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在原发性肾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5-04-02 16:59ClinicalApplicationofMSCTintheDiagnosisofPrimaryRenalCellCarcinoma
食管疾病 2015年4期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SCT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吉立新



MSCT在原发性肾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SCT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吉立新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原发性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癌 65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3期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重建,综合其CT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65例肾癌,肿瘤发生在右侧42例,左侧23例,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混杂密度占多数(43例),3期增强48例为透明细胞癌,表现呈“快进快出”型、14例为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表现呈“渐进升高”型,3例为囊性肾癌;MPR后处理技术对显示肿瘤部位及病灶与周围组织比邻关系更为直观、清晰;3期CT增强扫描同时可评估肾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结论MSCT扫描对肾癌的定位准确率高,为肾癌临床诊断评估和术前分期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肾癌;MSCT;增强扫描;后处理技术

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医院CT室,河南洛阳 471000

原发性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成人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的广泛应用,CT扫描对其定位准确率高,并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等有重要作用。本文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5例原发性肾癌MSCT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47例,女18例,年龄(58.0±0.5)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26例,腰痛不适19例,腹部肿块8例,无任何症状15例,多为常规体检或其他检查偶然发现。全部病例均在本院行MSCT检查,并经手术或/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1.2仪器与方法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 64排128层VCT,扫描参数:100 kV,120~150 mAs,扫描层厚为64 mm×0.5 mm,扫描范围从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水平。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 mgI·mL-1),总量约80~100 mL,注射速率2.5~3.0mL·s-1,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注射后以同样速度注射30 mL生理盐水。在注射对比剂后30~60 s、90~120 s、5~10 min进行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将扫描后获得的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重建后观察。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 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等。

2结果

本组65例病人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根据其影像学表现,CT均做出了肾癌的提示性诊断。65例均为单发肾癌患者,右肾42例,左肾23例;肾上极33例,肾下极21例,肾窦附近7例,全肾4例。

2.1平扫本组51例(78.46%)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14例呈不规则形,占21.54%,肿块直径约2.5~9.8 cm,平均5.2 cm;43例(66.15%)呈混杂密度,边缘较高,中心低;16例(24.62%)呈等密度小灶,肾实质分界不清或欠清;6例(9.23%)较均匀低密度。本组病灶累及肾包膜或脂肪间隙模糊12例,肾盂积水7例,累及全肾4例;合并肺、肝脾、纵隔及骨转移8例。

2.2增强本组48例(73.86%)肿瘤呈“快进快出”型,即皮质期病灶边缘及肿块实性部分增强明显,实质期及排泄期肿块强化明显下降,低于正常肾实质,肿瘤内坏死区增强各期均无强化;14例(21.54%)肿块呈“缓慢升高”型,皮质期轻度强化,实质期强化升高,仍低于正常肾实质,排泄期低于正常肾实质;3例显示囊性病灶壁结节显示强化,肾静脉瘤栓3例;排泄期显示肿块侵犯肾盂、肾盏、输尿管4例。

2.3肾癌的分期按照Robson外科分期法,肾癌Ⅰ期:肿瘤局限于肾实质内,本组21例;肾癌Ⅱ期:局限于肾筋膜及肾旁间隙,本组28例;肾癌Ⅲ期:肾静脉和IVC受累,或/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本组4例;肾癌Ⅳ期: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远处转移,本组12例;本组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96.3%。

3讨论

3.1肾癌的临床表现特征原发性肾癌为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常发生在40岁以后,男女比例约3∶1。病理学分为透明细胞癌(70%)、乳头状细胞癌(10%~20%),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和未分化癌5种亚型。临床常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胁腹部痛和腹部肿块。肿瘤多来自于肾小管细胞,大多数肿瘤血供丰富。本组共65例,平均年龄58岁,男女比例接近。26例因无痛性血尿就诊,腹痛19例,腹部肿块8例,所有病例中具备3种表现者5例,2种表现者12例,无明显症状表现15例,无明显症状患者系常规体检或B超首先发现异常。

3.2MSCT对肾癌的诊断优势随着MSCT技术的进步,通过各种图像重建,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对于原发性肾癌的诊断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无法代替的优势。本组65例在增强前和增强后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三期扫描不仅显示肿块的强化信息,明确了肾癌的诊断,同时评估了肾脏的分泌及排泄功能,其中VR及MIP重组,观察了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情况,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3.3肾癌CT影像学特征性表现CT平扫原发性肾癌表现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肿块为单发,多呈圆形、椭圆形,肿瘤较大者肾局部隆起,病灶与周围肾实质分界不清,肿瘤密度略低于肾实质,少数肿瘤呈囊性密度。本组中73.85%(48/65)增强扫描富血供肿块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即皮质期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内未强化部分为陈旧性出血和坏死组织,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呈原发性肾癌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此类特征性表现的多为透明细胞癌。本组21.54%(14/65)表现为“缓慢升高”型,即肿块实性部分皮质期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有增高趋势,病理学表现多为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本组中3例囊性肾癌,因囊壁内结节强化而得以明确诊断。肾肿瘤向外侵犯,可使肾周围脂肪模糊,软组织增厚;也可侵犯肾静脉形成癌栓,发生远隔组织和器官转移等。通过MSCT,本组肾癌诊断与临床手术分期符合率为96.3%,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证据。

3.4鉴别诊断①肾盂癌:位于肾盂内,表现为肾门区肾窦内有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肾盂内有不规则充盈缺损,肿瘤多以肾门为中心向外扩展,增强扫描可强化。而肾癌位于肾实质内,呈偏心性增大,肾轮廓不规则、分叶,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典型的肿瘤内有脂肪成分且不强化,CT值为负值。③囊性肾癌与肾囊肿的鉴别:囊性肾癌有局限性囊壁增厚或壁结节,边缘不规则,囊内密度不均或略均匀;单纯性肾囊肿为圆形边缘光整水样低密度灶,囊壁薄、无强化。

综上所述,MS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肾癌的发现及定性、定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周围侵犯、转移等情况,三期增强可对肾脏分泌排泄功能进行评估,既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又为临床诊断评估和术前分期提供了重要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穂生,高斌,刘斌.CT诊断与临床.2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38-642.

[2]Qavidson AJ,Choyke PL,Haitman DS.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sickle call trait:Radiology findings.Radiology,2005,11(10):56-58.

[3]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36-459.

[4]周康荣,严福华,曾蒙苏.腹部CT诊断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34-744.

[5]刘宏云,王锡明,于鸿强,等.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7):1249-1251.

作者简介:吉立新(1966-),男,河南洛阳人,副主任医师,从事医学影像诊断机介入治疗工作。

收稿日期:2015-08-09

中图分类号:R737.11,R814.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688X(2015)04-02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