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改进党校培训机制研究

2015-04-10 12:51杨伟柱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入党

杨伟柱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高职高专院校改进党校培训机制研究

杨伟柱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以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历史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党校培训工作应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克服环境和历史遗留的诸多问题,在健全二级党校培训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长效配套机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努力探索和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 二级党校 机制 教学

1.引言

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历史背景下,党校作为党员培养和教育的入口关,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改进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和培训机制,保障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效果和质量,是新时期党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党校培训方面的管理机制仍比较落后和简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和二级党校培训现状

为了提高的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建立了二级党校培训机制,但是二级党校培训现状不尽如意,例如存在制度比较少,管理不够规范,师资不齐,投入较少,教学内容及手段不够创新等问题。可喜的是,目前部分发展比较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办学规模大的院校在系一级基本都成立了党总支,二级党校培训工作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党务工作者也越来越意识到加强二级党校培训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意义,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研究。

3.高职高专院校二级党校培训机制改进措施

3.1 完善校系两级管理模式,健全二级党校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根据目前高职高专党校的组织管理情况,二级党校是在学校党委一级党校的统一领导下,区分功能定位和分工合作,上下联动,两级管理的有效模式。同时作为二级党校培训的最直接组织方,系党总支要针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要求,健全和完备二级党校组织管理机构。在二级党校管理设置上,应正规化地设置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各部委员等职务,这些职务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可由党总支委员担任,必要时可安排学生党员担当职务。例如在部分高职院校实践中,二级党校根据本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大学生党员人数,除了专职书记作为二级党校主要负责人外,设置了日常教务管理委员一名,负责整个党校培训过程的教学材料收集整理、考勤和考核成绩统计工作;设置教学组织委员一名,负责组织学生教学活动和沟通联络等相关工作;设置教学和师资管理委员一名,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等相关事宜。此外,学生党支部抽派思想成熟、业务能力较强的学生党员组成不同小组,配合教师党员进行相关工作的落实。虽然二级党校管理人员基本为兼职人员,但是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分工,相对固定的党务工作人员,有利于加强业务培训和后期的改革创新。

3.2 加强二级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相对固定的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配备方面,从我们的实践体会中,可从几个方面人员组合成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学团队:一是来至学校党委负责委派上课的党建领导专家,负责大政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二是来自思政部思想政治专业教师,负责党史和党章等方面的教育;三是来自系党总支内选拔的优秀教师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负责结合大学生生活进行党员意识教育和入党指南等教育。

3.3 完善二级党校组织机构配套机制,稳定二级党校管理和教学团队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二级党校管理运行配套资金。对党校教师需按照学校有关的教学管理规定,核算其正常的授课工作量,及时发放课酬;对二级党校管理人员,需制定相适应的岗位津贴,且作为党务工作者年终评优和晋升职务的考核项。另外,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让党校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掌握党校的工作流程、党的基本知识、基本政策和文件规定,做到理论扎实、业务精通,让党校任课教师能不断更新掌握的各方面知识。

3.4 二级党校培训要制定相关的培训和管理机制。

要按照一个教学单位的标准,对二级党校进行规范管理,要按照学校有关的教学要求,统一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实施教学活动。并且制定学员选拔标准,确定合理的培训规模,以及日常管理规定和办事流程等方面制定相关的规定,使得二级党校的培训工作规范合理地有序开展起来。

此外,需要制定更科学的考评机制,改变过去考评形式单一的状态,采用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的方式,采用卷面测试和实践考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3.5 完善二级党校培养教育长效机制,发挥二级党校日常宣传教育阵地和青年学生党性锻炼熔炉的作用。

二级党校作为青年学生进行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仅靠短短一两周的集中培训学习,是无法达到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的目标的,这就需要我们完善二级党校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应包括入党前教育、培养考察期教育、入党后教育。入党前教育和入党后教育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首先,重视二级党校的引导作用要从新生入学教育的党性培养开始。向新生普及党的基本知识,做到早启发,引导大学生尽快摆脱迷茫,明确大学目标,规范道德行为,为培养优秀的学生党员打好基础。

其次,二级党校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同样重要。学生即使在入党后,其思想及行为方式也并未完全成熟。很多学生在入党前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学习有动力,做事有干劲,但是在入党后,反而迷茫了,失去了奋斗的目标。针对这种情况,二级党校需对学生党员进行进一步引导,定期组织开展学习、竞赛、实践等活动,组织他们配合党支部开展一些党务工作,提高学生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在学习和做事的同时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再者,充分发挥二级党校培训教育的校园的辐射作用,通过介入校园板报、网页、微博、手机微信等各种的宣传途径,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3.6 完善二级党校的培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实践载体

3.6.1 完善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内容。

二级党校开展的党员培养教育活动,既要以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为指导,又要符合大学生党员的实际生活情况,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培养教育。

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突出对党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基本的党史是入党积极分子对我们的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带领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增强广大积极分子对党的认同感;以贯彻、落实党章为重点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党章是我党的立党之本,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党章内容;在中央组织部组织编写的《入党教材》中也有很多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这些都是大学生党员用于武装头脑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是以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抓点,鼓励大学生党员增强自身修养教育。大学生党员的自身修养问题,是判断大学生党员质量高低的问题。要教育大学生党员运用唯物辩证主义的理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于每一个大学生党员来说,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一个大学里永恒的话题。党校培训不但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时事热点和一些现实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明辨是非,看待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形势,培养自己正确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道德、诚信、礼教、修身等,并了解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引导他们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新特征,对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进行具体细化和制定一系列操作指标,形成文字内容,并以此为主题在二级党校教育中进行讨论和学习。具体指标体现在思想表现、行为表现、学业表现、社会实践能力和群众基础等五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党员进行学习参照,自觉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6.2 创新党校培训教育形式和实践载体

根据理论授课内容的不同,改变单一的课堂灌输授课形式。例如广东某省属高职院校思政部创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练中心”,创造“研练式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讲授党史和政策历史背景方面,教学效果好,学生兴趣大;时事政治授课内容可采用传统方式和现代精神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时事政治专题讲座和专题研讨会、辩论赛结合的方式;现在党中央和地方党委所录制的专题教育视频水平也越来越高,视频教学因有生动的剧情,更容易触动学生内心,教育效果也是不错的;以赛促学方式在党校培训中也同样适用,通过网络平台举办党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各地的党课实践中受现代青年所欢迎的“微型党课”竞赛,围绕主题,选取身边平常、真实、微小的事例,真情演绎,从实践结果来看效果非常好。

加强党校培训实践教学环节,健全实践载体。过去党校培训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数采用外出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的方式,或是在课堂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适当的布置一些调研或资料收集整理任务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补充,但很少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党校培训的实践教学范畴。而社会实践活动才是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中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党员进一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供可靠的保证。对于实践载体,高职院校多年的团学工作已经形成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团学活动和实践平台,二级党校需要做的只是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功能,把大学生党员实践培训融入到当中。例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某些高职院校通过与校园周边的镇村、街道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每周都安排学生党员到村里开展帮扶或义教等公益活动,到老人院看望孤寡老人等;某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校内组织学生党员建立“阳光小组”开展“阳光下午茶”“党员服务日”等活动,为校内弱势群体进行帮扶或心理辅导、为困惑的学生提供指引等社会工作;还有每年假期大规模的发动基层党团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等等。通过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党员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并且结合二级党校培训的考核机制,对大学生党员参加相关社会实践的次数和效果进行评价,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张久献.高校二级党校教育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11(3).

[2]肖富忠.高职院校二级党校的理论与实践.管理与财富,2009(12).

[3]王秀丽.加强高校二级党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3)

[4]张慧欣,陈尚华.创新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

[5]高文祥.新时期高校党校教学内容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G641

A

1009-8534(2015)02-0022-03

2014-12-29

2013年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课题“高职高专院校改进党校培训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GZZZB4)

杨伟柱(1977-),男,汉族,籍贯广东潮州市,讲师,硕士,现任经济系党总支书记。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入党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教育微论坛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