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2015-04-02 17:02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特需心电监护血压

陈 敏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需门诊,南昌 330006)

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陈 敏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需门诊,南昌 330006)

牙拔除术; 护理; 老年人

随着城市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对口腔保健意识的加强,在口腔科进行牙拔除术的老年患者呈增长趋势,术前医疗风险的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1]。完善的护理配合可以降低牙拔除术的风险,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完成治疗。2014年7—9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需门诊对385例老年患者行牙拔除术,并进行了规范及细致的护理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选择在本院特需门诊进行牙拔除术的老年患者385例,男207例,女17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岁。均因牙周病Ⅲ度松动影响咀嚼或者残根影响后期修复,要求进行牙拔除术。术前进行口腔颌面局部病况、全身状况的评估,排除拔牙禁忌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心脏病合并高血压未进行治疗、心功能Ⅲ—Ⅳ级、有三度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到阻滞)。

1.2 手术方法与结果

385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牙拔除术。采用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如伴有Ⅱ度以上传导阻滞的患者则使用甲哌卡因注射液(质量浓度20 mg·mL-1)。高血压患者在心血管医生指导下将血压控制在160/9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5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完成牙拔除术。3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牙拔除,未出现并发症,成功率100%。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术前行常规检查,包括摄X线片、血常规检查、测量血压等。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资料,包括既往病史、药物服用情况、药物过敏史、近期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情况。检查患牙牙周有无急性炎症。告知患者手术须知,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2)心理护理。采用优质的服务态度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再耐心向患者传授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消除老年人在术中的恐惧及焦虑感。在患者心理平稳能够与医生进行良好配合的情况下开始手术。

3)环境的准备。环境要求安静、整洁,避免嘈杂并控制人流量。工作人员交流时应轻声细语,给患者营造舒适的诊疗氛围。治疗室按规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4)手术用物的准备。①一般用物:治疗盘、无菌手套、棉球、注射器、血压计等。②常规器械:口镜、牙用镊、牙龈分离器、刮匙、牙挺、牙钳。③其他器械:手术刀、缝针、缝线、骨膜分离器、骨凿、持针器、吸引器。④特殊用物:吸氧器、吸痰器、除颤器、心电监护仪。⑤常规药物:漱口液(0.05%氯己定)、0.5%碘伏棉球、局部麻醉药(2%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⑥特殊药物:西地兰、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硝酸甘油、阿托品、多巴胺、西地泮、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等。

2.2 术中护理

1)患者准备。完善的术前准备对于降低手术风险至关重要:冠心病患者术前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肺心病患者给予氧气吸入;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停药1周。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后取半坐位坐上牙椅。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血管调节功能障碍,除血压波动明显外,还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2],因此要嘱咐患者动作应缓慢避免急上、急下。0.05%氯己定含漱1 min。调节患者体位及灯光:拔除上颌牙时患者头部稍向后仰,张口时上颌牙平面与地面成45° 角;拔除下颌牙时,下颌牙牙平面与地面平行。0.5%碘伏棉球消毒术区黏膜及麻醉穿刺区。

2)用物准备。将电脑上的X线片打开,便于医生随时阅片。准备局部麻醉药心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准备心电监护仪,在术中随时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

3)术中配合。协助医生抽取麻药,在注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的观察,如患者主诉头疼、头晕、胸闷、恶心则应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如果需要使用高速涡轮机头则应使用吸引装置及时吸净口腔内的血液、唾液,保证手术视野清晰。术中如需骨锤敲击应提前告知患者并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敲击动作应迅速、力度适当。拔除下颌牙时应托住患者下颌避免引起关节脱位或骨折。对使用心电监护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前调节好心电监护仪的参数,在术前给安装好电极片,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呼吸。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救治。术中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和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感染。

2.3 术后护理

认真做好健康指导,详细告知拔牙后注意事项。心血管病患者应缓慢离开椅位,并在候诊区适当留观;进行心电监护的患者应在术后再监测15 min,确定指数平稳后方可撤除监护。因大多老年患者听力退化、记忆力下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应耐心,确保患者能全部理解,并制作健康教育处方让患者携带,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特点,对疼痛的感知力较强、耐受力较低;同时对拔牙过程的恐惧又会引起精神的焦虑,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随时可能出现并发症,加大拔牙的风险。特别是有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一般比正常人要高,而患者对手术的忧虑、紧张、恐惧会诱发或加重系统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协助医生对这类患者的精神、心理进行疏导,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取得与医生的配合,减少情绪波动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使手术顺利平稳地完成。

手术安排在安静、宽敞的诊室进行,可以营造安静、舒适的手术氛围,保障患者的心理稳定,缩短拔牙操作的时间,降低危险发生率,让患者体验到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本文通过对385例老年患者牙拔除术的护理配合,证明有效精准的护理配合技术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手术中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1] 刘斯.赵建军.60岁以上高龄患者急诊手术的风险评估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4(28):106-110.

[2] 黎蔚华.林仲秋.谢志全,等.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50-152.

(责任编辑:罗芳)

R473.78

B

1009-8194(2015)12-0106-02

10.13764/j.cnki.lcsy.2015.12.044

猜你喜欢
特需心电监护血压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