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2015-04-10 12:51刘相涛林观松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国家

刘相涛 林观松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刘相涛 林观松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当代大学生自身所处阶段正是其心理快速发展,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如今开放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随着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大以及社会的多元化不断加深,加之社会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严峻考验。而作为中国最核心最科学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今大学生构筑思想武装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则显得非常重要了。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个人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时,不仅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加强个人的国家归属感,国家荣誉感,将个人命运和集体命运相联系,而且在为实现国家理想,人民理想的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以及人生价值。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1],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清楚个人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应对国家现阶段发展和为自己人生构建更美好的将来。

一、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

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解尚不够深入,对内容的认知层面也参差不齐,加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单一,受到个人原因,社会环境,外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然大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基本了解但是在行为上许多人却背道而驰,分离了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个人所为的一切均以功利性、物质性为前提,造成了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的局面,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更有部分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用性,时代性有所怀疑,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也模糊不清。但是,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并且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上立场明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也有着很高的认可程度,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有着很好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虽然当今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足,而且部分人的行为也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整体而言大学生群体依旧是积极向上的,在多方引导下,对于国家未来建设的作用仍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原因

2.1 就社会大环境而言

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在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同时也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面对外界各类思潮文化的不断涌入,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影响也由开放前的单一走向多元,这就造成了社会环境的愈加复杂,社会文化也愈加多元。社会的多元确实给国家带来丰富多彩的变化,但是外来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受到科技进步的影响,外来文化已经形成全方位立体的影响。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进步群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同时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处在塑造成型阶段,这就使得大学生们很容易受到这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大学生会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日趋迷茫甚至迷失。这都是“大学生自身心理环境具有矛盾性和受到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事物‘接受’心理方面产生排斥性,在事物‘认同’方面具有被动性。”[2]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会不断输出他们所谓的“民主”“自由”等等的普世价值观,甚至通过美化,掩饰等手段让人不知不觉的受到影响,使得迷失的人最后被同化掉。对于这种“外来侵略”一旦成功对于国家建设和稳定将是一种灾难性的。

2.2 就自身周围环境而言

对于党和国家整个大的发展方向,绝大部分大学生是认可的,对于马克思思想的指导地位,大部分大学生们也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之自身还处在成长过程中,心理观念和处事观念还在形成当中,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人生阅历的不足等,因而身边物质化、功利化的事物会对大学生自身脆弱的价值观形成冲击,造成所谓“社会现实”的现象,很容易转变大学生对于自身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方向。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高尚纯洁的的追求会有所改变甚至偏离,最后就会造成个人对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的缺失。

2.3 就教育体制而言

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太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践以及教育制度的创新性,更是缺少配套的心理方面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来就属于严谨的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单单进行理论教学只能使得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大概而表面的认识,做不到深入的理解学习,这也制约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深度。因此,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与实践相结合,更要辅与大学生心理情感的培养,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感上作为引导,杜绝“填鸭式”教学,才能深层度的,积极的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关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缺失所构成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现为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既决定于经济基础,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3]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这么一种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应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本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应当作为一种信仰,去维护和实践。拥有信仰的人才有支撑的信念,才有前进的目的性。如果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缺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相当于他的思想没有了防护,就会造成思想上的不稳定,而他思想上的不稳定性会造成他行为上的不稳定,这对于国家对于社会来说是非常不乐意见到的。

就大的方面来说,看向国际,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由利比亚到叙利亚,由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到乌克兰的“橙色革命”等等诸多的政治变动中的背后无一没有某些大国的身影,使得一个国家如此快的进入政治动荡,暂且不讨论当事国深层次的政治因素,我们注意到每一次的政治变化的前奏都是由民众抗议反对作为开始,然后相关政治利益者乘机介入,加剧了局势的动荡。而绝大多数的起事民众都属于青壮派,属于一个国家的主要建设力量,而社会局势的动荡所带来的后果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下降甚至倒退,整个国家生产建设的停滞不前,不管当事国政治结果如何,事实就是国家发展已经受到伤害。

再把目光转向国内,随着国内“疆独”“藏独”愈来愈活跃,就连回归了的香港也冒出了一批“港独”份子,这些别有心机的分裂主义份子已然造成了社会环境的不安定,严重影响到了社会正常发展秩序,他们同样大多数都属于青壮派,“港独”份子中甚至不乏高学历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些人却时刻想着分裂国家,扰乱国家安定。

从小的方面来说,由于社会的开放性,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各种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的腐蚀文化充斥着我们的周身环境,使得整个社会浮躁、功利,造成一些人价值观错位,是非观念模糊,对物质方面过度崇拜,不再注重精神追求,对个人利益重视,对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淡漠。甚至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认可西方的价值观念。

由这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没有信念支撑的人,因某种原因对国家有所质疑,对社会不满,其本质还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自身思想意识薄弱,让别有用心的价值观乘机而入,改变了个人的意识世界,变成被人利用的工具。一个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偏离的人,会变的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个人利益至上,形成一种畸形的价值观,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一种警示,当代大学生同样属于国家的青壮派,属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又是高素质人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信党和国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人生信仰和引导,将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联系,强化思想防御,不为外界事物迷惑,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兴盛做出贡献。

四、如何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促进其积极性

4.1 文化方面

(一)高校文化方面

高校的校园文化关系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积极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价值观教育及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中的培养。而依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政教育依旧是大学生现阶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证明,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核心的隐性课程在人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同时创新课堂教学,在思政教育中配套的进行心理教育,了解当下大学生内心思想活动,并进行有利的引导,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再结合社会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吸收转化,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中更好的扎根下来。

(二)社会文化方面

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作用,对中国传统佳节以及纪念日(包括“青年节”“党的诞辰”“建军节”等等)进行爱国主义文化宣传,同时也积极开展相对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深入。同时我们也可以参照欧美的博物馆文化,欧美国家很重视博物馆文化的建设,它们的博物馆数量及其多,因为博物馆文化很大程度上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典型代表有:美、英、饿、法等国),这种很直观的表现能更好的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展现在人的眼前,同时随时身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精神思想。

4.2 政治、经济方面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其本身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证明和物质保证。在政治上,近几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积极开明的外交政策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同时也无一不展现出国家自信。而在此之前,能如此让世界那么直接形象的了解的国家领导人只有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寥寥几个,现在则要加上中国国家领导人。这种外交姿势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民族自信具有极强的增幅作用,而年轻蓬勃的大学生更是对国家前景,民族前途充满希望。

在经济上,中国已然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引擎的强大动力,中国的民族自主品牌也走向了世界(如联想、华为、中兴等),这不仅强化了民族意识,对于抗衡外来品牌(如韩国的三星,美国的苹果等)的文化占领也是及其重要的。利用科技的发展,加大传统和非传统的传媒、网络平台的宣传作用,积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对生活环境的净化。当个人的生活处在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时个人思想便会无时无刻的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有形或无形的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

五、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有力体现,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在此转型阶段的重要保障。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成长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以及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的达成。因此,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使得大学生去认同和深层次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自觉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对于国家未来建设发展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1]马小华,赵亚军,郑丽波.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与重构[J].前沿,2012(9).

[2]朱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问题探析[N].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意义[J].求是, 2014/03.

[4]王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学生成长[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3.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4/0310/c40537-24589133.html

G641

A

1009-8534(2015)02-0016-03

2015--10

项目来源:2012年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院级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yjzd11);201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项目编号:CC039)。

刘相涛,男,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讲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思政部教师,广西创造学会理事。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林观松,男,汉族,广西玉林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系2011级环境艺术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国家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