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文化图式的赛珍珠译本分析

2015-04-01 08:07王婵刘明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赛珍珠典故水浒传

王婵 刘明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 410205)

《水浒传》文化图式的赛珍珠译本分析

王婵 刘明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 410205)

《水浒传》中蕴含着大量的习语文化图式、宗教文化图式、典故文化图式和民俗文化图式。因此,在 《水浒传》的翻译过程中,赛珍珠不仅仅注意到了语言图式和语境图式,更注意到了文化图式。赛氏主要采用了文化图式移入策略、文化图式置换策略、文化图式补偿策略等翻译方式来翻译 《水浒传》文化图式。

《水浒传》赛珍珠译本;文化图式;翻译策略

古典名著 《水浒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白话文章回体的形式,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的民族内涵和民族形式。对 《水浒传》的翻译,最主要的有两个版本,赛珍珠、沙博理的版本,其中以赛珍珠的版本讨论得最多。赛译 《水浒传》是第一部英文全译本,有着极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赛珍珠自小在中国长大,对中文使用娴熟,并了解中国文化。在翻译 《水浒传》的时候,她就立志将原著原原本本呈现在英文读者面前。赛珍珠精通中英文,对中国的文化持有 “汲取”“仰视”的态度,她的 《水浒传》译本文化图式具有多样性,赛珍珠对 《水浒传》也根据不同的文化图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

一、文化图式

图式(schema)源自一希腊词汇,表示大体的形状或方案。文化图式则是指关于某个特定文化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的并储存在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生活经历获得的。文化图式是 “人脑中关于文化知识结构块,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已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以调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深厚的各种文化现象”[1]。

文化图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各个民族之间衍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图式,每个民族文化图式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的事物,民族之间的文化图式可能会大相径庭。(2)民族文化图式有其共同性。也就是说,不同民族之间,对一些基本事物的看法有着基本一致的认识,比如江河湖海。(3)文化图式是具有包容性和流动性的。不同民族之间可以通过民族交流,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图式扩充自己。(4)文化图式具有扩张性,文化图式都是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图式内涵。

二、《水浒传》中的文化图式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该书描写的是宋朝末年以宋江为首的英雄好汉起义反宋的故事。一般认为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编写,由罗贯中编撰。作者有着深厚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底,因此在这部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文化图式。文化图式是由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民俗及风俗习惯组成的知识结构块[2]。因此,本文将从习语文化图式、宗教文化图式、典故文化图式和民俗文化图式等几个方面介绍 《水浒传》中的文化图式。

(一)习语文化图式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长期使用提炼出来的独特固定的句式,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语包括俚语、成语、谚语等。《水浒传》是一部白话文章回体小说,使用的都是作者当时比较时髦的语言,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少不了要用到一些俚语。俚语是非标准语言,与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因此了解这样一些习语文化图式是非常重要的。

1.原文:“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 ‘有眼不识泰山'。”[3]13

赛译:“Surely,Sir,you must be First Instructor!My son could not even discern your ability,as one,standing beneath T'aiMountain,cannot discern its crest.”[4]19

“小人有眼不识泰山”意思是虽然有眼睛,但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识太少,认不出本领高强的人。凡是去过泰山的人都会被泰山的大气磅礴所折服。泰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山”,孔子有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泰山之壮观。了解这一俚语文化图式的人,会为泰山之势所折服,也会为有人不知泰山而扼腕叹息,生动地描述了人不识高强的那种尴尬。

2.原文:宋江大叫一声,却撞在神厨内,觉得乃是南柯一梦。[3]335

赛译:Sung Chiang gave a great shout and started—and there he was in the god's niche!He had waked from amiraculous dream.[4]401

“南柯一梦”这一典故来自唐朝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故事说的是一位叫淳于棼的男子醉酒后发现自己在使者的引导下来到了一个槐树洞下,洞下有一国叫大槐安国。该国的丞相出门相迎,告知国君愿意以公主相配。淳于棼娶了公主,官拜南柯太守,治下太平。后公主病故,强敌入侵,淳于棼连遭不测,失去国君信任。国君准许他回故里省亲,后来他发现他只是醉倒在自家门院廊下。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寻到槐树下,发现一个蚂蚁窝,大槐安国原来如此。“南柯一梦”比喻一场大梦,或者是空欢喜一场。

(二)宗教文化图式

宗教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一个民族思想、经济、政治等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到了中国宋朝,各种宗教发展杂合,形成了“儒”“佛”“道”三个主要教派兴旺发展的状态,《水浒传》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这些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内容为坚持 “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 “德治”,重视 “仁治”。佛家思想重视修 “心”,以禅修为代表。道家思想的精髓主要是超脱,超然,隐逸出世。三教理论及其文化精神并非泛泛而观,而是深入了《水浒传》的骨髓之中,因此作品也显现出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3.原文: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3]89

赛译:Yang Chi's heartwas full of despair and he went back to the inn and he thought to himself,“Wang Lun exhorted me and what he said was true.Yet because Iam aman without sin and clear as water,Iwas not willing to befoul the body I have had from my ancestors.Ihad hoped that Icould use all of the powers ofmy members and fight knife and sword on the border against the outer countries and so win a noble position formyself and formy wife and leave it tomy posterity,...[4]108

绰号为 “青面兽”的杨志为杨门之后,武侯杨令公之孙,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杨志精神上有着很高的追求。他主张将自己的一身本事报效朝廷,他精明能干且武功高强。杨志的这种 “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思想与儒家倡导的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以及忠、信、礼、义等思想是不无关系的。杨志最初是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失了花石纲,又不得已杀了泼皮牛二,被发配充军。后又大意失了生辰纲,最后不得已,落草为寇。

4.原文:(鲁达到五台山出家)真长老道:“寸草不留,六根清净”[3]32

赛译:“One spear of hair cannot be left on the head.The six sensesmust be utterly removed”[4]41

“六根”,佛语。佛法将人的身心存在的因缘称为六根,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意根与法境相对,能生意识。有能生之义称之为根。形容不受嘈杂声或是非之语的干扰,安静自在。

(三)典故文化图式

匡达人认为:“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前,它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早于文字就在民间口头流传了。比如有了丢羊补牢不算晚的生活经历,才会产生文字的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典故。”[5]袁世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典故,即狭义典故,就是 ‘两有'(即作者说的有来历出处,有派生义——引者),它与一部分典故性成语重合,用法为曲用或婉曲表达,或通过派生义;广义典故 (也可称泛典故、准典故)至少应 ‘一有'(有来历出处),往往与掌故 (狭义)重合。”[6]《水浒传》中出现了不少常见的典故:

5.原文: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3]205

赛译:Wu Sungpushedhiss l eevesandhe seized the pointed dagger and held it high,and thrust it at Ho and said,“I am buy a coarse fellow yet I know that If a crime is committed there is one who commits it,and if there is a debt there is a debtor”[4]244

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须找为主的人。这句话的出处为释普济《五灯会元·剑门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头,债有主。'”

6.原文:母子二人,抱头而哭。娘道 “我儿,‘三十六计,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3]10

赛译:Hismother was very good,and they embraced each other and she said,weeping,“My son,to extricate yourself from a difficulty there are thirtysix ways but the best of them all is to run away…”[4]15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的一段典故,出自《檀公三十六计》,在其他兵书中也有论述。意思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方可以通过撤退的方式保存实力,以图再战获得胜利。

(四)民俗文化图式

民俗是一个地域内人们总的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英语使用者和汉语使用者的民情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不同,加之《水浒传》涉及的是中国宋朝时的物件和事件,就更加导致很多方面的认识有差异。对西方读者来说,最有趣的是《水浒传》里的饮食文化,其中蕴涵了大量的中国民俗文化背景知识。

7.原文:只见一个小茶坊,正在路口。史进便入茶坊里来,拣一副座位坐了。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茶博士点个泡茶,放在史进面前。[3]22

赛译:But then he saw a little teashop just at themouth of the road.Shih Chin went into this place and he chose a seatand sat down.The servingman in the shop came to him and asked him,saying,“Sir Guest,what tea would you like to drink?”Shih Chin answered,“Iwill drink a bowlwith the tea leaves in it.”Then the servingman brought the tea and put it before Shih Chin.[4]29

在这个对话当中,最有民俗特色的,当属“吃茶”这个动作的翻译以及泡茶人 “茶博士”这一称号了。赛珍珠的翻译中,不仅仅提到了茶,而且提到了这茶是放在碗中 “吃”的。而 “茶博士”被赛珍珠老老实实地直译为“serving man”,也能让西方读者了解原文意思,但 “茶博士”这一茶店伙计的雅号没能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8.原文: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3]181

赛译:The woman heated a jugful of wine and she came again into the room.In one hand she held the jug and with the other she pinched Wu Sung's shoulder...[4]216

“注子”,古代盛酒器,材质为金属或瓷器,可以将酒注入碗或酒盏等饮具中。赛珍珠选用“jugful”这个词,基本能够传达原文的含义。

三、《水浒传》文化图式的赛译

赛珍珠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译者。她的父亲是一位传教士,从小,她就随父母来到中国生活,生活经历非常丰富。她从小接触的就是中文,了解的是中国文化,目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稍大点后,母亲才教授她英文,她也接受过美国正规的学院教育。在中国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在美国系统的英文教育使得赛珍珠的翻译有着自身的特点。而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或者说,语言是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7]。如此种种,造就了赛珍珠翻译中特有的翻译策略。

(一)文化图式移入策略

源语中的文化图式和的语之间的文化图式基本对应时,赛珍珠基本采用直译等翻译方法将源语中的图式移入的语中。这种情况下,源语和的语所承载的文化图式基本对等,用的语中的文化图式可以比较全面地表达源语中的文化图式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9.原文:大汉道:“张家兄弟,你在这里又弄这一手!船里什么行货?有些油水么?”[3]291

赛译:The tall fellow replied,“Brother Chang,you are here meddling again.What goods have youthere?Doyouhaveanytreasure?”[4]346

“行货”指的是贩运的货物,“油水”比喻分外的或者不正当的收入。赛珍珠如实地将源语的文化范畴带到的语当中。

10.原文:母夜叉孙二娘[3]211

赛译:Theshe-monsterofthesea[4]251

“夜叉”在中国文化当中指的是会吃人的一种 “鬼怪”。《水浒传》中,孙二娘相当的彪悍,她在一家小店卖着人肉包子,但是她也讲情义重义气,是梁山中不可多得的女性英雄。在赛译本中,赛珍珠直接逐字翻译,直接将源语中的文化内涵带入的语中。

(二)文化图式置换策略

源语和的语之间存在着文化图式冲突,可以用文化置换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有时,源语和的语所包含的文化图式不尽相同,甚至相冲突,如果还按照源语的文化图式进行翻译的话可能会造成意思理解上的偏差或者错误。这样就需要构建一种新的文化图式来实现准确的翻译。

11.原文:端王头戴软纱头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绦,把绣龙袍前襟拽缚扎起,踹在绦儿边。[3]9

赛译:PrinceTuan,wearingonhisheadasoft clothhatandonhispersonarobeembroideredin purpledragonsandgirdledwiththegirdlesofbotha civilandmilitaryofficial.Hehadtuckeduptheedge ofthispurplerobeunderhisgirdle.[4]13

在《水浒传》中,出现了一些对译者来说是障碍的东西。比如说众多官衔和府衙名、兵器、服饰、家用器具、礼仪、宗教、双关、谐谑、隐喻等,“这些表达在英语中无法找到直接的对应词,至多只能找到大致可能对应的词而已。”[8]译者后记“译者犹如在走钢丝。”[8]3078-3079

赛珍珠在翻译的时候,借用了英语国家的读者熟悉的词汇进行规划式表达,使用他们所了解的文化图式。如鲁提辖,“提辖”是宋代的一个官位名,赛珍珠译为“capital”,通过英语国家已有的文化图式来传达意义。

12.原文:话说当时公孙胜正在阁儿里对晁盖说着北京生辰纲是不义之财……[3]112

赛译:Itissaid:asKungSunShengwasinthe littlecornerroomtalkingandashesaidtoCh'ao Kai,“ThisgifttobesenttoPekingisanill-gotten treasure...”[4]134

“纲”是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生辰纲”是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在北宋徽宗时,往往是十艘船称一“纲”;当时有专门机构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当时的百姓不仅仅要用钱银养活这些 “纲”,而且 “纲”所到之处,百姓要拆桥毁梁,苦不堪言。

赛珍珠将“生辰纲”翻译为“gift-treasure”。因为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文化图式上完全对应的词,赛珍珠借用了一个译文读者比较熟悉的词,也能够较好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三)文化图式补偿策略

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时候在源语中存在的文化图式在的语中不完整或者没有对应,只能 “以目的语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修复或弥补。”[9]

13.原文: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3]485

赛译:Anoblemanstandsinaboatonthelake,Turnshehereortherehisfeartoslake?Turnshehere,turnshethere,none comestohelporsave,

Robbers,darkness,stormsandwindsallthecanbutbrave![4]587

这是在六十一回中提到的吴用在卢俊义的府上题的一首反诗:“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这首藏头诗意思是 “卢俊义反”。赛珍珠的翻译将其转化成:“Anoblemanturnsrobbers!”对英文读者而言,通过文化图式的转换,也可以领略到原著的精髓。

14.原文:王婆哈哈的笑将起来道:“老身不瞒大官人说,我家卖茶,叫做 ‘鬼打更'!……”[3]187

赛译:“…Isellteainmyhousebutthedevil himselfiswatchmaninmyhouseatnight…”[4]223

这段是王婆和西门庆之间的一段对话。“鬼打更”所代表的文化图式指的是虚有形式,并无其实。原著指的是王婆虽然开了个茶馆,但是并非靠卖茶为生。原著中的文化图式在译作中无法找到与其对应的文化图式因此译者勾勒了另一幅图画。从上下文看,这个文化图式隐去了原文中文化图式中展现的内容,衔接上有些仓促,但译作读者也能从 “devil”这个文化图式中揣摩到王婆干的并不是什么正当营生。

四、结语

All Men Are Brothers是一部文化巨作。赛珍珠对水浒传这样一部蕴含大量中国文化图式的名著所进行的翻译,充分体现了她的文化修养及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精通。翻译过程中,赛珍珠选择了文化图式移入策略、文化图式置换策略、文化图式补偿策略等多种翻译策略将源语文化传递到目的语中,同时也给后人深刻的启发:只有做到不同情况下对不同文化图式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准确传达源语文化图式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

[1] 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4):50-52.

[2] 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2003(2):28-31.

[3]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4.

[4] BUCK Pearl S.All Men Are Brothers[M].New York:Midpoint Trade Books,2010.

[5] 匡达人.时联典故初探[J].时联,2002(10):2-5.

[6] 袁世全.典故辞典总体设计的一个探索——十一论辞书框架:关于“两无两有”的立目原则[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64.

[7]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 SHINai An,LUO Guan Zhong.Outlaws of the Marsh[M].trans.by S.SHAPIRO S.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9.

[9] 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Schemata in Pearl Buck's All Men Are Brothers

WANG Chan LIU Mi ng-dong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Studies,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Changsha 410007,China)

There are lots of Idioms cultural schemata,religious cultural schemata,allusions cultural schemata and the folk custom cultural schemata.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of All Men are Brothers,Pearl Buck pays attention to not only the language schemata and contextual schemata but also the cultural schemata.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al schemata were used,such as,infiltration strategy,transformation strategy,and compensation strategy.

Pearl Buck's version of All Men are Brothers;cultural schemata;translating strategies

H315.9

A

1009-0312(2015)06-0064-05

2015-04-2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跨越时空的互动:文化图式翻译研究”(14YBA1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婵 (1981—)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赛珍珠典故水浒传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