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场景描写研究

2015-04-02 03:14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守夜弗雷泽莉娅

杨 艳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 213001)

莎拉·沃特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1998年至今她共出版6部小说,第四部小说《守夜》中,沃特斯将目光投向二战期间的伦敦。

一、场景描写与环形结构

第一部分发生在1947年,二战已经结束,开篇第一章第一个场景一个周二,女主人公之一凯站在阁楼窗口,望着楼下房东医生的病人来来往往。她对自己说,“你现在已经成了这样一种人:钟停了,表不走了,只靠那个与众不同的跛子来到房东门前,才知道是什么时候。”[3](3)她在窗口站了一个多小时,准备出门,实际上,“她无事可做,无人可访,无人可看。”[3](6)接下来到了第二个场景,邓肯陪着“叔叔”霍拉斯找凯的房东医生进行心理治疗。第三个场景,一家婚介所里,海伦和同事维芙利用午休时间在闲聊,两人似乎都是欲言又止。第四个场景,下班后,维芙按照惯例去探望弟弟邓肯,这段时间对她来说很难熬。第五个场景也是第一章的最后一个场景,独自走了一个下午的凯,朝自己的租屋走去。在第一章中,四个主要人物悉数出场,似乎每个人身上都藏着秘密。从凯讲起,又回到凯,形成环形结构。

第二章,一个周六,第一个场景里,邓肯在一家蜡烛加工厂里工作,有人来厂里采访,这个人竟然是邓肯昔日的朋友弗雷泽,第二个场景里,海伦和同性恋人朱莉娅到公园野餐,遇到朱莉娅的朋友,惹得海伦醋意大发。第三个场景,维芙和有妇之夫雷吉外出幽会,回来的路上,维芙看到了凯,让她惊慌失措。最后一个场景,回到邓肯,下班后,他和弗雷泽到一家酒馆叙旧,一段极力回避的往事又被翻了出来。在第二章里,本应悠闲放松的周末时光,却因各自的往事搅扰而毁于一旦。

第三章,时间到了两个星期后,第一个场景从凯开始,她出门去拜访战时的同事,第二个场景,午间,维芙和海伦边吃午餐边闲聊,就在海伦要向维芙吐露自己的秘密时,弗雷泽出现。第三个场景,维芙和弗雷泽到楼下交谈。维芙到电影院门口等凯,在弗雷泽的鼓励下,将一枚金戒指还给凯。第四个场景,海伦回家后,发现朱莉娅和别人出门了,醋意大发的海伦又和朱莉娅发生争执。第五个场景,久候费雷泽不来的邓肯,深夜去他家找他。第六个场景,回到凯,她闲逛之后,带着回到公寓。因为弗雷泽的出现,维芙姐弟生活似乎发生了转机,在弗雷泽的鼓励下,维芙归还戒指,“感到自己无所不能!……只要知道她自己能做,那是多么奇妙啊!”[3](135)深夜拜访弗雷泽,对于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的邓肯来说也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其他人似乎还纠缠在过去的阴影里,尤其是凯,她还是如战时的打扮,“穿着男人的裤子,留着男人的短发。”[3](95),认为“人们的过去比他们的将来要有意思的多。”[3](100)她的房东劝她,“眼光放远一点,一定要学会别过头去不去看容易腐败的东西。”[3](162)她虽然答应,但是“声音粗重、犹豫,根本不像是她的声音”。[3](162)

第一部分中,每章中小的环形结构,整个部分构成大的环形结构,作者通过结构上的精心安排强化了主题:战后的日子已经失去了目标,只剩下枯燥的周而复始。在一幕幕场景里,作者关注难以摆脱过去的人们,环形结构预示回到过去的必然。特别是凯,第三章最后她想扔掉戒指,但最后还是捡回来重新戴上,这说明,对于凯,过去太难割舍,她无法摆脱过去,也越发体现出对现在生活的迷惘和失落,因此,作者安排她作为故事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第一部分从她出门讲起,第一部分的最后,她又回到公寓,形成了一个大的环形。

二、场景描写与故事节奏

小说第二部分,故事回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但伦敦仍处于德国战机的轰炸之下。第一部分中,笼罩在各个主要人物身上的谜团,被层层揭开。凯是救护车司机,驾着救护车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伦敦;她当时的恋人,在伦敦市政厅工作的海伦,认识了凯以前的恋人朱莉娅,二人逐步产生了感情;维芙在政府机关作打字员,她和正在服兵役的雷吉幽会,意外怀孕,偷偷堕胎而流血不止生命垂危时,被凯送进医院;邓肯还在因一个不知名的原因坐牢,在监狱认识了弗雷泽。

第二部分中,战火中的主人公们一扫第一部分中的颓废,变得生气勃勃,活力四射。作者在场景描写时放弃了环形结构,故事节奏随着情节而不断加快。第一部分里看似无意义的时间,在这里变得异常重要。作者多次提到具体时间。以第二部分第一章为例,第一个场景中,维芙和父亲去监狱探望邓肯后,时间是“四点五十”,维芙到达雷吉约会的旅馆是“六点过十分”,“七点刚过”雷吉来了。第二个场景,凯在待命,时间是“十点刚过。”,“十点四十五,从附近传来第一阵爆炸声。”,凯和队友们奉命出发,“两点十五”凯下班,花了十五分钟冲洗车子,洗完澡准备下班时,遇到紧急情况,又一次出发。“四点十五分”回到救护站,下班回家。第三个场景,夜晚的监狱很安静,邓肯听着看守的脚步声,“每过一个小时,你会听到他们走来走去,就像那口老钟上的数字。……它意味着在牢里又过了六十分钟。”[3](208)这里不断提及的时间,凸显出紧迫感,通过强化时间,借以揭示战争的无情和彰显生命的可贵。

三、场景与叙事空白

第三部分发生在1941年,德国对英国的进攻刚开始不久。此部分只有一章,共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维芙和雷吉相识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第二个场景,为了逃避兵役,亚历克和邓肯相约自杀;第三个场景,凯在空袭后的瓦砾堆中救出海伦。之前的悬念在这里似乎找到了线索:维芙和雷吉如何相识?邓肯为何会被关进监狱?凯是如何爱上海伦·维芙爱上雷吉,“先爱上他的牙齿的。她努力想象他的妻子、儿子、婴儿、他的家……对她而言,那一切如梦幻一般。或幽灵一般,她太年轻了。”[3](457)邓肯亲眼看着好友亚历克割喉自杀,“邓肯以为他在开玩笑,……却见他五指抓紧,……接着,他割了。”[3](476)凯对海伦一见钟情,“她难以相信,在如此乱糟糟的废墟中,竟会现出一张如此清新、如此无暇的面庞。”[3](486)三个场景都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强调文学文本中“空白”的重要性,认为“空白”可以给读者留下再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沃特斯选取的三个场景讲述的分别是对当事人来说最至关重要的人生事件,足以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但作者点到为止,故意留下叙事空白,等待读者去填充。

四、结语

《守夜》采用倒叙手法,通过多个场景的描写,在小说第一部分构建出环形结构,寓意战后难以摆脱过去阴影的人们生活的枯燥乏味;在第二部分强调时间,突出战时的紧迫感和生命的重要性;在第三部分里对主人公们人生中最重要事件点到为止,既为揭开前文的谜团布下线索,又留下空白期待读者的再创造。

[1]王佐良,周珏良主编,英国20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4.

[2]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3]萨拉·沃特斯著,刘玉红译,守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守夜弗雷泽莉娅
弗雷泽,风的颜色
灯灭的时候雨来了
分析萨拉·沃特斯《守夜》中的空间主题
饲养员手记
动物园里趣事多
朱莉娅·罗伯茨
———“人民的选择”
为文学守夜,为灵魂掌灯
小小
布兰登·弗雷泽是谁?又为什么被好莱坞抛弃?
没有人能救下一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