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科技论文摘要的研究综述

2015-04-01 08:07夏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1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步语态医学论文

夏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中、英文科技论文摘要的研究综述

夏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国内外研究者对中、英文科技论文摘要在语篇宏观结构模式,以及语言微观特征,包括时态、语态、人称、语句及用词等方面的特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角度出发,对现有研究进行详细的梳理,以概括现有研究呈现的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指出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方向。

科技论文摘要;语篇宏观结构模式;语言微观特征

科技论文摘要是科技论文内容的高度浓缩,在内容上一般不包括评论和补充性解释,不包括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缩略语,不包括注脚或参考文献的标号,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方便文献检索,使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大意,以决定是否阅读论文全文。我国国家标准 《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1]中规定,中文学术论文摘要的长度一般应在200~400字左右。至于英文论文摘要的长度,根据SCI、EI等文摘机构以及具体期刊的要求,一般在50~300词左右。

随着学术用途英语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研究者对中、英文科技论文摘要在语篇宏观结构模式,以及语言微观特征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对现有研究进行详细的梳理,以概括现有研究呈现的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指出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方向。

一、科技论文摘要的语篇特征及分析

近年来,语篇相关研究比较注重对语篇宏观结构及交际功能的深层解析,认为语篇的体裁不同,交际功能不同,则其组句成篇的组织结构模式也会不同,此所谓 “体裁分析”法[2],常用于学术和职业语篇的分析。John Swales[3]等研究者们具体提出了 “语步”的概念,认为一定体裁的语篇通常按一系列 “语步”来组织成篇。科技论文摘要是对论文重要内容的概述,具有明确的交际目的。已有研究绝大多数采用 “体裁分析”法,以 “语步”为基本分析单位,对主要是信息性科技论文摘要的宏观语篇结构模式进行了研究。也有少数研究采用相对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探讨了摘要语篇的连贯与衔接模式。不管采取何种分析方法,多数研究都是在定量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定性研究,其所得出的结论可信度相对较高。

(一)摘要语篇结构模式:体裁分析

一般认为,摘要的语篇结构与文章主体结构应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科技论文全文的写作目前普遍遵循IMRD(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模式,因此John Swales[3]指出,论文摘要的结构与论文主体的结构模式一致,也表现为类似的4语步模式。Bhatia[4]提出了同样的4语步模式,并指出这一模式具有跨学科通用性。Hyland[5]在以上4语步模式的基础上稍作扩展,提出了科技论文摘要的5语步模式,即 “导言—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模式。考虑到论文的引论部分一般包含2项重要内容,即对“研究的背景”进行介绍,并明确指出论文将要研究的具体 “论题”或 “目的”,因此,把4语步模式中的 “引言”部分细化为2个语步,即5语步模式中的 “导言”和 “目的”应该是合理的。此外,一些文摘机构对于科技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也作了一些说明。例如,EI提出,摘要只需包含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这4个部分。根据研究中所收集的语料是来自多个学科,还是具体某类或某个学科,相关研究可分为跨学科的研究以及针对具体学科的研究

1.跨学科研究。

为验证以上提出的摘要语篇体裁结构模式是否具有跨学科通用性,研究者们在定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多个学科论文摘要的结构模式展开了对比研究,研究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语步顺/逆序现象

已有研究大致认为,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摘要,各语步大多按照 “背景—论题—方法—结果—结论”的顺序排列,没有太大的学科差异。例如,葛冬梅等[6]收集了电子与电气工程、金融学、外科医学等3个学科的英文摘要各50篇,共约24000词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英文科技论文摘要通常包括5个语步:“研究背景”“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 “研究结论”,且绝大多数摘要的语步是按此顺序排列的。亢娟妮[7]也发现,Nature期刊上论文摘要各语步基本都是按 “背景介绍—研究成果—讨论”的模式顺序展开。

但科技论文摘要有时也会出现语步逆序的现象。葛冬梅等[6]发现,这种语步逆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先提出 “研究课题”,再介绍 “研究背景”,并认为这种结构有利于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研究上,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也有研究指出,摘要中的语步逆序现象表现为先提出“结果”,再说明 “方法”,目的在于突出强调“研究结果”[8]。张玫等[9]也提出各语步顺序可以变化,且语步之间,尤其是 “目的”与 “方法”语步,还可合并。

(2)语步频率差异

以上提到的5个语步是否会在每一份摘要中都同时出现呢?

张玫等[9]针对Science期刊中100篇研究性论文摘要的研究发现,“导言”“结果”和 “结论”这3个语步出现的频率最高,是必要成分,而“目的”和 “方法”却是可选语步,并认为这说明以Science为代表的国际权威科技论文的写作越来越注重科技语篇人际意义的实现,论文作者试图通过论文语篇与读者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论文作者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学术界的承认,及促进学术交流,“结论”语步因此不可或缺。另一方面,“背景介绍”语步高频出现的原因是,背景介绍可使读者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有利于引导读者顺利进入下文的阅读。

亢娟妮以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为研究对象,所得出的结论与张玫等[9]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发现Nature论文摘要在体裁结构上似乎有轻 “研究方法”而重 “研究背景”的趋势,并认为这一特点符合该刊一直以来强调科技论文的可读性,强调能让外行的读者看得懂的规定。

(3)语步循环现象

语步循环也是科技论文摘要语篇一个重要的特点。葛冬梅等[6]发现科技论文摘要存在两种主要的循环模式,即 “结果”和 “结论”,或 “方法”和 “结果”语步之间的循环,并认为这种循环模式说明摘要的交际重点为研究的 “方法”“结果”和 “结论”。何霜[8]的研究也指出了论文摘要中 “方法”和 “结果”语步循环的现象,并认为这种循环结构有利于研究者清楚阐述多种研究方法及结果。

2.具体学科研究。

除跨学科研究之外,一些研究者还尝试对某类或某个学科摘要的语篇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问题也多集中在语篇结构模式、语步顺/逆序、语步频率这几个方面。例如,保护生物学和野生动物行为学这2个学科的论文摘要大多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模式成篇,但野生动物学更重视对 “背景”语步的介绍[10]。在电子与电气工程学的论文摘要中,“研究方法”语步出现的频率较高[6]。在SCI农业期刊论文摘要中,“研究目的”和 “研究结果”必不可少[11]。航空航天类论文的英文摘要大多按5语步模式来组织语篇,但 “背景”为可选语步[12]。材料类国际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方法—结果—结论”为主要的语篇模式[13]。在语言学和医学这两个学科的论文摘要中,“目的”“方法”和 “结果”这3个语步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在计算机学科的论文摘要中,“目的”和 “结果”是高频语步[14]。至于通信类论文的英文摘要,语步逆序多表现为 “研究论题”或 “研究结论”语步的提前,因为这样能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或可突出研究贡献,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5]。

以上可以看出,因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范式等因素的不同,具体学科在语篇结构模式、语步顺/逆序、语步频率等方面也都表现出一些差异。但是,已有研究所涉学科有限,研究也较零散,语料规模大小不一,使得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不是很高。不过,医学论文摘要的研究相对要丰富很多

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一些医学论文开始采用结构式摘要模式。到90年代初,《新乡医学院学报》率先将这种模式引入国内医学论文摘要的写作中,其后国内一些医学期刊也纷纷效仿。结构式摘要的优点在于:①能准确、具体地将内容表达出来,使审稿便捷,编辑容易校对、纠正,并使读者易于阅读,能迅速找到内容针对性强的文章;②便于作者模仿,使其在实验设计开始就明确各项内容,使各部分更趋合理,以得出正确的结论;③还可使计算机检索更准确、有效,无复繁难[16]。

根据刘雪立[17]的介绍,英文医学论文结构式摘要还可细分为 “全结构式摘要”和 “半结构式摘要”两种形式。据宋建武等[18]的调查研究,采用 “全结构式摘要”的国际知名期刊为数并不多,多数期刊采用的是 “半结构式摘要”或其变体。

一般认为,相比较而言,结构式摘要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因而要优于非结构式摘要,但也有研究指出结构式摘要似乎并未使信息质量出现明显的提升[19],还有研究指出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中,临床类医学期刊更倾向于使用结构式摘要,而基础类医学期刊则更多使用非结构式摘要[18,20]。因此,国际医学类期刊摘要的语篇模式要更多样化一些,而目前国内医学界高度统一地采取结构式摘要模式有过于简单化之嫌。

3.中、英文摘要语篇结构对比分析。

已有研究绝大多数以英文摘要为研究对象,而专门针对中文摘要的研究却异常少见。目前只发现柏晶瑜[21]提到中文摘要在内容构造方面常存在的问题包括:繁简不当、完全重复结论、没有依据的评论等3个方面。

其他涉及到中文摘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英文摘要在语篇体裁结构方面的对比。例如,李平等[22]对比了中、英文心理学期刊论文摘要的体裁结构,发现该学科英文摘要的结构较之中文摘要更加完整。何霜[8]的研究发现,中、英文摘要在语步顺序上有很大的共性,但整体而言,英文摘要的语步数量多于中文摘要,说明英文摘要结构更完整一些。何宇茵等[12]发现,航空航天类论文的中文摘要普遍省略 “背景”和 “方法”语步,且 “结果”语步出现的频率也明显少于英文摘要,并据此认为中文科技论文在引用调查事实和数据事实方面存在不足。医学类论文摘要方面,丁茂平发现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期刊摘要一般包括 “背景信息”,而国内医学期刊的中文摘要则基本不包括这一语步。

以上可以看出,针对科技论文中、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方面的对比分析一般认为,英文摘要相比较更完整一些。这些对比研究对于各学科中文摘要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以及中文摘要的英译等方面都很有裨益。

(二)摘要语篇特征分析:连贯与衔接

有极少数研究对科技论文摘要如何获得统一、连贯及衔接等语篇特征进行了分析。

徐筠等[24]以EI和SCI中的信息性摘要为研究对象,指出可将摘要整个语篇的结构理解为由“方法+结果”这一语义链构成,因为 “研究背景”可解释为 “过去的方法”加上 “过去的结果”,“研究目的”相当于 “意向性结果”再加上“方法”,而 “结论”则是 “总结性结果”。因此,“方法+结果”这一语义链在句内和句间的连贯就构成了整个论文摘要语篇的连贯性。其研究还指出,英文科技论文摘要的衔接手段主要表现为 “照应”“连接”和 “重复”等手段:“人称照应”极少,而 “指示照应”中 “the”最常用;大多数EI摘要,尤其是作者为英语本族语者,都倾向于大量使用 “隐含性”连接关系,即尽量不使用连接词,但亚洲作者却相对使用较多,似乎有矫枉过正之嫌。

二、摘要语言特征研究

科技论文摘要在语句及词汇等层面都表现出典型的特征。传统认为,科技论文为增强文本的客观性,多使用第三人称及被动语态等。但已有研究发现,现代科技论文摘要在语言层面似乎显得更加开放,更具动态性。研究者们从跨学科或具体学科或期刊的角度出发,采用定量实证研究的方法,有些还借助自建的小型语料库,并采用语料检索软件如WordSmith等来辅助研究。针对科技论文摘要语言特征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时态、语态/人称代词、常用句式、常用词等问题上。

(一)动词时态

葛冬梅等[6]和张玫等[9]的研究均发现,在科技论文摘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时态如下: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但葛的研究还指出,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语步都会对语篇中动词时态的选用产生一些影响范华泉等及操林英[13]等的研究也都持相同的观点。

综合来看,科技论文摘要目前惯常使用的时态原则大致是:采用一般现在时描述 “背景”“论题”和 “结论”部分,而采用一般过去时描述 “方法”和 “结果”部分[26,9]。不过,张玫[9]及何宇茵[12]的研究还发现,科技论文摘要目前似乎还表现出 “通篇采用一般现在时”的趋势,并认为采用一般现在时能给读者以信息新鲜、真实的感觉,有助于提高阅读兴趣。

(二)语态/人称代词

一般认为,被动语态的高频使用是科技英语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但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英文语句头重脚轻、结构笨拙的情况,从而影响阅读的效果。一些国际知名的期刊,如Science和Nature也都在投稿指南中提出稿件应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写作。此外,跨学科实证研究也表明,目前主动语态在国外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占主导地位[26-29],有些摘要甚至通篇都采用主动句[27]。

与弃用被动而选用主动语态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科技论文摘要开始广泛采用第一人称代词作为主语。陆元雯[28]的研究表明,相比较文科学术论文摘要,理工科技期刊论文摘要第一人称代词 “we”的使用频数相对较高;从具体学科来看,农、工期刊论文摘要较少用到 “we”,但医学期刊摘要中 “we”出现的频率不少;此外,主语为 “I”的语句在其语料库中也出现不少。张玫[29]的研究也发现,多数摘要都采用第一人称代词,包括 “we”和 “I”,以及相关的 “our”“us”和 “my”等都有出现。

语态的使用会因具体学科传统及研究范式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学科的论文摘要中,主动语态更多见一些,但有些学科可能更强调信息的客观性,因此被动语态要更多见一些。其中,具体针对医学论文摘要的相关研究最多。Kirkman[30]随机抽查了500种医学和生物学英文版期刊的读者须知,发现其中只有2种期刊要求使用非第一人称和被动语态。实证研究也表明,英美作者撰写的英文摘要以主动句居多,其次是无语态句,最后才是被动句[31]。然而,齐晖[32]对比了自建的医学论文摘要语料库和美国国家语料库 (ANC)综合性文体笔语文章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被动语态在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使用频率较高,是医学论文摘要中的必用语态需要指出的是齐晖的研究是将自建的 “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库”作为观察语料库,而将美国国家语料库 (ANC)的笔语子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进行对比得出的研究结果,而其他研究则是根据自行收集的语料,对比语料内部的主动和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而得出结果。

此外,不同学科论文摘要的不同语步,因为信息强调点不同,所以使用主动或被动句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例如,葛冬梅等[6]研究指出,在金融学摘要语篇中的任何一个语步中,主动动词均多于被动动词。针对电子与电气工程、医学、航空航天以及计算机学科论文摘要的研究均指出,除 “方法”语步外,其他语步所使用的主动动词都要多于被动动词[6,12,14]。就材料科学论文摘要而言,操林英[13]发现,只有 “结果”语步更多使用主动语态。医学论文摘要中,范华泉等[25]的研究表明,“方法”和 “结果”语步更多使用被动语态,而范晓晖[31]认为被动句在医学论文摘要的“方法”语步使用频率最高。

具体学科中有关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研究结果大致是主动语态可能选用 “we”,而一般不会以 “I”为主语[12,32]。雍文明[33]基于儿科医学论文摘要语料的研究指出,因为 “结果”语步反映的是客观事实,所以不能使用第一人称来表达。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现代科技英文摘要倾向更多使用主动句,并自然穿插使用被动语态和第一人称做主语,这说明现代科技论文开始打破以往刻板、机械的文体印象,而力图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9]。

(三)语句特点

科技论文摘要,一方面倾向于尽量使用简单句,主要为方便电脑识别以及读者快速获悉摘要内容。但另一方面,因为摘要有长度限制,为在有限的空间提供更多的信息,又不得不借助长句及复杂句来进行表达。作者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此外,据孔飞等[34]的调查表明,使用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修饰性语法成分的简单句居多,而主从复合句则为少数,由此说明为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英文摘要在句法上形成了简单句 (但包含多层修饰语)居多的局面。

含名词化结构的长句是英文科技论文摘要的一个重要特点。孙滢[35]的研究发现,名词化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在其所收集的40篇摘要中,80%的小句都含有名词化结构,该比例甚至要高于统计得出的一般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所占的比例。此外,孙的研究还发现,人文学科论文摘要中名词化的比例要高于自然科学。

但英文论文摘要如使用名词化结构做主语却容易形成 “头重脚轻”的句子模式。不过,目前随着科技语篇主动语态,包括第一人称代词做主语的现象越来越多见,在英美国家的作者所写的英文论文摘要中,这种 “头重脚轻”的语句已经很少见了[38]。当今国际生物医学界也倡导尽量避免使用名词化,然而,我国科研工作者仍认为名词化是科技英语的一个显著文体特征[31]。

论文摘要的起首句也呈现一些特点。我国国家标准以及EI都明确规定,论文摘要的起首句不可简单重复题名。一些编辑也指出,医学论文摘要的 “目的”部分不应重复题名。例如,康素明等[38]随机抽取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等9种国内医学院校学报中的共60篇文章的标题和摘要后发现,其中半数以上的摘要都存在 “目的”与题名重复的现象,并提出可根据 “结论”部分的内容来充实 “目的”部分的信息,而不是简单重复题名。

(四)词汇特点

针对科技论文摘要用词特点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高频用词及模糊限制语两个方面。

1.高频用词研究。

陆元雯[28]自建的英文学术论文摘要语料库,包含10个学科,涵盖文、理、工、农、医等5大学科类别,共5178篇研究性论文的英文摘要,库容量为893969词。其研究利用WordSmith检索软件,得出了该库前10位高频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曹雁等[39]建立了一个跨12个理科学科,共5000多篇 (91万词)国际核心期刊论文摘要的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对常用的学术英语词汇在摘要各语步的分布及使用特点进行了研究。

具体学科方面,齐晖[32]根据自建的医学论文摘要语料库,发现排名前3位的高频动词为associated,compared和use。

以上3项研究均基于自建语料库,利用语料检索软件,就其中高频出现的词汇,包括这些词在搭配、类联接、语义趋向、语义韵等不同层面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学术英语教学及自学都大有裨益。

2.模糊限制语研究。

有关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研究目前有两个重点①不同语步对模糊限制语的影响;②中、英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的对比研究。

多数研究指出,模糊限制语多在 “结论”等语步中出现。例如,何宇茵等[12]发现,表达 “可能性”的情态动词在英文摘要的 “结论”语步出现的频率接近50%。曾瑜薇等[40]指出,模糊限制语在 “目的”和 “结论”语步出现频率较高,而在 “方法”和 “结果”语步出现频率较低。葛冬梅等[6]也认为,摘要中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语步的影响,且在 “结论”语步,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康勤等[14]针对医学与计算机论文摘要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此外,王舟[41]基于自建的医药卫生中、英文论文摘要语料库,对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其研究发现,英语医学论文作者在摘要中提出观点或结论时,更注重使用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来构成与读者对话、商讨的语气,而汉语摘要语料库则表明,中文作者在提出学术观点时略显武断和简单。

三、结论及展望

已有研究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有些还借助语料库以及语料检索软件,从跨学科或某类(个)学科的角度出发,有些还专门针对某一份期刊,对科技论文摘要在宏观的语篇层面以及微观的语言层面所呈现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基于现有研究,我们认为未来中、英文科技论文摘要的研究在内容及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具体可从如下角度进行:

(一)加强历时研究

现有研究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学科,或者某一份具体的期刊,还包括某些索引机构如EI及SCI等所做的研究,共时研究居多,而历时研究非常之少。自上个世纪至今,科技英语已悄然发生一些变化,开始打破以往刻板正规的印象,语言特征显得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注重文本的可读性,注重和读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以往研究缺乏明确的实证数据来说明这种历时演变的过程,而基本都是基于共时研究的结果来推测分析这种演变的趋势,因此未来或可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二)细化同一学科论文摘要的分类研究

具体到某一个学科论文摘要的研究,只有少数研究对具体学科的期刊和论文细化予以分类分析,例如,农业期刊可再细化为基础农业论文和综合农业论文,医学还可细分为综合医学和基础医学论文[28],或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论文[18],而同一个学科的科技论文一般都可细分为理论型、实验型、和描述型等三大类别。可以想象,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论文,其所关注的论题,所采取的研究范式等都会有很大不同,其摘要当然也会有所不同,未来或可从这个角度深入,以增强对具体专业的指导性。

(三)关注其他文摘机构摘要

目前针对SCI和EI索引期刊论文摘要所做的研究不少,但事实上,国际上重要的科技检索还有美国的化学文摘、俄罗斯的 《文摘杂志》,以及日本的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这些不同语言背景的检索机构也都是通过英文摘要的检索来完成,未来还可针对这些文摘机构,进行横向或纵向的研究分析。

(四)加强汉语文摘相关研究

已有研究绝大多数是针对英文科技论文摘要所做的研究,而专门针对汉语科技论文摘要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少有的几项相关研究还是在中英文对比的框架下进行的,且这些对比研究均以学习英文摘要,提高英文摘要的译写为最终目的,但用汉语写作的科技论文摘要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承载相应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还包括一些汉语文摘机构等,未来应可加强这个方面的研究。

(五)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已有研究比较注重从跨学科角度的研究,尝试指出不同学科相关共性与差异。但这些实证研究所收集的语料规模大小不一,有的研究所收集的语料只有区区二三十篇左右的摘要就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其所得出的结论令人怀疑。因此,为增加研究的可信度,未来应注重基于较大规模的语料进行研究,并注意语料的代表性。另外,整个研究方案的设计也需注意。例如,在研究摘要语态使用的问题时,多数研究是根据自行收集的语料,对比语料内部主、被动句使用的频率而得出的研究结果,只有齐晖[32]的研究是将自建的“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库”作为观察语料库,而将美国国家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进行对比,其对比设计更具说服力,是值得推广的研究方法。

[1]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2] 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1997(6):8-15.

[3] SWALES JM.Genre Analys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 BHATIA V K.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NY:Longman,1993.

[5] HYLAND K.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2000.

[6] 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138-146.

[7] 亢娟妮.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语步结构对比[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0-92.

[8] 何霜.汉语和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结构之对比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113-114.

[9] 张玫,刘洪泉.《科技》杂志摘要的体裁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2010(1):1-5.

[10] SAMRAJB.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abstracts:the case ofwildlife behavior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C]//FLOWERDEW J.Academic Discourse.Longman,2002:40-56.

[11] 易兴霞.体裁分析与农业英语论文摘要[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28-30.

[12] 何宇茵,曹臻珍.航空航天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7-100.

[13] 操林英.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109-1112.

[14] 康勤,孙萍.基于语料库的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外语教学,2012(9):28-31.

[15] 赵娟,叶枫.中外通信论文英语摘要的体裁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1-14.

[16] 钱寿初.从传统摘要到结构式摘要[J].编辑学报,1990(1):56-60.

[17] 刘雪立.医学论文英文结构式摘要的写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4):452-454.

[18] 宋建武,朱静,黄开颜,等.高影响因子国际医学期刊摘要类型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81-184.

[19] SCHERER RW,CRAWLEY B.Reporting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descriptors and use of structured abstracts[J].JAMA,1998,280 (3):269-272.

[20] NIKAYAMA T,HIRAIN,YAMAZAKIS,et al.Adoption of structured abstracts by generalmedical journals and format for a structured abstract[J].JMed Libr Assoc,2005,93(2):237-242.

[21] 柏晶瑜.学术论文中文摘要撰写常见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4):687-689.

[22] 李平,牟爱鹏.科技期刊中英文摘要体裁对比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5(6):425-427.

[23] 丁茂平.论生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背景信息描写的必要性[J].编辑学报,2010(4):133-134.

[24] 徐筠,杨寿康.EI与SCI中资料性摘要的语篇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4(1):11-15.

[25] 范华泉,冷怀明.医学期刊论文结构式英文摘要中时态、语态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4):487-489.

[26] 膝真如,谭万成.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4(1):5-7.

[27] 车君侠.Science科研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和语言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66-168.

[28] 陆元雯.基于语料库的英文论文摘要的语言特点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8-13.

[29] 张玫.《科学》杂志摘要语态及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实证研究[J].上海翻译,2009(3):32-35.

[30] KIRKMAN J.Third person,past tense,passive voice for scientific writing:Who says?[J].European Science Editing,2001,27(1):4-5.

[31] 范晓晖.论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被动语态的滥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5(4):11-14.

[32] 齐晖.基于语料库的医学论文摘要动词语言特点探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8-72.

[33] 雍文明.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英文医学论文摘要时态和语态分析:以儿科期刊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2(5):75-78.

[34] 孔飞,贾红娓.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语言特点的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2):50-54.

[35] 孙滢.学术论文摘要语篇中名词化隐喻的对比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129-131.

[36] BIBER,DOUGLAS 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999.

[37] 何瑞清.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比较:语态分布和“头重脚轻”句的使用频率[J].上海科技翻译,2004(1):16-19.

[38] 康素明,赵晓军.医学论文摘要的“目的”部分不应重复题名中的信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169-170.

[39] 曹雁,牟爱鹏.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学术词汇的语步特点研究[J].外语学刊,2011(3):46-49.

[40] 曾瑜薇,胡芳.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J].山东外语教学,2005(2):40-42.

[41] 王舟.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9-63.

Review of Research on Scientific Paper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XIA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Researchers home and abroad have conducted a greatmany studies on the features of scientific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including the textual structure,and themicro linguistic features,such as tense,voice,person,sentence structure and wording.This paper attempts to give a review of the previous relative studies,and show some possibl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scientific paper abstracts;textual structure;micro linguistic features

G254.37

A

1009-0312(2015)06-0057-07

2015-09-24

夏历 (1975—),女,湖北监利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语用学与翻译及学术英语研究。

猜你喜欢
语步语态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
专家作者与学术新手间的摘要修辞对比研究
动词的时态、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