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5-04-02 03:14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独立思考习惯

张 娜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邢台054000)

一、学习习惯的涵义

在完美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学生时代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最适宜的时期,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的重要时期,也是陶冶学生崇高人格的最关键时期。

从概念上讲,学习习惯是已具有惯性的,不需要刻意强制和监督的、自然而然的学习行为方式。站在生理学的角度上,学习习惯是一种机体已能完全配合的、趋于稳定条件反射的活动。它是因为多次的感官刺激和反应,使某一学习情境和某种学习行为,在学习者的大脑皮层上产生两个兴奋区域并使之联通起来,进而建立起了较为稳固的一定时期内有效的神经联系。之后,当个体又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情境刺激时,就会产生与之配套的动作行为和思维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很自然地体现出来,并且成为他们学习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之后改变了这种习惯,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情感反应,比如不愉快、不舒服,甚至非常苦恼。基于这个原因,习惯又被称作是人的“第二天性”。也就是说,培养学习习惯,就是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能力长期实践以及应用的引导,让他们的学习行为方式更加稳固。就像如果要专心听讲,学生就应当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在上课预备铃声刺激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习惯性动作立刻把上课所需要的用品摆放好;要完成作业,学生就会认真审题,做完检查一遍。很明显,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使学生专心听讲的学习活动得到强化。

二、注重培养德育学习习惯的原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就是德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对于人才培养而言,在重视知识传递的前提下,更要注意行为的传递和习惯的培养的重要作用。而且,如果离开对习惯的培养,那么知识也不可能真正化为学生自身的血肉,被他们所完全接受。德育知识的传递也应如此。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理解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他还进一步指明,“任何知识,第一要正确,第二要能够随时随地应用。这哪里是讲一讲听一听的事?要正确,就得认真学习,成为习惯。要应用,就得切合实际,成为习惯”。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传递的过程与习惯的培养过程应当是统一的,想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途径。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今后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德育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1)大胆提出疑问的习惯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人天生有好奇心,并且伴随求知和发现的欲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行为,使得大部分学生不敢“随意想象”、“大胆发言”,严重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致力于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从心理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且提倡学生“敢想”、“敢问”。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追根究底;勇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2)学习迁移的习惯

学习迁移,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所谓学习迁移,其实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者已有态度、知识、经验、技能等会对之后的任何一种学习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只要有学习,就会产生迁移。迁移和学习不可分割,迁移既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又是学习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勤于思考的习惯

勤于思考是学好德育的必要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有可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达到真正理解的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发掘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为人们熟悉的故事就是:十岁的高斯在求1至100所有整数相加所得的和时,也是经过自己一番苦苦思考,才最终做出了那道数学题。只有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习的成功才有可靠的保障。如果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或在做题之前就把后面的答案翻出来,是不可能学好知识的。

(4)严格作业的习惯

作业作为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考查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德育作为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更要注重作业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身示范,严格要求,训练学生养成先学习,再练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从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坚实保障。

四、如何培养德育学习习惯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想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学习习惯,应当从小抓起,并且越早越好。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并非先天就有,学生时代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候习惯还没有趋于稳固化,容易改正。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而坏的习惯同样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从小注重对德育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使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具有稳固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消灭于萌芽状态,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2)激发德育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使得他们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紧密联系实际,用身边的真实案例等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只有兴趣上来了,学生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产生把德育学好的冲动,这时教师再讲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学生们才能听得进去,甚至自己主动的去寻找、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较正确的学习习惯。

(3)注重习惯培养的规范化与长期化

想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贵在从一点一滴抓起,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在德育教学中,只有对某些德育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等进行不断地重复,才能使学生行为方式稳固化。另外,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方式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阻碍,什么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大学生身心还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并且喜欢模仿。因此,通常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树立榜样进行教育,让学生尽情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可以将古今中外杰出人士的成长历程和顽强精神着重介绍,比如大数学家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以此来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学习先进。对于学生而言,尽量启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是培养自身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5)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效果

学生虽然易于接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但是不易做到长期坚持。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训练提示以及表扬激励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并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更广泛地发展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独立思考习惯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上课好习惯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谈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