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有效路径探析

2015-04-02 03:14郭敖鸿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微时代价值观时代

郭敖鸿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对行为者无明显利益,但对接收者有益的反映组成。“网络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网络中发生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对他人、群体或者社会有益,自愿实施的行为。”随着“第四媒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BBS、QQ为代表的“微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大学生接收信息、发泄情绪以及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和个性心理产生着直接而重大影响。“微时代”已经到来,对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已经无法避免。

一、“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网络时代互联网的主力军,是微信、微博、论坛等“微时代”下的青春活力者,在“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现状值得肯定,但是由于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到位以及网络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成为生活必须品

“网络是信息时代人们生活的一个新空间。”良好的网络习惯是保护大学生信息安全,引导其树立健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形成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基础。他们用多种方式关注着网络社会上他人的心情、需求和渴望,向亲社会行为迈向第一步。但是如果教育引导不利,大学生网络习惯有可能变为“网络成瘾”。

(二)网络行为失范

大学生网络行为作为大学生与虚拟网络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具备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特点,在行为目的、动机、意识等方面有其独具的特征。自我约束力差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时的一大弱点。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责任、情感表现暴露了他们行为缺点,盲目从众以及发表不负责任甚至抹黑学校、政府的行为不利于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三)网络道德缺失

网络道德是时代与网络信息发展相适应的产物,是对新时代下人类行为的新规范与要求,从而约束着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与选择。具备好的网络道德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实现亲社会行为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摄于校风校级的约束及其他行为的约束而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责任感,但是网络中虚拟化身份的大学生,部分同学逐渐沦为事件的看客,情感冷漠、缺乏责任感、对他人的困境嗤之以鼻、仇富等丑态行为让其网络道德消失于自己的麻木不仁。

(四)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环境是引导大学生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是帮助他人实现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所在。虽然国家政府经常整治、打击网络低俗之风,但是仍有大量庸俗不雅甚至是西方资本主义强制灌输的不同价值观念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网民。

二、“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从大学生网络习惯、网络行为、网络道德以及网络价值观的发展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网络应用平台的亲社会行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中国传统儒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核心思想教育、网络文化氛围与舆论导向以及现实社会风气成为影响“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传统教育推动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自觉性

中国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无疑都在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从小在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尊师重道的熏陶中成长,在思想中形成了自主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因此,在“微时代”的网络社会中,面对以文字、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表达的需求时,多数大学生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对需求者产生同情、善意并提供帮助。

(二)现实社会不良风气阻滞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网络社会是个虚拟的人际交往的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写照。社会高速发展虽然为人们带来物质生活的更新换代,但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无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因此,受很多价值观与根深蒂固思想的冲击,深化了现实社会的矛盾,甚至阻滞了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在网络环境中遇到被需要的时候无法做到不考虑自身利益快速给予帮助。现实社会风气的恶化是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阻力。

(三)不良网络环境冲击着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微时代”下,网络更像是一个精彩丰富的世界,每天打开手机电脑,立马会被各式各样的新闻事件包围,打开论坛立即会被不同观点不同立场的辩论洗脑,网站的边边角角被暴力不雅的图片、链接充斥。网络环境下的如此事件,给接触网络最多尚未走出校园形成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造成巨大冲击。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创新性途径

“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具有高频性、即时性、非物质性、连续互动性等特点,其内在运行机理蕴含着巨大的德育价值。其特点决定了要有效促进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一定要积极创新教育手段,形成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培养和引导机制研究的系统框架,补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机制,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爱意识,促进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持续发展。

(一)完善全员育人体系,促成有效指导

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的重要措施,实践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构建全员、全时育人的德育体系,在“微时代”下保持自身观念的“新鲜度”和“正面性”,将学生需要同时代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学会将网络作为与同学互动的平台,及时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引导同学们在网络社会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积极引导

丰富的大学校园生活是所有大学生青春的印证,参加校园活动是大学生实现我自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据相关调查发现,经常参加校园活动的大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能够自觉为他人树立榜样,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而有力的实施者。

(三)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形成良好规范

“微时代”下,青春悸动的大学生对各式各样的网络应用充满好奇,其网络行为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完成网络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趋势。加大网络规范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资源,选择网络信息,创造网络信息,进而使高校网络论坛成为既宽松自由又严格理性的校园社区,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结论

“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自身素养的影响,而且受外部环境等多种复杂因子的影响。创新教育手段,构建“微时代”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培养和引导机制是一项持久而复杂的工程,既要保持教育的与时俱进,也要寻求适合高校与大学生共同进步发展的平台。因此,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发展,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核心和关键。

猜你喜欢
微时代价值观时代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e时代
e时代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e时代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