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动机制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研究

2015-04-10 12:51周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周欢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000)

运用互动机制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研究

周欢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00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并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互动机制的思政教育理论为支撑,主要就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当前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效率。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有效性

高职院校来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优秀人才,不仅要求专业能力强,还要求思想素质高。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成效却不很理想,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有待很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确保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有一个较大幅度地提升,从而成为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推动国家更好地建设与发展。

一、互动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1、互动机制是学生内在的人性要求

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具备着人的基本属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期望值影响满意度,随着满意度的不断降低,理想和希望便会逐渐消亡。“教育人”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宗旨,要求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着眼于教育质量与人性需求相吻合、着眼于和谐教育和健康发展相吻合。从生理需要、安全感、社交欲到自尊的需要,再到自我价值的追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矫治恶习,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生存技能,实现自身价值,感受成就欲和荣誉感。

2、互动机制是落实首要标准的具体实践

随着高职院校现实“支付能力”的增加,长期从应然权利或道德权利的角度界定学生法定权力范围的思维定势逐步被打破,学校的教育关系也渐归理性,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呼声越来越高,体现出了民主务实精神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增强趋势。学校惩罚与教育功能的价值追求,也要求注重教育过程中教育与学生权利的基本对称性,有效约束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自由设定课程内容的权利,对学生的合理想法给予重视和宽容。

二、互动机制的现实价值

1、保障学校秩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文明教育与和谐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终极价值,其互动机制既是保持其良好运行的公平机制,也是获得学生信赖的基础平台。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价值与尊严、生存与生活、命运与前途,对学生的正当权利给予充分的保障。同时,能够洞察学生的不良苗头于毫末,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潜伏的违规问题,以求在教育学生的宗旨下,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2、优化教育环境,净化学生心灵

随着学生法制意识的提高,不少学生既希望能与教师敞开心扉交流,又希望有效保障合理维权。在互动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往,及时发现其不良生活习惯、疾病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有效进行治疗或矫治,并充分考虑其合理需求。既能缓和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也能为改善教师思政教育形象、提升教育改造质量,营造良好氛围。

3、彰显教育理念,确保思政教育的公正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不仅是酝酿文明教育的过程,也是灌输科学教育思想、体现公正效率价值的过程。以互动为纽带,审视和归集多方建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能让他们充分享受合法的权利、保障和处遇,最终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宪法精神。

4、增强教育力度,追求教育认同

通过为学生提供交流以及情感宣泄的平台,既抑制了学生对一些公权利的越界和滥用,也缓解了学生的对立情绪,达到教育认同的目的,进一步激发教育和学生思政学习的热情。

三、互动机制的构想

1、选准互动的切入点

学生的教育的过程分为认错、知错、悔错和赎错四个阶段,并分别代表不同的教育水平。当学生经过阶段性互动作用或强制性措施取得进步时,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欣赏其学习成绩。当学生意识到教师赞许其进步,将会受到鼓舞和激励。如果教师忽视这点,学生就会有教师对他进步不感兴趣的错觉,极易挫伤改造积极性和自信心,产生“只有我犯错误时,教师才会注意到我”的想法,这样,就会导致互动失败,学生的思政教育表现必然返回到从前状态。为此,要对学生的进步密切关注,并协调好精神、情感、行为在和谐教育中的统一;要鼓励学生保持进步,给予真诚的表扬,不断强化其自尊心。

2、把握好互动过程的技巧

就是坚持三个不要:不要在互动中一味否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育的初级阶段提出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失去了在希望中教育提高的奔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忘了你的表扬,而只记住你要求他提高能力;不要让学生感觉不努力和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获得的评价都是一样的;不要在互动中时时制造让学生沮丧的事情。认为学生不打不骂就不老实,教师个人的威信就难以树立,从而使学生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人为制造教师与学生矛盾对立,使教育改造效果物极必反。

3、做好学生群体性互动

如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宿舍中实行5A级宿舍升级达标活动,以宿舍为单位,将教育质量、安全与荣誉和考核奖励紧紧捆在一起,使同一班集体的学生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起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联动、班级间脉动的良性动态效应,这一做法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起到了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积极作用。解决了过去仅靠联组互动责任心不强、互动面较窄、甚至相互包庇的问题,达到以群体互动为核心,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效果。等级评定每年互动一次,每月都有互动选项,并实行透明管理,确保了互动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可信度。

四、互动机制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对策分析

1、对差生从“水桶原理”入手,提升矫正质量

在学生行为养成中,对不良习惯,要因势利导,透彻分析学生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引导学生自我纠错,激励学生自觉寻找克服不良习惯的办法。

“水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水桶原理”植入矫正技术中可得出两个推论:其一,只有落后学生都积极改正了,采用的矫正技术才称得上“灵丹妙药”。其二,最落后学生的矫正程度,代表了一个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因此说,在对落后学生的矫正中,要想方设法调动所有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习积极性。尤其要注重对“短木板”学生的开发,这样就可以使“短木板”慢慢变长。决不能把“长木板”和“短木板”简单地对立起来。况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木板”,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地歧视他,不如发挥他的长处,帮助他清醒的认识自己,判断自己,了解自己,在补齐不良习惯这块“短板”的同时发扬自己的优点,让纠错的盾牌与发扬优点的利剑融合成新生的坦途。

2、对中等生在教育上要激活思变雄心,推动量变到质变的进程

在教育中,教师往往过多关注问题多或表现良好的学生,忽视表现一般的学生。然而,表现中间性的学生,恰恰是改造群体的中坚力量。如果疏于对这个群体的教育与矫正,就会滋生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安逸情绪,就意味着中间层学生积极性的普遍性降低。长此以往,就会毒化教育的大好局面。具体讲:一是要使学生感知被认可或赞赏。这个过程要具体而不是泛泛的说法。例如“某某,干得不错”。虽是赞赏,但远远不够。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受表扬了。不仅知道做到何种程度可以得到表扬,还要知道其他工作达到这个水平,也会受表扬。如果学生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成绩,在表扬成绩的同时也应该表扬这种努力。二是指出这些成绩对所在班级中甚至学校起到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在寻求同等的尊重,学生得知受到称赞的成绩对整体如此重要,就等于肯定了他的价值和尊重了他的自尊心。如可能,应具体说明个人能力是如何影响集体生活秩序和学习效率的,表明赞扬是诚挚的。三是采取科学的认可和欣赏方式。即使仅仅是一句表扬或欣赏的话,也要尽量具体化,不做作或者失去诚意。

3、对先进学生,在教育上要恪守“火炉法则”,防止“推恩令”现象的发生我们对先进学生的管教过程中,往往相对比较宽松,所以在现实教育中,这个层面的学生日积月累往往产生了优越感,“火炉法则”就是规则放在那里,不会顾及触摸者的身份,谁摸烫谁,而且立即处罚,没有下不为例。在对先进学生教育中植入此规则,就能给教育技术带来四点帮助:第一,警示性:制度就是规范,对先进学生与其它学生一视同仁,起到了事前约束警示与预防作用。第二,及时性:违背制度,即使这个层面的学生也要立马惩处,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必然性:违背制度必然会承担相应的后果,不会因以前学习成绩突出而袒护今天的改造过失,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第四,平等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先进学生违反了制度,也会受到相应的惩戒。从这四点来看,对于制度的公平公正,教育和规劝先进学生确有必要,但还应与“严厉的惩罚”相结合,方能产生“治标”的同时,凸显“治本”的效果。

结语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老师要充分运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利用QQ、短信、微信、贴吧、论坛等工具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回答学生提问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人文、社科方面的比赛。形成人机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老师互动的局面。最后,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交流体验、学习能力、协作精神等。通过使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确保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1]李俊平.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3.

[2]陆培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刘芳.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李春民.新升格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2.

G641

A

1009-8534(2015)02-0079-02

2014-12-15

周欢(1988年8月—)女,湖北武汉市人,初级,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