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来品位西方文化

2015-04-10 12:51张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书名文学作品诗歌

张音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如何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来品位西方文化

张音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本文结构为首先概述英语文学作品的渊源,其次分析总结英语文学作品的特点,最后分析文学作品的书名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的解读,来带领读者品味和欣赏西方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英语文学作品 西方文化 书名

爱尔兰文学、印度文学、波兰文学以及美国文学等英语写成的文学作品都属于英语文学作品,英国文学虽然与英语文学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英语文学包含的范围更广些,包括大不列颠以外的来自其他地区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属于欧洲文学的一部分。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书名的解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西方英语文学作品的演化

1、古代英语文学

在中世纪的早期,出现了第一批英语文学,英语作为一个语言最早被承认是在对卡德蒙的赞美诗中。当时,口头传唱的传统在不列颠非常流行,文学作品大多是为了表演而作,换句话说,英语文学出现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娱乐大众,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特征。中世纪早期的文学,除了这些比较原始的诗句外,还有维京战争中的诗歌。这时期的诗歌押韵的手法使用的非常频繁,对于画面和现象的描绘非常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战争的危机感。在这段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大多是忧郁和焦虑,这种主题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影响了后期英语文学的创作,后期的英语文学创作包括前浪漫主义、哥特小说以及近代浪漫主义等都可以找到忧郁这一主题的影子。另外,古代英语还有宗教诗和世俗诗之分,这两种体裁在特征上来看也是有区别的。

2、中世纪英语文学

自从十三世纪早期英格兰实现独立,英语这门语言才开始其真正的转变。在当时,诺曼人进入到英格兰的主流文化当中,在社会下层法语也广为流传,这使得古代英语的许多语法和词汇都有所改变。中世纪的末期,英语文学的主题有所改变,变成了骑士爱情故事,这种具有浪漫主义题材的作品逐渐流入英格兰,作品以散文和韵文的形式为主。中世纪时期的英语文学具有浪漫而又多情的特点,内容则多包含有宗教寓意,亚瑟王时期的背景,以及行侠仗义的骑士举止等。

3、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文学

随着1476年的印刷机进入英国,英语中的白话文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变化对于英语文学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英语文学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特点逐渐显现出不同。就伊丽莎白时期来说,英格兰社会由动荡和不安的时期发展成为为强大和富有的英格兰“黄金时代”,英语文学也在这一时期盛极一时。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的前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因此,在戏剧方面,英语文学的表现出的特征主要是对暴力的残酷和人们的恐惧的描写,英语文学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一个宣泄感情的媒介。至于在16世纪末期诗歌方面,英语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使用大量典故并且语言复杂精美,耐人寻味。

4、新古典主义英语文学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英语文学,诗歌上的特征主要是古典,小说上的特征主要是现实。直到18世纪,在英国,小说才开始流行。在当时,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讽刺整个英国社会以及英国政府的荒诞和可笑,揭露人类社会的各种弊端和陋习。到后来,英语文学逐渐的衍生出许多的文学风格,如浪漫主义、享乐主义、现实主义和感伤主义等。

文学是语言的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哪个地区的作品,都是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通过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展现给读者的,作为读者,弄清楚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是个很好的窗口,简洁精练,有利于读者在第一时间把握文章的线索,是读者掌握作品基调和主要内容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当代英语文学作品的特点

文学的出现标志着一门语言的成熟,作为一种高于一般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功夫,更多的是对于文化背景的融入。在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体会时,要对作品的时代社会背景有所了解,从字里行间的体会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书名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点进行分析:

1、意象性特征

文学作品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主要是在其由语言创设出来的虚构的世界里,任何戏剧性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背景叙述、情绪渲染、思想鼓动和形象塑造等语言艺术发生,从而满足人们虚无、快乐和悲伤的想象。意象性是文学作品语言的最基本特征。意象派所研究的内容是一种意象,通过对简单而平凡的一项进行情感的寄托,或者是表达一种美。意象派出现于19世纪,以庞德为领军人物。这位大家最出名的描绘的意象诗歌《在地铁站内》中,将“人群中的鬼影”比喻为在“潮湿且漆黑的枝桠上盛开的花”,短短几句话,就将一种决绝的美丽展现的淋漓尽致。意象派的诗歌创作原则有单一意象、用词简洁有力和以音乐感来取代传统的韵律结构三个原则。在英国诗人雪莱的著名诗歌《西风颂》中,通过描写西风吹过山川和平原,掠过大西洋的上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诗的题目上,就能想象出西风过境时万物的模样,落叶凋零、海浪翻涌、雷雨倾盆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西风的艳羡。因此,在诗歌的结尾,诗人才会呐喊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句,朗朗上口,读起来铿锵有力,充满力量。

2、生动性特征

生动性,通俗地说就是生动传神、活灵活现,或者说是将虚构世界里的东西写活了,达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就十分生动形象,如悲情的孤儿奥利佛,正人君子布朗诺,唯利是图的盗窃团伙费金以及好心人梅丽等。狄更斯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其对于人物的塑造,使得整个小说都更加的富有张力,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和职业都可以映射出当时伦敦社会的整个风貌。

另一个使用生动语言描写背景和人物刻画的著名作家福克纳,在其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创造出了一个叫做Yoknapatawpha的小城,所有的故事情节均在这里展开,对城镇的地理特征,小城人民的生活琐事以及风俗习惯等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仿佛这个小城真的存在一样。这与马克吐温所倡导的“本土主义”和“地方色彩主义”不谋而合,例如最有名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历险记》。地方色彩主义是指在小说创作的初始阶段,构建出一个具有特色的小城,这种背景刻画手法,不论是对于整个文学作品的发展还是对于读者对作品的融入,都是大有裨益的。

3、情感性特征

文学作品的出现就是为了寄托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或悲苦、或虚无、或兴喜、或激昂,都是通过文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以荒诞派感伤主义先驱托马斯格雷的《乡村教堂内的挽歌》为例,读者可以从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怀古伤今的文字中体会到一种虚无和空洞的情感,再比如美国作家安德森的《小镇畸人》这篇小说,从一个精神病人的角度来观察整个小镇,不区分大小写,标点符号的省略等,都表现了这个小镇的混乱和无助。此外,弥尔顿的《失乐园》、斯宾塞的《Areopagetica》、沃兹华斯的《独自漫步云端》、济慈的《夜莺颂》等,这些诗歌的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和普通,但是他们通过将情感寄托在这些诗歌中,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表现出自己想说的话,正式情感性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三、英语文学作品书名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熟悉英语文学的作者都应该知道,19世纪著名小说家萨克雷有部小说叫《Vanity Fair》(即《名利场》),无独有偶,在更早的17世纪有位著名的神学家约翰·班扬,在他的《The Pilgrim’s Progress》一书中,其中有一章的名字也叫做《Vanity Fair》,那么这两者有什么渊源和联系呢?这还得从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莱文化和以古希腊神话为代表的罗马文化讲起。

约翰·班扬的《名利场》,是英国史上最为有名的寓言式文学作品。《VanityFair》的渊源最早可以追述到圣经中去。《圣经》旧约有一卷叫传道书的书,这卷书表现了一切皆虚幻的观点,这与圣经中的普遍思想在有些方面不一样甚至互相矛盾,例如在内容上流露出的对人生持有的悲观的看法,鼓励人们及时行乐,但同时也不能将享乐当作人生的目的,正如古人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传道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生是虚幻的观点,与佛教“四大皆空”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佛家讲究的是看淡人世间的一切,将名利和欲念等都看淡了,面壁向佛,得到对于禅宗的了悟,做到“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最终修成正果。圣经旧约中传道书这一书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影响当然不仅仅是班扬和萨克雷的《VanityFair》这两部书。

西方文化另一大渊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ULYSSES》的故事深入人心,也是对以古罗马神话为代表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发展。《ULYSSES》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影响着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以此为题材的英语文学作品。

在西方文化中,荷马史诗的地位尤其突出。荷马史诗第一部作品名字是《ILIAD》,第二部是《ODYSSEY》。ULYSSES是ODYSSEY的罗马名字,后世的作品中以ULYSSES为名的有很多,如但丁就有一篇名为《ULYSSES》的诗剧。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ULYSSES》也非常著名,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与古希腊神话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这部小说中运用的典故则是ULYSSES式的。

除了从两希文化传统两方面来对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西方文化进行解读,还可以从书名本身的意义上来看,例如修辞手法压头韵等,代表的有《Pride and Prejudice》、《Sense and Sensibility》等,可以使读者读起来感觉余韵十足,一气呵成。

三、结束语

国外英语文学作品,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其特征和意义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英语文学作品,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例如,英语文学作品在古代英语中,主要分为宗教诗歌和世俗诗歌,主题大多为忧郁和焦虑。中世纪英语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是浪漫和多情。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主要是大量使用典故、语言特征是复杂精美。至于新古典主义时期,诗歌和小说的风格又不一致。英语文学语言特征还有意象性、生动性和情感性等,掌握了这些特征,有利于读者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书名的解读,从而达到品味西方文化的目的。当然,本文在对英语文学作品书名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解读时,仅仅就两希文化渊源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影响进行了探讨,更加深入的研究还是有待进行。

[1]朱锦锐.透视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

[2]沈海英.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时代文学,2014(4).

[3]欧光安,胡毅.从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书名管窥西方文化[J].科技信息,2012(4).

[4]陈莉.国外英语文学的特征及其意义[J].芒种, 2012(3).

I06

A

1009-8534(2015)02-0048-03

2015-2-1

张音(1980.8-),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书名文学作品诗歌
诗歌不除外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诗歌岛·八面来风
完整的书名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