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

2015-04-10 12:51王利群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导师研究生

王利群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1)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

王利群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1)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道德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如何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在学术道德方面失范的表现,剖析了成因,并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策略。

研究生 学术诚信 道德研究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研主体从事科研活动时所应该坚持的各种价值理念和共同遵守的研究范式及研究规则。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对形成正确科研理念和良好的学风,提高科研主体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科研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作为未来科研领域重要力量的研究生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之中,同样也经受着新形势带来的新考验。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氛围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重要保障。而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不良因素的熏染,一些研究生由于自身学术道德修养不高,学术道德教育不到位,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1],学术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出现。考试作弊,学术论文抄袭、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未参加研究而在他人学术成果中署名等不端行为都有出现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事例中[2]。这些失范现象应当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道德研究更应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

1、轻视课程学习,无视考试纪律

在高校的学生培养中,专业课程学习与课程考核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本科生阶段,高校以及学生对这两个环节都较为重视。但是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情况则大为不同。一部分的研究生都将上课和考试视为次要部分,而把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作为学习工作的首位,甚至部分导师也默认学生的此种观点和行为。这种“不言传的默契”将原本应为一体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科研实验分开来对待。轻视课程学习导致研究生的专业课基础不扎实,研究生对待考试敷衍了事,很多研究生在考试时无视考场纪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课程考核的初衷是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成果,但由于学生的不认真对待,使考场变成了学术道德失范的“现场”。

2、学术论文剽窃抄袭,学位论文粗制滥造

发表学术论文是研究生们面临的主要压力,目前高校现行的一些学术成果的量化评价机制更是加大了这种压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存在一定的自主性,这要求他们除了要有潜心科研的决心之外,更要有一定的自觉自律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多数的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是因为高学历能够成为自己步入社会的金字招牌。只有少数研究生怀揣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的远大抱负而读研。基于这些原因,部分研究生急于成才,为了又多又快地发表学术论文而对待科研成果不严谨,做出修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丢失了原本应有的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精神。

对于学位论文,粗制滥造的现象也更为普遍。毕业前夕,研究生们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基本很少有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位论文的撰写中,再加之本身一部分研究生就没有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研究生生活,之前几年并没有真正的科研成果积累,东拼西凑完成毕业论文是唯一的办法。

二、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

1、科研压力大,急功近利

受当前社会诚信体系缺失、学术研究功利化、社会竞争激烈等社会形势的影响,研究生压力越来越大,急功近利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高校的学术环境和研究生的三观产生强烈的冲击[3]。部分研究生科研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也有些缺乏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意图通过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来尽快取得学术成果从而便捷地完成学业获取荣誉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赢得最大的收益[4]。他们为谋求一己私利,弄虚作假,对于别人提出的观点自己假作修饰,在没有足够科学严谨的证据之下就进行发表,鱼目混珠。研究生科研活动繁忙,学术论文压力大,为了应付学业任务,学术论文剽窃抄袭,学位论文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之类的现象,就日益增多了。

2、教育引导不到位,导师指导不够严谨

研究生的生源情况复杂,职业规划趋于多样化,有的研究生乐于潜心科研,抱负远大;也有部分研究生只为一纸文凭,选择读研“镀金”。高校学术道德教育应该作为广大师生广泛参与、形式多样、持续进行的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研究生学习始终。对于大多数的高校,学术道德方面教育形式单一,投入力度不足,大部分学术道德教育几乎都集中在开学初期集体辅导。刚入学的学生都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这时候组织学习辅导,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另外集体辅导的形式本身就会带给学生一种不重视的误导,老师也顾不到每一位学生,对待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模式,大部分研究生只会把学术规范入学教育当成一种过场,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认识模糊。另外在导师方面,有部分导师只注重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量,平时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引导不到位。甚至有部分导师自身存在学术道德失范,从而助长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

3、研究生创新意识不强,钻研精神不够

研究生必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不论对于社会科学进步还是研究生自身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研究生没有脚踏实地钻研学术的精神,科研创新意识不强。为了尽快发表文章,很多人都是生搬硬套他人的研究方法,不求质量,只求速度。甚至部分研究生选择走“捷径”,将他人的思路甚至是他人成果利用“文字技巧”变为自己的成果,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小有盛行。

4、学术监督机制不健全,学术评价机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缺乏一定道德规范制度,缺乏相关学术规范的牵制,管理措施不完善。在奖惩方面,规范不够具体,执行力度不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与认定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当前高校的各种学术评定,评奖评优都偏重于以学术论文发表数目为标准,评价体系较为单一。这种更多以量化考核为主,思想道德考核较为弱化的评价体系,也促使部分学术道德意识淡薄的研究生,没有秉着对科学负责的态度,在没有保证自己成果可信性的情况下,就发表无质量的学术论文,以达一己私利。

三、应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对策

1、研究生加强自身学术道德修养

学术道德修养是个人学术品德和品质品格的一种体现。研究生不仅要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自身的学术素质的养成。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在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时,要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剽窃、不抄袭。在做人上,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远离投机取巧的不良风气,为净化学术环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落实学术道德规范

国家现行的学术道德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已经针对学术活动做出了具体要求,高校应该以这些规范为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普及学术规范的相关知识,强化学术道德规范意识,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出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评审、编辑发表等环节的学术规范和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比如,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与完善外部监督审核制度,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等。并且我们应当结合本单位专业特点,定期组织研究生学习学术规范,适当摆出学术失范的反面典型来警示研究生。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生学习学术道德规范,还能够让他们自觉地将这种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的科学研究当中,尊重学术成果的科学性、原创性。

3、导师以身示范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学术活动的组织包括讨论、调研之中导师自身的学术行为,甚至导师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都将对其所带研究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导师本身对待学术活动必须严肃认真,坚持原则,同时导师应以学术追求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不断增强自身学术能力,提高指导水平[3]。导师应从思想、言语、行动上对研究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对于学生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应当及时教育帮助,教导研究生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负责。另外,对学术不端行为可建立研究生和导师双重责任制,一旦出现学术失范问题要追究导师的连带责任,以此督促导师发挥关键的道德引领作用[5]。

4、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学术评价制度

建立良好科学的学术奖励机制和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有想法,敢于创新的研究生高校应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学生推陈出新。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被建立起来,剽窃抄袭的学术不端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被避免。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设立论文质量评估机构,时刻监督督促研究生注重学术论文质量,不单以数量论“成败”,更要以质量论“英雄”,数量和质量并重。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为重点的研究生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必须多管齐下,积极培育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术诚信,净化学术科研环境。总而言之,高校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任重道远,高校必须从最基本的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抓起,同时在管理监督制度、学术评价体系、研究生培养方式等方面大下功夫,惩防并举,努力为学术界营造健康纯净的科研环境。

[1]赵琴琴.学术道德建设刍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3):199-202.

[2]马建国,高明磊.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及解决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7):166-169.

[3]房三虎,赵凤.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9):58-59.

[4]顾越桦.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6):59-63.

[5]李天一,曾志英.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长效机制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1年1月号中旬刊:181-183.

G643.0

A

1009-8534(2015)02-0113-02

2015-1-18

王利群(1961-),吉林长春,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导师研究生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第9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