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4-02 03:14郭磊磊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赣州赣州市信息产业

陈 曦 郭磊磊 戴 曦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赣南师院科技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国家统计局赣州调查队,江西赣州 341000)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迫使产业结构必须不断升级和优化,方能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新时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日渐短缺,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使得沿海地区开始将发展着眼点放在资本密集型和新兴技术产业方面。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赣州毗邻广东省和福建省,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自然成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研究赣州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一、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端,管辖3区15个县,是珠三角对外辐射的重要“桥头堡”,更是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理想之地。赣州市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其还具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丰富的土地、矿产和水资源。劳动力的成本低,具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所以近些年来,不少珠三角产业纷纷转移到赣州市,使得赣州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

一直以来,江西省委和省政府都在不断探索促进赣州市进一步发展的路径。2012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力求通过相关政策来促进赣州地区的全面发展。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赣州市成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对赣州市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赣州市示范区建设正式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如今,随着赣州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范围和力度不断扩大,整个城市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2008年,赣州市的GDP大约有834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五年翻番目标,也带动了整个江西省的经济实力提升。2011年底,赣州市成功吸引2865家外资企业在本地落伍,并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747个。闽东南、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对赣州市予以了高度厚望,将其视作转移项目的主要阵地。这些数据都说明赣州市努力实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策略是真正有用的策略,对促进本市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可以为实现全面振兴助上一臂之力。

二、赣州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电子信息产业是将电子信息产品作为主要商品的产业,其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作和软件开发以及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提高社会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正因为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其视作新兴主导产业,希望其能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如今,赣州市一共有1130多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超过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企业达83家,其中有47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亿元。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0月,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68亿元,同比增加32%;利税总额达11亿元,同比增长86%;工作人员超过4万人,同比增长21%。不得不说,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每个工业园中都可以看到电子信息企业。但是,在这繁华景象的背后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赣州市在承接沿海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没有引进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企业的分布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具有系统性的产业集群。

其二,人力资源条件存在限制。从目前来看,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明显的“橄榄型”结构,即中间大两头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和项目总设计师严重匮乏,也缺少足够的基础程序员。

其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虽然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在这几年开发出了一大批的具有良好市场效应的好产品,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短腿”依旧制约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赣州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已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予以解决:

1.改善投资环境

赣州市环境优美、地势优越,可以将这些特点作为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的能力,以此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和品牌。同时,赣州市还要凸显软件人才的优势,借助系统的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体系,加强国内软件开发,并将信息服务与本地产业链融为一体。另外还可以将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融入工业生产和信息服务中,以此不断优化赣州市的软件产业链。事实证明,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赣州市才能提高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能力与水平。

2.吸引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优质企业

赣州市要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对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市场诚信体系,还要着力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水平。鉴于赣州市在目前还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所以要加粗、拉伸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根据赣州目前的发展现状,可以进入晶圆制造企业,使其成为强化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中坚力量。在软件方面,可以引入一流研发企业,将基础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做大做强。在信息处理和通信制造方面,可以吸引整机企业,以此不断拓展元器件和电子材料产业链。

3.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

赣州市应该仔细分析、调查当前的电子信息产业,找到投资突破口,并做好项目预算与方案选择,对拟引进项目的投入支出进行精确测算,降低失误率。还可以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专题投资促进活动。将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实现政府、本地企业和投资企业的资源共享。

4.承接具有技术与研发价值的外包项目

如今,赣州市的人才、市场和产业链配套设施都需要加强建设力度,有鉴于此,赣州市应该积极建立良好、和谐的产业生态环境,以此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有效承接。赣州要支持IT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发展后劲力,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目标,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要以服务外包作为主要形式,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另外,赣州市内的工业园区要加强合作,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对完善赣州市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有好处。

[1]王晓羚,彭云雁.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聚集研究[J].当代经济,2005,(12):53-54.

[2]达捷,黄远水.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J].社科纵横,2012(6):45-46.

[3]孙久文,胡安俊,陈林.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2,(3):175-178.

[4]邵春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困境[J].中国科技投资,2006(3):48-50.

猜你喜欢
赣州赣州市信息产业
7524亿元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赣州市通联站站长——钟宗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