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研究

2015-04-02 03:14徐增鎏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政治思想

徐增鎏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开始广泛出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博、微信、QQ、手机、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青睐与欢迎。电脑与手机甚至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可以说,通过新媒体创设的虚拟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在时间的推移中,新媒体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它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环境,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毋庸讳言,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能起到正面导向作用,也能起到负面阻碍作用。如何正确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高校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影响

1.新媒体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在新媒体背景下,BBS、QQ、博客、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以其快捷方便的特点,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新平台,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并日益显示出一种独特优势。毫无疑问,新媒体具备的匿名性与虚拟性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和畏惧,可以使人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把握他们的心理诉求,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的难题,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它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传送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信息,并及时更新。通过新媒体,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更全面地接触国内外的重大时事要闻,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关心国计民生、关注时事政治的良好习惯,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另外,新媒体的便捷性也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更加方便地获取相关教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3.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新媒体具有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一系列优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可以积极主动地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有效避免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真现象;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思想的感染与熏陶;同时,新媒体还进一步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使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新媒体还改变了传统模式下“你说我听、你教我学、你讲我记”的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地位,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凸显,更加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影响

1.新媒体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不再有“围墙”。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高校是一座“象牙塔”,是一个“世外桃源”。但是新媒体力量的不断深化,使得高校传统的“围墙”荡然无存,各种文化、思想、诱惑纷至沓来,使得大学生内在思想变得日益复杂,这无疑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新媒体导致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使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这无疑不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新媒体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维稳难度”。一方面,新媒体增加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做出过度反应的可能性。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一个突发事件或者重大新闻,在一瞬间就能通过网络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形成网络舆情。大学生普遍具有猎奇心理,很容易被网上舆论所左右,如果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很可能出现过激反应,从而不利于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新媒体增加了高校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价值观还处于尚未成熟阶段,在新媒体背景下,如果某一个学生或者某一个班级出现问题,很快就会在网络上出现相关新闻,进而导致大学生产生共鸣,并逐渐放大,最终形成汹涌舆情,发生群体性事件。

3.新媒体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充斥着各种错综复杂的超量信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和判断。特别是对商业利益的过分追求,使得部分新媒体大肆传播低俗文化和快餐文化,有的甚至触及社会道德底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情感、态度和思维,也干扰着大学生的理想追求和生活方式。这些不良的信息环绕在大学生周围,使得大学生逐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动摇,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就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建议

1.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承认,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迅速占领这一新型的教育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宣扬社会主旋律精神,还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广大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全心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BBS、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资源,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渠道。并将虚拟世界与现实校园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开展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网上文化活动,有效实施隐性教育。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还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以及扎实的驾驭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等,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为广大学生群体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努力掌握新媒体技术,自觉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及时阻截与过滤有害信息,肃清网络垃圾,为大学生塑造纯净的思想舆论阵地。

3.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高校思政工作者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通过开设新媒体教育课程,实施新媒体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应用新媒体,提高他们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促使大学生培养起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导他们不要在网上发布、传播不实信息,要遵守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这样才能让新媒体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1]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蒲彦羽.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大家,2011(20).

[4]周静.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9).

[5]李剑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色比较[J].新闻爱好者,2010(05).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类型及特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