来解构其喜剧性,并通过布景、音乐舞蹈、气氛性人物来营造 《樱桃园》的喜剧气氛。《从 〈樱桃园〉看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性本质》[43]则从轻松喜剧因素入手,从人物情感的表达,淡化外在冲突,突显内在冲突以及作者本身独有的忧郁与幽默融合的特点等方面详细解释了这部剧的喜剧性风格。《樱桃园》的喜剧性是建立在人物形象以及语言运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淡化外在冲突等方面,并不像传统喜剧中的喜剧效果是一段一段展现,而是通过整部剧的人物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是超脱出喜剧范畴的喜剧,是从悲中看喜,但又能从喜中看悲,这是 “契诃夫式”戏剧,这也是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部悲剧的原因。剧中的人物自我前后矛盾的冲突所达到的效果却正好符合黑格尔“喜剧性一般是主体本身使自己的动作发生矛盾,自己又把这矛盾解决掉,从而感到安慰,建立了自信心。”[33]315对于喜剧性的解说,这也使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部喜剧。

研究虽然丰富,但也存在欠缺。就整体研究而言,剧与剧创作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创作意义的反思以及各种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解读还尚未研究。从 《林妖》到 《万尼亚舅舅》创作手法的转变是值得研究的;每个剧作中都存在的相通性人物的解构也不全面;人物语言的隐喻性思想有待挖掘;淡化戏剧的外部冲突,内部冲突 (即人物自我冲突和人与环境冲突)的体现也尚未阐释;不同时期契诃夫戏剧创作的环境以及他的思想变化还要关注;戏剧中所表现的象征主义隐喻也受到了关注,表现主义语言和舞台布景则尚未被学界所研究;剧作中具有现代主义倾向,如何对现代主义戏剧产生影响等问题依然等待研究。对契诃夫戏剧的整体性内容研究可以很好地从宏观角度理解契诃夫的整个戏剧观。

单个作品的专题研究是众多学者更愿意做的,单个作品的专题研究更为丰富、多样。因为研究者的人生经历、知识储备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就作品本身研究而言更具阐释角度的多变性。作为契诃夫的第一个正剧,我们应该研究清楚《伊凡诺夫》中的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完整性;研究他由 《伊凡诺夫》到 《三姊妹》这两部正剧创作的思想转变和社会背景;虽然写作手法以及思想深度没有其他几部作品深,但作品中也体现出了现代主义因素,因此也有必要用现代主义视角和现代主义理论来解读 《伊凡诺夫》。喜剧性因素的挖掘,创作背景的剖析,理论框架下的解读等等都可以成为 《海鸥》研究的重点。《万尼亚舅舅虽然是一部乡村情景剧但剧中也存在喜剧性因素和悲观思想,应该更多地从思想角度分析契诃夫创作 《万尼亚舅舅》的初衷;而且作为契诃夫戏剧创作的转折点,也可以体现契诃夫关于戏剧创作上思想发生的转变;剧中人物的多而不变,也是契诃夫所要揭示的现实环境的浓缩,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的环境。《三姊妹》更接近于现实生活,更接近于普通大众,我们可以从三姊妹之间的对话中更好地解释契诃夫淡化戏剧冲突的想法,通过平静而非突转的方式体现人物思想冲突,不仅仅体现对未来的展望,还通过三姐妹之间的故事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忧虑。《樱桃园》作为契诃夫的绝笔之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樱桃园”所代表的是国家环境还是剧中人物的缩影还值得思考;我们不能明确地说 《樱桃园》就是一部喜剧,所以体裁之谜依然存在;夏洛蒂以及特罗费莫夫所代表的思想还值得深究。“樱桃园”园里园外的风景是不同的,是需要我们挖掘的。对契诃夫单个作品的研究更有助于研究者从微观把握契诃夫的戏剧主题和深层次的引申意义。

契诃夫戏剧中体现的思想在近些年依然会是研究的重点,他的创作思路和手法也是我国剧作家一直学习的对象。就现代已经所做的研究而言,较契诃夫戏剧中庞杂的思想是少之又少的,深入挖掘契诃夫戏剧的思想以及他戏剧中跨时代的意义依然是个艰难的过程。纵观近20年我国研究者对于契诃夫戏剧的研究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契诃夫在戏剧方面的创作,也关注他作为戏剧家为戏剧发展所作的贡献,他将戏剧带入了全新的领域。虽然他的作品中带着传统戏剧的影子,但其创作中体现的现代意识却使现代主义戏剧一直都将契诃夫作为现代主义戏剧的先驱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契诃夫戏剧中的喜剧因素一直是他所提倡的,也是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从现代主义视角分析契诃夫的戏剧创作对当下戏剧发展迟滞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对戏剧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对他戏剧语言的分析则可以使剧作家在创作时借鉴写作手法,更好地展现剧作主题。

[1]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的一生[M].陈剑,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亨利·特罗亚.契诃夫传[M].侯贵信,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3] 帕佩尔内.契诃夫怎样创作[M].朱逸森,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4] 王远泽.戏剧革新家契诃夫[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朱逸森.契诃夫:人品·创作·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 李嘉宝.现代文化视野中的契诃夫[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7] 童道明.我爱这片天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8] 陈晖.契诃夫戏剧创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9] 陈晖.试析契诃夫戏剧的审美形态[J].学习与实践,2013(9):134-136.

[10] 王钢.浅论契诃夫戏剧中的潜台词[J].俄罗斯学刊,2013(1):62-67.

[11] 王建高.论契诃夫的戏剧美学观念及其革新实践[J].文艺研究,1994(6):65-74.

[12] 严前海.契诃夫剧作中的喜剧风格[J].俄罗斯文艺,2003(6):24-27.

[13] 彭涛.现代舞台上的契诃夫演剧[J].戏剧,2014(1):27-39.

[14] 边国恩.契诃夫戏剧创作简论[J].外国文学,1991(4):60-74.

[15] 董晓.论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1(5):57-64.

[16] 董晓.契诃夫戏剧研究中亟待思考的几个问题[J].俄罗斯文艺评论,2006:262-272.

[17] 叶尔米洛夫.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M].张守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90.

[18] 胡静.《伊凡诺夫》的意义[J].戏剧,2005(3):58-65.

[19] 袁曦.守望与嬗变:《伊凡诺夫》艺术特色解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7(S2):159-161.

[20] 李嘉宝.论契诃夫作品中的“厌倦”人物[J].外国文学研究,2000(2):35-41.

[21] 胡明华.论契诃夫《海鸥》的角色塑造[J].艺术探索,2012(2):62-65.

[22] 张玉.《海鸥》的悲剧性刍议[J].宿州学院学报,2011(9):74-76.

[23] 王晓红.海鸥——孤独的精神符号:契诃夫戏剧作品《海鸥》解读[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43-47.

[24] 张富坚.俯瞰的现实:由《海鸥》看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主义[J].戏剧文学,2008(10):46-49.

[25] 于雪茹.柏拉图洞穴理论视野下《海鸥》的原型模式解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18-20.

[26] 荀波淼.《哈姆雷特》背景下的《海鸥》解读[J].俄罗斯文艺,2012(4):84-90.

[27] 刘明厚.契诃夫戏剧中的悲剧因素:论《海鸥》与演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4):34-42.

[28] 叶尔米洛夫.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M].张守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103.

[29] 康建兵.生态责任与道德使命:《万尼亚舅舅》新解[J].广州大学学报,2011(6):65-70.

[30] 袁若娟.论《万尼亚舅舅》中的停顿手法[J].河南大学学报,1997(3):22-23.

[31] 李辰民.重读《万尼亚舅舅》:兼谈契诃夫的戏剧美学[J].俄罗斯文艺,1998(4):25-30,71.

[32] 朱冬梅.从《万尼亚舅舅》看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J].时代文学,2012(11):171-173.

[33] 黑格尔.美学:第三册·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4] 荀波淼.《三姊妹》中的“过去”与“未来”解析[J].理论界,2013(5):142-145.

[35] 彭甄.知识女性:想象与实践的主体归属:A·Π·契诃夫剧作《三姊妹》的女性形象研究[J].外国文学,2010(4):120-127.

[36] 彭涛.谈《三姐妹》[J].戏剧,2005(3):66-76.

[37] 王汝合.为过去的美塑像与为未来的美塑像: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与契诃夫的《三姊妹》的“时间”主题比较分析[J].华文文学,2004 (3):17-20.

[38] 贺安芳.斫伐的背后:《樱桃园》的生态批评[J].戏剧,2005(4):72-79.

[39] 彭甄.价值的消解:人物话语结构与戏剧性构成——A·Π·契诃夫剧作《樱桃园》体裁研究[J].戏剧,2010(3):89-97.

[40] 朱岩岩.众声喧哗中的多样人生:巴赫金复调理论映照下的《樱桃园》[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2):125-130.

[41] 董晓.从《樱桃园》看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性本质[J].外国文学评论,2009(1):87.

[42] 张唯嘉.“契诃夫式”的喜剧范例:论《樱桃园》的喜剧特殊性[J].佛山大学学报,1997(1):58-66.

[43] 董晓.从《樱桃园》看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性本质[J].外国文学评论,2009(1):86-98.

A Review of 20-Year Research on Chekhov's Drama

CHAIDe-chuang ZHU Wei-hua
(Schoo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0,China)

Chekhov is not only one of themost famous playwrights in theworld,butalso a dramatic changer.It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study his drama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drama.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and results of Chekhov's plays,we found that,the authorworks as a critical realism writer,and his dramas have strong realistic factors.Therefore,there is of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studying Chekhov's plays and of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drama.

the plays of Chekhov;20 years;review

J805

A

1009-0312(2015)06-0021-06

2015-04-21

柴德闯 (1990—),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戏剧艺术形态研究。

猜你喜欢
樱桃园契诃夫海鸥
霸道海鸥谁能治
2021年大樱桃园果蝇的发生与防控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变色龙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关键词?惜别
贪嘴的鸫鸟
心理现实中的白色《樱桃园》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