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的终身教育

2015-04-10 12:51杨山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视域

杨山杉

(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州450000)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的终身教育

杨山杉

(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州450000)

本文探析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终身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国际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可借鉴的方法。

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 构建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拓宽终身教育学习通道”“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化、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具体要求。

一、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终身教育的界定

美国著名新理性主义教育家罗伯特˙哈钦斯于1968年最早提出“学习化社会”,罗伯特˙哈钦斯出版了一部在成人教育领域引起轰动的著作——《学习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他认为:“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足够的。除此之外,还应该以成人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依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更以此制度来促进目的的实现,而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及成功的社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必然离不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与要求,同时更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贯穿整个终身教育始终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其核心的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体制化的学习服务,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综合素质、工作效率以及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从而推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某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型社会,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建立起适应其要求的终身教育服务制度,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终身教育制度,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型社会。

二、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

首先,知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知识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知识的价值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显著。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合还要多。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直到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接受终身教育,进行终身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激烈地竞争所淘汰。

其次,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个人的最高追求就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是因为当前人们所在的工作场所和社会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这些不仅仅要求人们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身现有知识的能力,而且对个人的素质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例如:劳动者对学习新技能、新事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工作岗位的适应与应变能力,创造与革新的精神和能力等等,这些都在成为对现在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迫切地需要建立学习型社会下的终身教育体系,从而推动教育模式、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其三,适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式向集约经营增长的转变,正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这决定性因素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途径。所以,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并切实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型社会下的终身教育制度,完善各级各类终身教育体系。

其四,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差距。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究其根源,是因为“知识差距”、“教育差距”的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享有的知识资源与获得的教育机会的差距”。所以,应该发挥政府职能,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教育机会均等,而切实落实这项目标的最主要举措就是建立健全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制度,努力为全社会成员自身能够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的学习条件,进而引导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其五,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应该是对现有知识以及前沿成果的消化、吸收、继承、转化的创新。因此,只有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及完善终身教育制度,让社会全体成员将学习作为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国民素质才会得到普遍的提高,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文明风气,创新才会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创新。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将会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物质文明建设最终成就;而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科学文化水平都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得以逐渐地提升;对于社会政治文明建设而言,只有通过学习,人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进而加快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三、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终身教育所取得的成就

第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互联网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正是在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中国网民的数量日益剧增,数量巨大的网名正是正在接受数字化教育或潜在的人群。

第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初现成效。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而现代远程教育也能够凭借先进的技术、远程传递等各种优势,而这些不仅仅能够在教育领域受到特别的重视,同样也将会在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进程中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第三,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为终身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这些来自家庭、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支持,是构成我国成人教育的重要社会环境和充足的条件。

(二)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终身教育遇到的挑战

我国的终身教育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的距离。因此,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财政紧张的巨大压力下,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我国人口数量大,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构建学习型社会压力大。我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受教育人口数量少和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这两个方面。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接受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人口不足2.6亿,7.5亿的劳动力拥有较低的学历。根据下表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比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低了将近4年。这样的现实情况会严重制约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完善。

2、我国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冲击以及失业压力。我国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变增加了摩擦性失业,所以劳动力接受培训必然会成为失业者再就业的先决条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工需要进行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因此,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社会压力、缓冲社会相关矛盾,并且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输送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3、我国传统型教育体制难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供需矛盾出现结构性的矛盾,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竞争,高等院校未能为企业提供适用性、技能性的高素质劳动力。为此,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4、我国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我国建立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终身教育体系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反映来看,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劳动力教育水平状况,我国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给学习资源共享带来了较多的困难。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要求我们大力扶持远程网络教育,这样能够为我国落后地区提供低成本和便捷的服务,从而使终身教育体系具有更强的辐射力。

四、国际社会创建学习社会视域下终身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加以政策化和制度化。法国建立了一整套严密而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逐步制定的有关终身教育的法规。日本在引进终身教育的理念之后,便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鼓励民间文教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央、地方的终身教育的审议机构等方面做出规定。在美国,《终身学习法》的制定与颁布,显示了美国联邦政府对学习终身化政策的高度重视与决心。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已有的教学体系,发展终身教育的网络平台,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在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的年度计划拨款就达一千万澳元,鼓励和支持45岁以上的人们学习IT技术。为保障全民的终身学习的权利,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社会所有相关部门或组织间的协调与配合,建立终身学习的信息服务系统,加大相关学习经费的投入力度。

结合我们国家当前终身教育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努力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从而不断地丰富、完善自身终身教育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应该首先,加强落实终身教育立法,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其次,努力建立健全能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终身教育的网络技术。最后,建立健全终身教育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只有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终身教育体系。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第2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3]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43.

[4]戴尔·申克.韦小满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7.

[5]刘艳艳.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初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7.

G720

A

1009-8534(2015)02-0117-02

2015-2-21

杨山杉(1989—)女,河南郑州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型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