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莲》与《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形象对比分析

2015-04-10 12:51高芸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秦香莲伊丽莎白

高芸

(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秦香莲》与《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形象对比分析

高芸

(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由于中西方传统观念、道德思想、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大不一样,中西方女子形象也各有不同。她们对爱情、对人生都有着显著的观念差别。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秦香莲形象和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形象的对比,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决定了中西方女性在面对婚姻爱情时的不同态度。

秦香莲 伊丽莎白 《傲慢与偏见》 婚姻 爱情

一、前言

众所周知,温婉、端庄、传统、大度、隐忍是传统认知赋予中国古代女子的基本形象。而西方女子多是以刚强、独立、富有主见的形象示人。这种情况基本是由于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条件和文化背景造成的。纵观中国古典文学和英美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灿若星河,但不管其本身性格如何,她们对爱情、对人生都有着显著的观念差别。本文通过中国古代的秦香莲形象和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形象作对比,以此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秦香莲:隐忍、传统、孝顺

秦香莲的故事在我国早已众人皆知。诸多影视剧以秦香莲的故事作为拍摄题材。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秦香莲出嫁之后就一直相夫教子,恪守妇道。她的丈夫陈世美上京赶考,一去数年杏无音信。秦香莲在家里含辛茹苦,纺线织布,奉养公婆,抚育儿女。仔细分析秦香莲的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她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普遍特点:勤劳、善良、孝义。这些精神是中国妇女做人的根本,是中国妇女道德观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再没有比中国妇女更有忍耐力的了,她们的道德力量就是做个贤妻良母,牺牲奉献。然而,在肯定秦香莲基本优点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她身上所带有的封建糟粕,她在对待个人命运方面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首先是秦香莲的忍。中国妇女有句老话:“这都是命啊……得认命啊!”讲究妇道就要安分守己,如果想抗争,想把握自己的命运,那就是“不安分!”,秦香莲一直坚守“百事忍为先”的原则,所以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其次是秦香莲的贞节,从一而终。“嫁鸡随鸣,嫁狗随狗”。这是形容过去夫妻关系的一句形象比喻。命运将两个人锁在一处,就要认命认同,不仅要认命认同,丈夫在家,要举案齐眉,服侍尊敬;丈夫出外,要紧守闺门,勤于耕织;丈夫纳妾,要大度从容,宽容接纳;丈夫把自己抛弃,也不能改嫁。秦香莲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她的贞节观念。

再一点就是人身依附。在古代,妇女是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独立的人格的。所谓寡妇门前事非多,没有丈夫的妻子只能任人欺凌宰割。秦香连千里寻夫,在陈世美面前苦苦哀求,不只是因为她有从一而终的思想,更因为她没有独立门户供养子女的经济地位。因此她苦求不成,只好答应与公主不讲大小前后的名分。作为一个妻子应该遵守的规范她都承诺了,陈世美仍然不认她时,她甚至乞求“给我们母子三人一碗残茶剩饭,”只剩下乞讨的能力了。当然,后来的上诉衙门行为,那是在生死关头忍无可忍的抉择,但有一步可忍,她也摆脱不掉对丈夫的人身依附关系。这就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基本形象,忍耐、孝义、从一而终,秦香莲的形象是中国古典文学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

三、伊丽莎白:独立、坚强、自信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在大屏幕上放映。这本小说的故事脉络很简单,即围绕着一个母亲如何将自己的五个女儿嫁出去的故事而展开。小说重点塑造了伊丽莎白的形象,她坚强、自信和独立,集现代女性所有优点于一身。作者曾经明确说过:“我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是自有书籍以来,非常讨人喜欢的人物,她勇敢善良,我不能想象我怎么会忍受不喜欢伊丽莎白的读者。”奥斯丁之所以如此喜欢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原因就在于伊丽莎白从某个侧面代表了奥斯丁的形象。作家通过对大胆挑战于上流社会并且渴求理想和幸福的伊丽莎白的形象,表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广大中下层妇女对门第的观念,对婚姻制度的世俗偏见的强烈反抗以及妇女要求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力的美好愿望。毋庸讳言,伊丽莎白寄托了奥斯汀对女性形象的基本渴求。

与传统、隐忍的秦香莲完全不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具有独到个性的观察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她毫不隐瞒自己的任何观点,在许多场合,不管这些事与她有没有直接关系,她都很鲜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当时,英国社会由于金钱关系败坏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使贫富严重对立。伊丽莎白虽然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但因为她的生活环境一直是在小城镇,所以对当时欧洲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可能认识得很清楚,但是从她开朗的性格和自身形成的独特风格中,她强烈地希望自己能获得真正的爱情,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对当时传统封建意识很严重的英国社会,无疑是一种强烈的挑战。可以这样说,伊丽莎白的独特之美充分体现于她自身所形成的这种独特的性格中。举个简单的例子,小说中的柯林斯牧师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也较高,他向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中的伊丽莎白求婚,这在当时世俗的英国社会中理所当然,伊丽莎白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这门婚事。但是,伊丽莎白却强烈地反对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陈旧的社会意识,她不同意把女子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柯林斯投靠一个富裕的施主,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他盲目高估自己,以为向伊丽莎白求婚十拿九稳,认为伊丽莎白应该感恩戴德。而结果怎样呢?伊丽莎白是这样回答柯林斯的:“除了谢绝之外,我想我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你不能给我带来幸福,我也不可能让你幸福。”“实话和你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胆大的年轻小姐,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去冒险,让人家提出第二次请求,我也绝不可能是这种人。”事实证明伊丽莎白的选择是正确的,柯林斯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也不爱伊丽莎白,当伊丽莎白拒绝他的求婚之后,他又很快向夏绿蒂求婚。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做了非常中肯的分析:“大多数家境不如意,而又接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女子,总是将自己的婚姻当作唯一一条比较体面地退路。虽然婚姻并不一定会给人带来幸福,但是她总算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最为可靠的储藏室,在日后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委曲求全也值得了。”但是伊丽莎白却与大多数年轻女子截然不同,她有她自己的想法。她没有人身依附性,这是伊丽莎白的最大魅力。

四、中西文化差别

对比秦香莲和伊丽莎白的形象可以看出,中西女性形象在对待爱情、婚姻和人生方面的态度都不一样。而造成这种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首先是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西方文化是在自由、开放的古希腊文化土壤中逐渐萌芽、发展的。西方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都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虽然中世纪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后,大肆宣传神权,压抑人性成长,但是这个时期的自由因子发展得更为迅速,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人道主义的博爱、平等理念进入人们视野,西方女子敢于追求婚姻自由、追求幸福并不是新鲜事。反观中国,自从中央集权统治建立以来,统治阶级无不压制人们自由思想的发展,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的政策以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几乎窒息了人性。以此为基础,中国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中国女性几乎没有自我可言,她们只有依附男性才能存活。正是不同的思想影响,所以伊丽莎白和秦香莲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

其次是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西方,由于思想开放,所以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女性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并努力在婚姻关系中努力保持独立的人格。然而,秦香莲却生活在一个“存天理、灭人性”的国度中,对女性来说,各种社会风俗习惯都是封闭的,不管是未婚还是已婚,她们都不能越雷池一步,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普遍思想,这就导致中国女性“一叶障目”,以夫为天,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秦香莲正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再次是社会制度的影响。在西方,女子的社会地位虽然不及男子,但是她们也可以接受教育,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所以她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而使得她们保持人格的独立成为可能。反观中国,情况大不一样,男尊女卑是固定模式,女子不仅不能接受父亲的遗产,如果没有儿子,亡夫的遗产也会被族人夺去,她们没有生存能力,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必须仰人鼻息。秦香莲宁愿与公主共伺一夫就说明了这一点。从婚姻制度看,中国女性无疑是可悲的。当然,秦香莲身上的美德,如晚辈对长辈的孝,妻子对丈夫的贤,母亲对子女的义,是我们必须提倡的中华民族美德,并将之继续弘扬下去。

总之,正是因为中西方传统观念、道德思想、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大不一样,导致秦香莲与伊丽莎白具有不同的形象,而她们之间的差异也正体现了中西方女子的内在区别。

[1](英)奥斯汀著,《傲慢与偏见》刘玉成译,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06-01.

[2](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著,《女权辩护(英汉双语)》陶鑫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03-01.

[3](英)玛吉?莱恩著,《简?奥斯汀的世界》郭静译,海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03.

[4]刘云霞.中西两弃妇反抗各不同——美狄亚与秦香莲比较[J].阅读与写作.2005年01期.

[5]李艳梅.弃妇的反抗——从中、希文化背景中审视美狄亚和秦香莲性格差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白永成.秦香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3-04.

I207.3

A

1009-8534(2015)02-0042-02

2014-12-30

高芸(1978—)女,重庆人,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本科,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秦香莲伊丽莎白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假如秦香莲不告陈世美
机智的门官
我给陈世美献妙计
机智的门官
秦香莲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