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信息化教改的探讨

2015-04-02 03:14张连忠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课件

张连忠 张 青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810012;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250103)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建筑业在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中国建筑业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不断攻克一个又有一个的技术难关,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高端、新颖、独特的成果,陆续建成了一批又一批规模宏大,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建筑物,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展,不断为我国谱写着建筑业建造史的篇章。建筑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劳动环境和居住条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示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正在不断的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和不断发展给《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促使我国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根据国内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改革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基础性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和模拟仿真实训三个阶段。对此,建筑类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要做好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使之在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2000年1月17日。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将以上三个阶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体系。

一、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基础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结晶,理论又是实践的基础。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基础教学即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国家高职教育有关政策、《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选定的教材、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技术规程》等为教学依据,选定合适的教学资源,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具体内容遍布各分部分项工程,其各个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完成。

(一)信息化资源形式

信息化资源的形式是教学过程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深浅理解程度的关键。目前,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资源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工程图片及图像、微课、视频、动画、试题库及数字化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数字化文献资料、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高职学院应拥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以便于教师在授课中技及时能提取相应授课内容的信息化资源,用于授课中。

1.工程图片及图像。建筑工程做法的描述宜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述,图文结合使教学内容更简洁、更准确地得到表述。教师拥有大量的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相应的工程图片和图像(必要时可适当绘制),教学中,及时插入图片、图像,辅以简明的文字说明。

2.微课、视频、动画。教师应事先选定合适的课程教学内容录制微课或选择合适的现场录制的视频,在讲课过程中讲到相应的内容时及时让学生观看。譬如,讲到地基处理的强夯法时,及时插入微课、视频或动画播放强夯地基的施工过程,这样可使施工过程一目了然,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施工全过程及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数字化试题库及试卷。建立数字化的标准试题库,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考试,实现无纸化考试,从而节约资源。同时,进一步规范化考试形式。其中,考试内容的调整可根据教育改革的具体情况在考试前的一定时间内进行。

4.课件与网络课件。教师制作二类课件,一类用于授课,另一类传到校园网上让学生自学之用。同时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应课程内容的课件作为学习补充内容。教师使用的课件要不断修改、调整和补充,教师每上一边课,就会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更好的想法,教学思路也会不断开阔。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和调整,使课件适用性越来越强、内容越来越合适。

5.案例。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收集工程案例,视情况加工整理后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中插入。对于案例中问题的处理(案例中一经介绍),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评,并提出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法。

6.数字化文献资料。教师选择工程中常用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等资料,经加工整理后传到校园网或图书馆电子书库,供学生学习中查阅之用。对于此类资料要及时关注国家最新发布的信息,若遇到国家修订法律或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校园网或图书馆电子书库要及时更新,以做到文献资料及时、准确。

7.网络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章节的划分,按分部分项工程在校园网上建立起网络课程,用于学生自学。教师亦可事先安排学生自学的内容,并督促学生及时自学,后期安排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检查环节,已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二)信息化资源的来源

受地区差距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各有千秋、管理形式多样,信息化资源的来源亦有很大的差别。凡事应注重实效,高职院校应合理部署人员安排,在有限的人力资源的现状下,使工作达到效率高、质量好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改变观念、改变体制、改变管理模式。在一般的情况下,信息化资源的来源主要可以通过专业教师广泛搜集,但是,居于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坐班制”的现状,教师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机会大大受限。因此,高职院校应视院校规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安排相应的人员,配备相应的资金和电子设备与工具,以建立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便利条件,解决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同时,高职院校管理尚未脱离初中管理模式的雏形,使得教师大部分精力用于学生的管理,大大影响了教师对于专业和课程的研究。高职院校应将授课教师和管理教师工作分开,改变授课和管理“二合一”的现状,从而使授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专业和课程的研究。

(三)信息化资源形式的选择

在诸多教学资源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采用单一的信息化资源形式教学,也可以同时采用多种信息化资源形式进行教学。例如,砌筑工程皮数杆的介绍中可以让学生看图学习,也可以看施工现场拍到的照片,还可以观看施工现场所拍的视频,或以上三种形式都采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校一旦建立了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库,教师随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形式用于课程的教学。如此,学生便可更全面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效果好坏的根本保证,目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已普遍安装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中可以主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仪、计算机、投影仪、电子黑板等;同时,适当辅以传统教学手段,如白板、水彩笔(或黑板、粉笔等)。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以后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教学,上述辅助教学手段可作为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之用。同时,应及时进行师资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及仪器的使用,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最大发挥。另外,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教师的劳动条件,免受粉尘威胁。需要注意的是:在广泛采用多媒体设备的今天,所有设备均应进行辐射监测,教学设备使用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以确保教师健康。

二、信息化模拟实训教学

基础性教学完成后,立即进入信息化仿真模拟实训教学阶段。该阶段的教学采用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该阶段的教学分以下三步进行:

(一)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应用介绍

首先,教师介绍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的基本性能、特点与用途,并介绍使用该软件的必要性。其次,概括介绍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的操作。再次,强调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二)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应用练习

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软件的操作,可采用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的互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学生是否自行解决的问题均需反馈)。老师点评学生已解决的问题,解答学生未解决的问题。在该教学环节中,应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1.产生式教学策略。浓厚的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动力和前奏,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亦应进行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培养和前阶段的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要达到的目标,并让学生自行安排学习顺序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

2.替代式教学策略。学生自己确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顺序可能会有一定的不足,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向。

3.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在这里也体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师介绍完模拟实训软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遇到自己是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进行小组讨论。

4.竞争与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竞争与合作是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通过竞争,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模拟实训软件掌握的程度好坏,同时,通过共同研究使得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

(三)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应用考核、评价与总结

对学生掌握的情况采用计算机考核系统,在系统中教师设置施工工艺流程题,并在相应的阶段插入合适的理论题让学生作答,完成所有的题并提交后,计算机将自动汇总成绩。教师对学生使用信息化模拟实训软件的情况和学生对分部工程知识的掌握做出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总结,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至此,信息化模拟实训教学即完成。由于该阶段的学习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并采取保证教学任务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三、综合模拟施工实训阶段

信息化模拟仿真实训教学完成后,即可进入综合模拟施工实训教学环节,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该阶段的教学在实训车间进行,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训用资料(包括施工图、施工验收规范、定额等)、场地、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和工具,并配备相应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书》中指定的相应分部工程的施工任务及管理工作。实训中,学生分组成立实训项目部,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劳务员等岗位)参与实训,并分阶段进行角色轮流转换。根据学生参与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相应环节的考核,最终汇总得出每位学生总成绩。

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上述三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分析研究教学效果、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认真总结并积累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为下一步教学改革做准备。

总之,信息化教学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必经之路,也是今后《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的趋势,更是今后教学中经常研究的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建筑施工信息化教学将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大力发展和应用。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课件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