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化历史叙事
——评四川诗人周建军诗集《穿越隧道的歌吟》

2015-04-10 12:51徐芳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个人化历史主义艾略特

徐芳龄

(宿州市埇桥区文化馆234000)

个人化历史叙事
——评四川诗人周建军诗集《穿越隧道的歌吟》

徐芳龄

(宿州市埇桥区文化馆234000)

四川籍诗人周建军诗集《穿越隧道的歌吟》在个人化写作和新历史主义书写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从个人人生经验的丰富性和西南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出发,构建诗歌创作的基调,大气、质朴,有所担当。

1、个人化写作——个人经验的凸显

里尔克曾经说过,诗是经验。里尔克的“经验说”是针对人类共同精神图景描绘而言的,即诗歌要书写人类的共同经验。那这种经验本身有没有掺杂着诗人的个人经验呢,毫无疑问,诗歌写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心智过程,包含了更多诗人的个体感受和生命体验。如果要求诗人抛开个人的生活经验来写诗,那是极其荒谬的。在诗歌写作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陷阱,那就是个人体验的丰富性和历史观念的宽广性,还有个体情感的创造性和普世情感的深刻性之间似乎始终存在着冲突。的确,从西方传统浪漫主义诗歌以来,诗歌创作从个人化走向“非个人化”,最终落脚于个人化写作,这个过程充满了辩证法和戏剧意味。

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所有好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①华兹华斯在这里强调了诗人个人情感以及由个人情感引发的想象力的重要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那里,衡量一部诗歌作品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力的参与程度。传统浪漫主义对诗歌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无论在任何时代,似乎诗歌只能是浪漫主义的产物,试想没有情感的强力参与和想象力的充分发挥,诗歌的创造力无疑会大打折扣的。浪漫主义发展到极致就是纯粹个人生活经验的写作,虽然并非所有浪漫主义诗人都会导致个人化倾向,但是从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趋势来看,确实存在滑向个人小天地的危险。到了现代主义诗歌时期,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首先提出诗歌要走出浪漫主义泥沼的是艾略特,他提出了重要的“非个人化”的论点。他认为作家要“随时不断地放弃当前的自己,归附更有价值的东西,一个艺术家的前进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②艾略特的这个标签式的口号引发了整个现代诗歌的转向,艾略特是要把现代诗歌印象更为广阔的诗歌传统,以冷静、客观的笔调来抒写更为身后的生活图景。当然,对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观点,不可做片面的理解,艾略特本人也注意到所谓的“非个人化”本身也有把诗歌创作引向更为抽象、更为绝对和更为先验的狭窄路径。艾略特在他后期评价叶芝的一段话里明确提出,“用强烈的个人经验,,表达一种普遍真理;并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目的是使之成为一个普遍的象征。”③艾略特在后期观点上的变化其实已经说明他注意到了早期“非个人化”理论的一个歧义,“非个人化”不是要取消个人化合具体经验的而参与,而是要把具体经验引向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

经过上述的一大段交代,我们把目光投向周建军的诗集《穿越隧道的歌吟》,这部诗集里融汇了作者长期以来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整部诗集的着力点集中在个人史诗上,周建军的取材是历史的,却始终落脚在个人经验之上。他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活体验,西南的壮丽风光、土家族的独特文化身份、早年的羁旅生涯、长年的诗歌创作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学者,这些已经构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复杂元素。诗人的成熟首先是心智的成熟,周建军的生活经验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的诗歌风格。他的诗歌取材之广泛和视野之宽广令人惊讶,从西南风物到重大的历史事件,似乎他诗歌里的这些情景和他的生命已经紧紧交织在一起。周建军的诗歌写作首先是以感情和想象力的参与为特征,他的诗歌似乎走的是浪漫主义路线,秉承乐府以来的质朴典雅的风格。周建军的诗歌似乎在流畅的表达中还关注了些唐诗的风骨和气息。在这些复杂的写作背后,周建军的诗歌中有着他自己独特的“个人化”写作路子。周建军是从个人生活出发,以个体经验为起点,构建他的史诗性写作。他笔下的历史图景和生活画面是建立在他个人长期生活经验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在他的生命里有那么多民歌、乡土、战争、记忆、巴渝、土家,这些元素被他以个人情感和想象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诗歌上的独特个人印记。在这部诗集中最为深厚的是那些民间艺人,“采石丁丁,采伐的石料磊磊/铁锤和钢錾就是石匠的性格/嘿哊哊,开哟哟,抬起就抬起”这几句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符码,没有西南生活经历和语言习惯的人无法真正理解诗句中的独特气息。③“这一趟狮子锣鼓敲打过后/这一趟二胡唢呐响器狂奏之后/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会跳和不会跳的/都来牵手”就这几句活脱脱写出浓郁热烈的土家风情。

2、新历史主义写作——对当下的思考

周建军的个人化写作其实质是将千年来的诗歌传统和个人长期的生活淤积相结合的产物,大出着眼,小处落笔。周建军的诗歌从来都是把个人融入到历史中区写作,而这也恰好暗合了近些年来一直引起关注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的写作思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格林布拉特提出新历史主义批评的方法,要求文学研究进入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从而早学术界引发了文化诗学的热潮。其实,新历史主义本身在文艺界的意义不止于此,历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事件,一旦进入文本,历史就成了具有个人化色彩的占新创作,周建军的历史题材诗歌写作具有新历史主义的某些特征。

周建军在他的历史文本写作中,敢于对某些历史提出新建解,写出新感受,当然这些写作还是与他个人的长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比如说战争题材写作在周建军的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他自幼随父军旅,足迹他便西部诸省有关,比如他他擅长于写民族历史,这与他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有关。周建军诗歌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大胆执着、热烈奔放,带有西部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印记。从西部的很多诗人来看,无论以前的昌耀和现在的雷平阳都多少带有一点西部特有的粗粝的质感。周建军也是如此,他的诗歌似乎不够细腻,也不够柔情,却多了些西部特有的豪气和粗犷。

周建军的诗歌在历史事上讲究“颠覆”和“抑制”互相争斗的话语策略,这与新历史主义是不谋而合的。新历史主义强调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之间始终伴随着某种斗争与和解,这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是始终存在的,而周建军的历史叙事里就一直凸显了这种倾向。她在各种历史问题的叙述中不是穿插进去个人感受的敏锐触角,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这使他的诗歌具有更大的历史张力和可读性。

周建军诗歌长于对历史的感性思考,他善于将历史事件的强弱对比进行反复剖析和全面对待,还会提出一些新的意见。在面对历史问题时,他的意见常常是从双方不同的立场来考虑,显示出强弱之间的鲜明对比。这也和新历史主义经常提到的振摆原则是相合的,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就是由各种不同强弱的势力建的俄对华,而且这种对话经常会震荡于二者之间,这就是所谓的振摆原则。周建军的历史叙事非常注重这种历史现象,他还会将个人的感受融入到诗句的叙事之中。特别是各种战争题材的尝试里面,周建军经常对时势之异变和历史之无常发出个人化的感慨,令人唏嘘之余,感受到诗性张力的魅力。

周建军的诗歌关注历史形象的典型意义,把历史浓缩于个人记忆的小碎片里,从几个大的场景和史实来写历史事件,。这一点和新历史主义提出来的逸闻主义又是极其相似的,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在书写过程中,一些小的形象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无法进入历史著作,却构成了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形象被浓缩为一代人的记忆,称为逸闻主义。周建军的历史叙事中大量存在这种历史形象和个人化的历史意象。这在他的民族题材诗歌和历史名人抒情长诗里都有所体现。

周建军的这部诗集集中体现了丰富个人体验和历史化叙事倾向,和他以往的而作品不同,周建军的题材越来越大,而选取的角度却越来越小。这对一个诗人是可喜的现象,标志着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全面突破的可能。

注释:

①宗白华.歌德之人生启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6-37

②艾略特.艾略特文集[C],王恩衷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4

③周建军.《穿越隧道的歌吟》[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31

④同上,第142页.

I207.25

A

1009-8534(2015)02-0046-02

2014-12-26

徐芳龄,女,安徽宿州人,现任职埇桥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个人化历史主义艾略特
英语世界的托·斯·艾略特反犹主义研究
从先锋到新历史主义
“爱到永远”
———摄影大师艾略特·厄维特拍的一组情侣照片
法兰克福书展个人化书籍走红
“尚长荣三部曲”带来无尽思考——且说个人化艺术创造的价值
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特定意象的含混意义谈艾略特“创作前意识”
李永刚著《历史主义与解释学》推介
女性形象的个人化书写——严歌苓小说解读
永远严峻的考验: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萨勒姆的女巫》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