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运动知觉预测能力的培养
——我国警察高等教育评估与发展的一个新视角

2015-04-09 07:52魏毅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预判警务

魏毅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警察运动知觉预测能力的培养
——我国警察高等教育评估与发展的一个新视角

魏毅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目前,我国警察高等教育中缺失执法认知信息加工的知觉预测能力培养阶段。运动知觉预测能力在警务执法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我国警察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警察高等教育能力培养中应该增加该能力培养环节。

运动知觉预测;警察高等教育;执法能力;评估

警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有普通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的特征。其形式和内容上是以培养警务执法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系统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高等职业教育过程[1]。当前警察高等教育存在两个误区:一方面是强调学历教育,注重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但往往会忽视实战性、针对性,缺乏对警察院校大学生业务实践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在教育中过分强调实训,却忽视了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和应用过程,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完善能力培养体系,就要从教学计划、主体、方法、理论培养、实践培训、评估、督导等多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能力指标体系,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2]。

警察高等教育要依照警察职业特点并结合现代执法要求,从职业能力本位的理念出发,建构警察职业能力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这在目前我国人民警察高等教育改革和警务实践能力培养上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3]。在很大程度上,警务执法能力与运动知觉预测能力极其相似,都是在依照一定规则下双方对抗竞争的过程。极小的差别是特定情景的不同和对抗的结果不同,如运动知觉预测是在运动竞技情景下,而警务知觉预测是在执法情景下;运动知觉预测的对抗结果是比赛的胜负,而警务知觉预测的结果是警察执法的安全性。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当执法过程变为了警务实战那么警务知觉预测就变成了与运动知觉预测完全相同的过程。因此,在警察高等教育中警务知觉预测能力就成为了认知能力,成为处于外在能力表现时从个体自我理论掌握到社会活动实践交往过程中警务执法实践能力输出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正是我国警察高等教育中一直忽略的薄弱环节。而借鉴运动知觉预测理论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一、运动知觉预判能力培养在警察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一)运动知觉预判能力培养在国内警察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认知信息理论在警察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安部“金盾工程”建设,“金盾工程”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警察的信息利用能力。这种能力是指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并能在信息资源中主动提取、加工、利用有用信息的专业素养能力。培养警察的信息素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打击信息时代犯罪的需要。要提高我国民警的信息素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在职民警加强情报信息应用能力培训;二是重视未来的人民警察——警察院校学员的信息素养教育,使这些即将走入警察队伍的大学生在学校中掌握执法过程中各种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能力[4]。对人民警察信息素养的培养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情报先导警务理念”,而“情报先导警务理念”核心在于如何确定关键犯罪情报价值链,这也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在我国警察培养教育应用研究的再次升华。该理论是一个以规划信息定向、收集、加工和情报传播为主的警务情报活动过程,是以领导、协调、控制和评估为辅助活动的相互关联的警务情报价值增值的动态过程,是检视警务情报工作的一个高效、实用的分析方法体系,也是有效检测、审计、评估和考量警务情报工作活动价值以及某项具体公安业务情报工作运行状况的机制[5]。

2010年开始,我国警察高等教育工作者根据警务执法实践结合执法行动与运动认知技能实施一致性原则,明确的提出了警务执法运动知觉预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民警察在警务执法情景过程中,是利用部分外界信息或先行信息预测未来警务事件发展的信息加工过程,该过程的知觉预测信息加工优势能够保证警察在警务实战中进行迅速和准确的信息加工,使警务执法决策的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最大限度提高警务执法行为的文明、安全性和自我保护能力[6]。此后,伴随着江苏省高教教改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的支持,该理论在我国警察高等教育研究的步伐也加紧、加快。这些研究主要是借鉴运动认知心理学原理,以知觉运动技能后天训练获得理论为依据,结合认知信息加工过程展开研究。研究中将警务执法实战知觉预测分为,警情视觉搜索、警情识别、警情预判三个环节;运用准确和速度的权衡来判断其水平,利用相关实验验证警务专家知觉预测认知加工规律特征和专门化知觉能力训练探索其培养途径,这些研究开启了知觉预测在警察能力培养的先河[7]。综合来看,我国警察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认知信息加工相关的知觉预测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是警察高等教育中相关教学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二)运动知觉预判能力培养在国外警察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的警察高等教育一般不承担学历文化素质教育,警察高校主要是负责新入职警察培训和在职警察培训。欧美警察教育中强调职业能力养成教育,也强化各种警务技能的实用培训,会利用现代化的视频和音像技术结合警务实战训练,并且在执法职业能力训练中很重视各种警情的分析和应对,非常强调在执法过程中依法性、程序性和行为规范培养。这些国家在警务执法能力课程开设中,很重视执法运动技能掌握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认知信息加工训练,这些训练对执法能力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非常有好处。

早在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的警察执法能力培训中警械、武器使用方面的训练量就占到90%以上,剩余比例是拔枪、开枪的时机判断训练[8]。进入20世纪80、90年代,欧美各国的警察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例如,在英国警察院校建设有各种模拟训练场所,建有各种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场景和模拟环境设施;德国则是通过警察院校培养与一线执勤实践交叉形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有利于直接转化为执法战斗能力[9]。美国911事件后,世界反恐的形式不断恶化,因此欧美各国都借鉴军事对抗决策理论加强了武器的配备和武器应用的对抗模拟训练。大部分欧洲国家也加强了警察使用武器的认知训练。根据GregoryB.Morrison教授的调查统计,以美国为例,以前在实战中每10万名警察牺牲人数为50-60人,经过认知实战化训练后,每10万名警察牺牲人数降至5-6人,这与警察技能教育中认知和预判能力培养密切相关[10]。20世纪前10年中,情报和信息技术被快速的应用到警察教育和培训,同时模拟街区训练、电子模拟警情等执法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也不再以“功能全、系统大、技术新”为目标,而是以“务实、实用、够用”为显著特点[11]。进入本世纪20年代后,运动认知心理学中知觉训练的模拟仿真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警察技能训练中应用。这些专门化的知觉训练不仅可以培养警察的知觉认知能力,而且也能使警察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依法准确、快速地做出知觉反应,为警察执法行动判断能力提升做出了贡献。

二、运动知觉预判能力对警察执法的作用

(一)对严格、文明执法的作用。

警察执法行为取决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同时要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必须做到严格、文明。强化严格、文明执法的知觉预测养成,能改变公安民警的思维定势,能克服警务工作的盲目性,改变执法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执法工作人民满意的最大化。警察不严格、文明执法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警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认识该行为,则促使警察自我监督认知策略和自我行为合理化的形成[12]。警察高等教育培养学生严格、文明执法的运动知觉预判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不严格、文明执法早期预警情报信息体系,强化不严格、文明执法后果的处理宣传;二是加强严格、文明行为特征的信息存储;三是强化执法过程的信息加工和预警作用。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的知觉预测教育习得,可以使警察在执法时正确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体系进行严格、文明执法预判,从不严格、文明的执法认知模式中解脱出来,养成正确的认知程序模式,从而保障执法认知的严格性文明性[13]。

(二)对安全执法的作用。

警务执法是以速度、机智和自控为特点的一种依法行为,尤其是存在开放式的潜在对抗性和危险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执法,警察除了要求具有强壮的身体、娴熟的警务技能、高超的战术素养,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准确的各类突发案情的预判和应对能力。对警察院校大学生进行通过专门化的知觉预测能力培养,有助于他们在执法中对典型信息注意力的选择、分配和集中,提高“自我心理应对”能力,增大长时记忆模式识别容量,提升知觉预测的速度和准确性,最终提高警察执法的安全性。

研究发现,警察专家在识别犯罪嫌疑人的面孔和躯体等知觉预测上在认知机制、神经元反应和信息运行处理模式上与新手有差异,在躯体知觉的情绪、躯体、语言各个方面以及整体方面选择性缺失上也有很大的差异[14]。这些典型的身体和面孔信息有助于辨别他人的年龄和性格,以及他人的情感变化状态。具有良好的认知知觉预测的警务专家在人面孔和身体的相关典型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强,所以在执法时对潜在犯罪嫌疑人可能出现的各种对抗行为的“心理应对”能力更强,因此执法安全性更高。所谓“心理应对”,是指警务人员在缓解社会矛盾、处理纠纷以及处置违法犯罪人时,能根据相关当事人的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分析、疏导和警情变化调整好自我的心里准备[15]。换言之,警察执法过程中能够根据执法事件的发展进行提前的心理应对准备,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准确快速地加工信息,以防止执法事件在不良的情绪推动和错误的认知指导下作出误判而造成矛盾激化、纠纷性质朝恶性方向发展、违法犯罪人重新违法犯罪、嫌疑人攻击警察等后果,最终达到安全执法的目标。因此,“心理应对”是认知知觉预测能力在执法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的外显,也是运动知觉预测理论在执法实践活动中的认知信息加工后输出决策的应用过程。

三、运动知觉预判能力在警察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警察高等教育中大部分以学历教育为主,重视法律理论课程的学习,轻视警察执法实战能力教育,更是把与基层民警培训相脱节。民警因为警务实战能力较弱导致的受伤和牺牲人数的增加,使得公安部认识到了警务实战能力弱的原因和现实,开始了全国轰轰烈烈的“大练兵”。我国警察高等职业教育在这种趋势下,全国各地警察院校也开始了各种适应性改革。2002年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首先提出了“三个转变”,“三个转变”突出了真正掌握警务实战能力和正确运用警务实战能力的重要地位,开启了强化实践技能和在职培训的新阶段,随后全国各地警察院校紧随其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警务实战能力教学改革和职业能力培训改革,然而这个时期有关警察能力还没有明确的提出。直到2006年,学者在Semberg的三维智力理论基础上,自编了“警察职业能力测验”,明确了认知能力结构是警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警察“认知能力结构”分为由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信息接收与领悟能力四方面内容组成”[16]。

可见,理论基础能力、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警察高教主要能力培养目标的三个方面,我国警察高等教育正从学历教育转向为学历职业化教育。警察高教要服务于警务执法工作,教学训练必须围绕警务实战中心,警察高教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应该围绕满足特殊需求警务执法人才展开[17]。警察执法中信息加工的知觉预判能力是保障执法其在法律的框架下正确运用权力,及时履行义务、合理、合法、有效保护自身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人员必备的警务能力。对该领域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执法民警的执法效率,最重要的是可以保障执法民警及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改善警民关系,优化执法环境[18]。因此,未来警察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直接评估指标应该包括与警务执法实战能力密切相关的执法知觉预测能力。

三、警察高等教育中拓展运动知觉预判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重视警察高等教育中运动知觉预判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安排。

专门化的知觉警务技能训练是警察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执法知觉预测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培养警察院校学员在警务执法中根据警情变化合理利用注意的控制、选择和集中,提高注意稳定性、抗干扰性和注意集中转换能力[19],提高典型信息搜索能力,提高特征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模式识别能力,提高执法决策的准确和快速能力,最终提高执法战斗能力。

提升学生的警务执勤专业知觉预测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入手。一是强化安全意识的训练。安全意识训练是为了提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生存能力,可以通过民警执法中致命的错误案例加以探讨,通过对警察执法中一个小的失误或错误引发的民警流血和牺牲的案例再现学习和研究,可以使警察院校学员认识到各种潜在的危险存在,强化安全理念,提升在危险环境中的生存能力[20]。二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使他们能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相关知识来适应一线公安工作需要,养成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21]。三是提升情报信息加工能力。根据执法实际,从采集视觉信息、利用信息的角度看,信息论是认知信息加工的基础理论,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导,是实现执法目的的一种信息化警务形式,是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研判的警务执法技能基础[22]。四是运用感知规律培养执法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能力,进而培养和提升知觉预测能力。信息采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有计划、有目的信息搜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记忆、思维进行模式识别和执法决策预测[23]。

(二)完善警察院校学员运动知觉预判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警察高校大学生的警务技能最终要体现在实际应用的情境中,所以最佳习得途径是实践经验。因此,对警察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估应该选取可视、可查、可量化的指标证据,进而来推断出这些未来人民警察的职业能力水平[24]。

警务执法中快速的刺激反应必须保证合法性、安全性、策略策略性,执法决策的速度与准确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知觉预测能力评价的“金标准”意义。当前对警察院校学员执法知觉预测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多种方式的测量和评估组成。其主要方式为注意品质测量、反应时测量和与警务执法能力密切相关的口语报告、眼动记录测量、电影定格技术、神经机制测量技术等。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选择、分配、集中等几个方面。对注意的选择性、分配性、集中性训练是警务心理技能培训必要部分,注意选择品质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警察高校大学生特征信息选择、视觉分配和集中是实现合理、安全、高效的警务知觉预测信息加工的重要保证[25]。反应时测试主要有基本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判断反应时测试。认知心理学反应时测量技术,是研究反应时变化与主体因素的身体、心理、知觉运动技能的相互关系,该因素与遗传选材策略和认知技能培养有关,对该主题进行测试有利于测试被试信息加工时间和反应速度,也是警察高校知觉选材的一个新思维[25]。口语报告是要求测试者在测试中根据自己的选择信息、信息加工和自我决策的判断进行发声报告,这种口语的汇报可以使考核者清楚被试在认知信息加工都利用了那些相关的信息和如何进行的知觉预测,该方法简单、易行。眼动记录法是利用专门的眼动仪器测量个体在知觉预测时眼睛的注视频率、眼跳距离、扫描轨迹、注视点、注视时间等指标,从而推断被试在知觉预测过程中搜索和利用关键信息的相关策略。电影定格技术可以分为时间阻断技术与空间遮蔽技术,目的是探测被试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重要信息的利用过程。ERP技术是认知加工过程脑神经机制的测量手段,以高时间分辨率著称的事件相关脑电位,即以其良好的时间知觉为特定,揭示测试者大脑信息加工时间进程的脑机制特征。实际的考核评价过程中并不是运用单一的评价指标,而是多个指标的综合运用,只用综合的运用才能弥补各种测试评价的不足,充分发挥测试评价的科学性。

四、结语

警察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从最初的以理论为主过渡到以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再到突出安全意识培养,最后发展到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觉预测能力三种能力的共同重视。这些变化突出了警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有效性、实践性、针对性的综合考量,也突出了对理论和实践能力训练基础上的知觉预测能力学习的重视。警察高等教育职业化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具有职业化特征,通过对我国警察高等教育发展变化历程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警察高等教育能力培养体系中,应该在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基础上增加一个过渡能力——警务执法知觉预测能力。这个能力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因此,当前我国警察高等教育发展的评估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理论和实践能力,还应该考察运动知觉预判能力的培养水平。

[1]郭 宝.按照现代大学理念发展公安高等教育按照高等院校标准建设云南警官学院[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6):1-5.

[2]李先波,王勇鹏.公安高等教育之转型与创新——以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谈公安院校的发展[J].公安教育,2011,(3):44-47.

[3]朱景达.公安院校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解析与运行[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79-82.

[4]钟凤菊.论警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9-92.

[5]马德辉.警务情报价值链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2-56.

[6]魏 毅.知觉预测能力培养在警务实战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6):114-116.

[7]魏 毅.知觉预测能力在警察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探索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3,(29):22-25.

[8]张小兵.试析美国的警察教育训练制度[J].公安教育,2007,(12):51-55.

[9]殷炳华.国外警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化解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80-83.

[10]余强生.美国警察枪械战术训练的特点及启示[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46-48.

[11]黄 松,郑伟进,钱晓华.美国警察执法信息系统及其应用[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83-87.

[12]崔海英.美国警察不当行为及其对策的解读——以认知合理化为视角[J].政法学刊,2011,(5):94-98.

[13]阎朝秀.论司法认知模式——以帕卡的诉讼模式理论为切入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1):217-223.

[14]谢丽丽上,方 平,姜 媛,付有志.对犯罪嫌疑人的情绪躯体语言的识别[C].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165-2166.

[15]周朝英.加强“心理应对”是城市化进程中提升替务效能的重要途径[C].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178-2179.

[16]张大庆,等.警察职业能力测评的初步研究--警察认知能力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山西警官高专科学报,2006,(1):55-56.

[17]庄禄虔.公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7):67-71.

[18]魏 毅,孙海哲.街面徒步巡逻盘查过程中潜在犯罪嫌疑人预判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4,(2):98-102.

[19]魏 毅.注意理论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1):89-92.

[20]钱晋军.联合国维和警察与中国警察执法安全理念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40-43.

[21]王大为,傅立民,陈 浩,陈淼焱.公安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浅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3-85.

[22]程 琳,张鸿洲.论视频侦查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8-54.

[23]彭 华.安全心理学视野下的警察安全意识探析[J].政法学刊,2013,(2):11-16.

[24]朱景达.对建构公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0,(8):65-69.

[25]魏 毅.借鉴注意理论提升警察警务实战知觉能力[J].德州学院学报,2012,28(6):90-93.

[26]魏 毅.反应时在高中学生报考军警院校体育测试中的探索[J].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9,65-68.

Training for a Police Perception M ovement Prediction——From a New View of Police High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WEIYi

At present,there are not law enforcement perceptual prediction ability trainings in the high police education.Motion perceptual prediction abilities are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police talents training. Thismust be important standard for the police high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level evaluation;also it could be involved in the high police education.

Motion Perceptual Prediction;Police Higher Education;Law Enforcement Ability;Evaluation

D035.15

A

1674-5612(2015)06-0102-06

(责任编辑:吴良培)

2014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支持 《警院学员步行巡逻盘查知觉预测能力培养研究》(LGYB1417);2014年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项目《反应时技术在警察院校学员入学选材的研究与应用》(2014002);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运动知觉预测理论对人民警察步行巡逻盘查安全执法行为影响的干预研究》(13YJC890040);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知觉预测能力培养在警务实战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2011JSJG205)

2015-08-30

魏 毅,(1975- ),男,辽宁铁岭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技战术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博士生,研究方向:警察高等教育,认知心理学。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预判警务
2021年下半年集装箱海运市场走势预判
对书业的30个预判
整体供大于求 苹果行情预判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焕彩生辉
信息深度加工优化“密度”教学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物理教学中的学习风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