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宣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2015-04-02 03:14曹润宇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国受众语言

曹润宇 王 莹

(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学院外语系,河北 唐山063000)

随着中国和世界接轨,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国内大量文献信息将要中文翻译成英文,通过多种载体进行传播,例如广播、报刊杂志、学术期刊、电视媒体、互联网等,那么能够准确标准的进行翻译,可以让国际真实的了解中国。所以,外宣翻译这种特定的翻译方式也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

什么是外宣翻译呢?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英文翻译,为了达到让全世界都能了解中国的目的,通过将信息源——汉语,转换成以英语或者其他国家语言为信息载体的,通过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将翻译的语言传播给受众,受众是外籍人士,包括在华地区的外籍人士。

一、外宣翻译常见的问题

随着我国与国际越来越多的信息交流,对外翻译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各地区对外宣传的画册画报、宣传报道、公共场合外文宣传展示、大型会展会议上使用的外文仍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致使翻译的目的达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而且由于翻译误解和误导,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在国际中的形象,严重的将会产生难以弥补的反面影响。所以,本文就外宣翻译中常见的翻译错误表达方式,错误产生的原因、应对原则和方法策略详细阐述,进而规范、梳理外宣翻译,使之成为有价值的宣传手段。

(一)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

由于翻译人员工作中的态度、敬业程度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不同,常常在外宣翻译中出现单词拼写的低级错误。有些英文单词仅仅是一个字母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例如Baking Room,意思是“烘培屋”在福州航空食品基地长乐机场的一个“烘培屋”,其英文拼写成了:Barking Room,翻译过来成为了“犬吠的房子”。这些拼写上的错误,造成了国际友人的不知所云,甚至成为了笑谈,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语法错误是硬伤,在我国英语教育体制一直都是软肋。例如武夷山对外宣传的官方网站上出现这样一段话: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人文荟萃。结果对外宣传的英文翻译却成了:Wuyishan scenery beautiful,the history is glorious,galaxy.违背了英语语法原则,无论是句法还是词性都存在严重的错误,让外宾耻笑或不明状况。

(二)不符合英文的规范

不符合英文规范指的是英语用词和短语结构搭配不当,例如entrepreneurial park和pioneering garden,从字面都可以翻译成创业园区,但实际上前者是正确的,再比如complex和comprehensive building,后者就是综合大楼的直译,但其英文单词是前者,这就体现了虽然词意看上去差不多,但是不符合英语常用表达的习惯用语。另外,有些外宣翻译没有考虑到有些语言在翻译外文中是有固定用语的,而是硬生生的进行了字面直译。美国一位著名的外文翻译家奈达曾经说过:“翻译就是应该做到将原来语言的本意用最直接的方式将信息通过翻译成自然的等值体,就其风格以及意义都要符合翻译前原语言的特色。”也就是翻译也是有目标的,可以根据语境和目的将其灵活翻译,翻译出原语言的精神。

(三)违背了外籍受众的心理承受度

外宣翻译除了常见的低级错误外,有些单词和短语的写法、拼法看上去也好像比较通顺,忠诚于原语言,但是没有遵循原语言人群作为读者的心理感受,没有考虑他们的用语习惯,造成了语境中的格格不入,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结果就不能达到外宣翻译的目的。例如“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饭店”的译文便成Initiating Green Consumption,Establishing Green Hotel.

在我国汉语使用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人们虚荣的心理,擅长使用奉承和褒奖的语言,倡导、创造这类词语大量使用,中国公众对此类用语习以为常。但是在国际用语上,他们不擅长修饰语言,而是直接通过直白的语言传递信息,所以采用中国语言特色或思维去翻译外文,常让西方人无所适从,那么在翻译“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饭店”,可以直接说成:Green Hotel,Green Consumption.

(四)欠额翻译

欠额翻译意思就是原语言词语省略造成翻译中语意与原语言不一致,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富有内涵,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按照字面翻译就没能翻译出原文的意思,如果将其进行含义展开在进行外语翻译,受众将会得到原文的正确传递的信息: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ge Liang,the master mind.

(五)译名不统一

译名统一的问题一直是翻译的困难,也是影响全局的长期的困扰问题之一,在对外各类外语宣传中,很多中国名词有不同形式的外文翻译,存在译名不统一的现象,而且该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国际频道作为面对国际的中国之窗,在这种高层次的对外宣传媒介中,也常出现译名不统一的现象,有一次节目是:千岛湖风光,其英文解说将其译为One-Thousand Island Lake,实际应为:Qiandao Lake.

二、外宣翻译各种问题成因分析

根据外宣翻译的问题,除了一些低级的拼写和语法的错误,还有许多甚至超越语言范畴的问题。外宣翻译从来就不是将语言直译的文字翻译,不是重视词语的翻译,而是注重信息表达的翻译传播,不是以翻译的人为中心,而是以翻译受众为中心,要时刻注意翻译要结合国际文化。

很多学术文章和传媒指出外宣报道不符合受众心理和实际,很多都是以内部宣传的思路和方法去搞对外宣传,致使外国受众怀疑我国媒体报道的信息真实性,并且对我国媒体公信力度产生不信任和反感。

著名记者梁国雄曾经说过:“中国对外宣传,往往是采用对国内受众宣传的思路向外国受众宣传,并且带有浓重的中国特色,语言生硬观点直白,不但是对中国有成见的外国人反感,就连不反感中国的那些外国人都不接纳外宣的观点了。”

刘亚猛教授通过学术研究进一步指出外宣翻译种种错误产生的原因,很大关系是由于对西方的修辞手法缺乏系统的了解。由于观念方法等中西方不同,中国的观点相对陈旧,不了解外方受众,长期存在对外宣传翻译中的不足。虽然我们具备了将信息通过技术手段传播到西方的能力,然而在传递信息中要告知外国受众可信的具备说服力的内容,从而使他们正确看待中国。

上述内容,都是在强调目前我国对外宣传,包括外宣翻译部分,由于没有内外有别的意识,没有考虑外国受众的共性的思维和心理,信息需求以及习惯,语言表达方式等多种因素,没有得到受众的认同,从而造成了外宣失败。如果想要达到外宣预期效果,那么一定先要提升翻译内容的吸引力,对外宣传话语要得到认同。所以,外宣翻译要贴近中国近况,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外国受众心理和思维,让外国受众认同,这些才是改善外宣翻译效果和质量的根本。

也就是说,外宣翻译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不但是要改变拼写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的发生率,而是要抓住外宣翻译问题成因的根本,才能更彻底解决问题。英汉互译必然存在修辞手法和习惯用语的差异,只有了解中外的语言差异,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合理的语言调整,有效地利用语言和构建语言传递信息,达到翻译效果和目的。这些才是解决外宣翻译效果和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外宣翻译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制定国际交际性的外宣翻译原则

外宣翻译算作交际翻译的范畴,其主要目的就是传递正确的外宣翻译信息。翻译的最终效果就是检验翻译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量尺。要想达到最大化的外宣翻译效果,重在抓住中外文化对比,区别两者的不同的特色,领会译文含义和精神,翻译者要将原文的方方面面进行加工、重组、增减等。

外宣翻译国际交际性原则的树立,是翻译功能的理论得以实践,为了更加便利的对原语言含义进行加工和处理。不论是翻译原语言,还是翻译过程中控制文本,亦或者对原文进行加工改善等,都要符合国际交际性原则,不能单纯的为了达到不漏一字的翻译原语言而造成不对等的翻译或者让外国受众接收的信息与翻译者想要表达的信息背道而驰。

(二)以外国受众为中心进行翻译的原则

外宣翻译的受众主体是国际友人,中外语言表达的差异,思维模式不同,价值观不同,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传统了解深度参差不齐等,都成为外宣翻译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所以,在做外宣翻译时,可以简单的将外国人看成对中国的知识是一无所知的,这样外宣翻译一定要突出“外”而要淡化“宣”,时刻要将原语言转换成外宣翻译时,注重中外受众的差异特征。

(三)外宣翻译要具备跨文化意识的原则

外宣翻译要想达到目的,要意识到跨文化的重要性,注重分析和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别,了解外国受众思维,按照他们的习惯做好外宣翻译。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黄友义曾经说过:一是要考虑中外文化的不同和差异,努力将文化缩进;二是了解和掌握外国的风俗习惯和禁忌等,不要陷入文化陷阱。要根据外国受众的语体风格、表达习惯等进行合理的翻译。

(四)对于归化和异化的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处理

尤其是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将中国原语言翻译给外国受众时候采用了异化原则,在外国推荐给中国相关读者看,应该采取归化的原则。中国原语言中有很多固定词语例如:饺子、功夫、气功等,在推荐到国外的时候,一般采用异化原则,但随着和世界接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比以前要高很多,中国元素彰显了巨大的影响力,这些都具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强大的影响的能力,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属名词就可以直接用语言拼写来表示英文翻译内容:jiaozi,gongfu,qigong等,随着中国走入国际化,直译或音译手段不断增加,不能忽视文化、交际情况,不能操之过急影响最终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外宣翻译常见问题主要是将外宣翻译当成直译文字翻译,应将受众为中心却当成了以翻译者为中心,外宣翻译缺少国际文化差异的意识,不能了解和熟知外国受众的心理和思维模式等。要想将这些问题在外宣翻译中解决掉,必须树立外宣翻译交际原则,明确外国人与中国人在多方面的不同之处,要以目标受众的立场为外宣翻译的根本,结合外国受众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文字风格和词语句型,尽可能的将原语言按照本意翻译成外国受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文字意思。始终将跨文化摆在首位,翻译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掌握翻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个人修养和翻译业务素质水平,遵守职业道德,努力将翻译工作尽心设计,拒绝不求甚解和一知半解,这样才能做好外宣翻译。

[1]陈小慰.福建外宣翻译的现状与对策[C].福建省外事翻译研讨会,2007.

[2]段连城.呼吁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J].中国翻译,1990(5).

[3]郭凤岐.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河北大学学报,1997(4).

[4]郭书彩.试论英语语篇中的隐性连接及其翻译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2009(4).

[5]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6]刘娟.旅游外宣翻译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7]黄信.四川藏区外宣翻译的新形势与特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02)

猜你喜欢
外国受众语言
语言是刀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外国公益广告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我有我语言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