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赋校注》对杨修《出征赋》的误释

2015-04-10 17:0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临淄曹冲杨修

高 畅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文法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全汉赋校注》对杨修《出征赋》的误释

高 畅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文法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费振纲先生认为杨修的《出征赋》“或隐含着曹植见宠日衰”之意。但实际上在此赋创作的建安十九年,曹植不仅没有见宠日衰,反而正处于得宠之际。杨修在《出征赋》中赞叹了曹植出色的政治才干以及对父亲曹操的忠孝之心。

曹植;曹操;杨修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曹植的《东征赋》写的便是这次征战。杨修的《出征赋》则是附和曹植的同题之作,其中有这样四句:

公命临淄,守于邺都。侯怀大舜,乃号乃謩。茂国事之是勉兮,叹经时而离居。企观爱之偏处兮,独搔首於城隅。

费振纲先生在《全汉赋校注》中认为“此或隐含着曹植见宠日衰”[1]1023。该论值得推敲。此时曹植是否已经失宠呢?探讨曹植在建安十九年的境遇,首先要了解他得宠与盛宠的大致时段,其次要审读曹植的同题之作以检视费氏误释之处,这样才能正确诠释《出征赋》。

遍查史料得知,曹操最中意的继承人最初并不是曹植而是曹冲。曹冲 “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2]433,且其“仁爱识达”,能够细辨刑者冤情,为因小错而触罪的勤吏陈情于太祖,“故特见宠异”。“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2]434。建安十三年,曹冲生病,曹操“亲为请命,及亡,哀甚”。在曹冲还未成年(《曹仓舒诔》谓其“童子”)时便打算立为继承人,可见曹操对曹冲的期望之高。如果不是早夭,他很有可能越过兄长们成为曹操的继承人。曹丕看来是很清楚这点,他常说“若使仓舒(曹冲)在,我亦无天下”。他在曹冲夭亡后去安慰悲伤欲绝的曹操,后者竟毫不留情面地告之“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值得注意的是,“汝曹”不仅指曹丕,也包括曹植在内的其他曹氏子弟。曹植虽然比曹冲大四岁,但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的注意力、称赞、喜爱之情却一直集中在幼弟身上。因此到建安十三年曹冲去世为止,他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宠爱。这在史料中有所反映:“(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请)人邪?”[2]416说明曹操对曹植出众的文采略感惊讶,但并未就此对其高看一等,甚至还有所怀疑。直到建安十五年冬,铜雀台新成,“(曹操) 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2]416。此时距曹冲夭亡已有两年之久,曹操渐渐走出了爱子兼优秀继承人早夭的伤痛中,再觅嗣子的念头悄然升起。曹植适时恰当地展示了自己的文采,终于引起了父亲的注意,并在以后“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2]416,在建安十六年正月被封为平原侯。

此时的曹植无疑是很受曹操宠爱的,但在立嗣问题上却未必占据上风。曹操作为一个优秀、老练的政治家,选择继承人的标准定位于有无政治才干上,而非文章写得漂亮与否。中意曹冲也是因其早慧,所以绝不可能因为曹植文采出众就把事业传给他。在曹植封侯的建安十六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设置官署,成为丞相的副手。和曹植同时封侯的有范阳侯曹据,饶阳侯曹豹,都乡侯曹宇,西乡侯曹玹。除曹植外,其他四曹在汉魏政权中都未有建树,历史上也湮没无闻,可见四人才智平平。曹操对五人的同时分封很可能是他们均已成年。西汉“七国之乱”后,统治者开始不断削弱宗室权力,强化郡县。到东汉时,“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2]1014。可见,节制诸侯王的实权成为西汉中期以来统治者的共识。作为建安以来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亦很重视限制王子诸侯的权力。青龙二年(公元234年),魏明帝以玺书诏诫赵王曹干时指出“太祖受命创业,深睹治乱之源,鉴存亡之机,初封诸侯,训以恭慎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常称马援之遗诫,重诸侯宾客交通之禁,乃使与犯妖恶同”[2]437。因此,诸侯能够获得比较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如果不在政府任职,就并无多少实际权力,不过一富家翁而已,所以建安十六年的分封并非是曹植成为后嗣热门人选的佐证。反观曹操对曹丕的安排,命他为自己副手有着深刻的含义。汉制设五官、左、右三中郎将分统郎官,号为三署,三中郎将本侍卫之长,汉末虽已无三署郎,但这却是一个秩比两千石的行政职务,曹丕是以此名义为丞相之副,名正言顺地参与政事,在曹操出征时留守都城。他成为五官中郎将后,“天下向慕,宾客如云”[2]266。这都为其在后来争夺魏太子之位时亲礼大臣,赢得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曹丕的长子地位在曹操心中还是存在的,“很早就让他担任了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这样的重要职务,并且让他坐镇后方,经受了独自处理军机国务的实际锻炼”[3]26。两相比较,一个给了实权,光明正大地参政议政;一个虽被封赏了崇爵高禄但无实职,所以五官中郎将的授命实则表明曹操对曹丕颇为器重,是按照继承人的高标准来培养的。在《立太子令》中他很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告子文(曹彰字):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4]204。

虽然曹操重视对曹丕的培养,但内心却是偏爱曹植的。曹植某些性格与曹操相类,尤其是在生活方面。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2]38;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曹操出征时,曹丕兄弟送行,曹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2]454;曹丕站在那里“怅然自失”。曹植的才思敏捷使文才泱泱的曹操甚为喜爱,爱其文才故又爱其人,在感情上一直偏向曹植。建安十九年转封临淄亦是宠幸的表现,因为汉末三国时期临淄是魏国青州州治、齐郡郡治的所在地,其地位与平原不可同语。建安中,曹丕兄弟博延英儒,邯郸淳“博学有才章”,曹丕欲纳门下,恰曹植亦有意得之,曹操乃“遣淳诣植”。在曹昂、曹冲亡后,曹操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并着力培养其治国才干。曹操先后选择了邢顒、刘桢、应瑒、母丘俭、司马孚、邯郸淳、郑袤、徐干作为曹植的掾属。同时他也非常重视曹丕掾属的选拔,徐干、邢顒、应瑒、司马孚都先后成为曹丕的宾友。这种对曹丕兄弟的幕友进行“人才交流”的做法颇有意味。经历过众多政治风浪考验的曹操,可能是在故意延长考察兄弟能力和德行的时间,使他们各自砥砺,通过这些分别担任过两兄弟掾属的大臣的眼睛更公正地了解儿子们的德行操守和文才武略,以便选择出最佳继承人。

建安十九年曹操南征东吴,让曹植留守邺城,并下了一道意味深长的诫令遗植:“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为,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2]417曹植留守保护后方安全,肩负重要职责,曹操以自己的经历告诫曹植要勤加努力,可见对他寄予厚望。据张可礼先生的《三曹年谱》,曹操把邯郸淳送到曹植处当下属亦在此年[5]133。另《魏书·徐奕传》载:徐奕“为东曹属,丁仪等见宠于时,并害之,而奕终不为动”[2]284。张可礼先生考证出此时为建安二十一年,西曹掾丁仪用事,因正进宠而群下畏之。丁仪是曹植的党羽,他“与临淄侯亲善,数称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仪又共赞之”[2]420。曹丕衔恨在心,为魏王后,立即诛杀了丁仪。如果建安二十一年曹植已失宠,丁仪定要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至少不会如此飞扬跋扈,对徐奕等人“并害之”, 丁仪见宠于时从一侧面反映出当时曹植还是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可以确定曹植在建安十五年到建安二十一年期间一直是比较受宠的,而建安十九年恐怕不仅没有见宠日衰,而且恰恰相反,很可能是他最为得宠之际。

综上所述,费振纲先生认为写于建安十九年的《出征赋》或隐含了曹植宠衰的境况这一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他的根据主要是赋作中“叹经时而离居”里的“离居”,以及“企观爱之偏处兮”这句中的“偏处”二词。前词他释为“离开而别居”,后词则认为指“曹植因身为临淄侯,地处偏僻,远离朝廷”。费氏将“企观爱之偏处兮”断句为“企/观爱/之偏处兮”,认为“企”为“企盼”之意,“观爱”即“关爱”,此句为“盼望曹操能够关爱处于偏远的曹植”之意。但事实上,曹植并没有到封地就国,《临淄县志》载:“临淄侯曹植,武帝子,虽封侯,实未之国”[6]77。而曹丕即位后苛禁宗室的政策设计中,第一步是让宗室成员远离政治中心,遣“诸侯就国”,这都证明曹操在世时曹植并没有到封国就任。曹操一直在考查曹丕、曹植兄弟,当然也不可能让后者远离自己,到超出自己能够观察、教导的范围之外的地方去。实际上他在征战中常常让兄弟二人轮流留守都城,或同时从征。因此笔者以为,这里的“偏处”并非指曹植的封地临淄。该句的上文“侯怀大舜,乃号乃謩”强调了曹植像孝子大舜一样对曹操常有忠孝之心,留守邺城时能够发号施令,善于谋划,使国事有条不紊。杨修主要在称颂曹植对父亲的忠孝的品德和杰出的政治才华,既然上文讲了两点,那么下文“茂国事之是勉兮,叹经时而离居”应该还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前句仍说得是曹植自我砥砺,留守期间能够兴旺国事;后句则讲曹植感叹离开父亲一段时间后对父亲的思念,表达了他的忠孝之心。因此下句“企观爱之偏处兮,独搔首於城隅”从文意看应是接替“叹经时而离居”一句,重点强调自己独自留守邺城,不得与父亲相见的孤独与苦闷。这里的“离居”与“偏处”绝非指曹植失宠远离父亲到了封地,而指曹操离开邺城这个魏之中心将要到达的东隅的征战之地。对照曹植的《东征赋》,亦可看出杨修赋的本意。《东征赋》有辞曰:

登城隅之飞观兮,望六师之所营。幡旗转而心异兮,舟楫动而伤情。顾身微而任显兮,愧责重而命轻。嗟我愁其何为兮,心遥思而悬旌。

“任显”、“责重”表明曹植意识到留守邺城是一个光荣的职务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愁其何为”的并不是担心自己有负父望,而是惦念、担忧远方的父亲的安危,并用悬垂的旌旗在风中摇摆不定的姿态来形容自己情绪不宁之状。作为附和之作的杨修赋就是顺着曹植的意思在写,称赞他拥有担当重任的政治才干以及真诚忠孝的孺慕之情。

再看杨修赋中“企观爱之偏处兮,独搔首於城隅”一句,显然费振刚的断句、释义有误,应为“企观/爱之/偏处兮”。“企”在辞源中的解释是“踮起脚跟”。“企观”本义为踮脚而望,曹植赋中表明他登上了城楼飞观,远眺军营。“飞观”指高耸的宫阙,曹植的《杂诗》中亦有“飞观百余尺”的描述。因而“企观”有“登高望远”之意。后半句“爱之偏处兮,独搔首於城隅”则明显化用《诗经·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成句,“爱”通“薆”,隐藏,遮蔽之意。队伍已经远去,曹植踮起脚尖远眺处于僻处因而被掩藏遮蔽了的队伍及其中的父亲,不免感到担忧。不过,《静女》是一首描写男女青年约会的爱情诗,杨修用此典故称赞曹植对父亲的思念显然不甚恰当,所以,《出征赋》并不是一篇高明的赋作。

[1] 费振刚,仇仲谦.全汉赋校注[M].刘南平,校注.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 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

[3] 孙若风.高蹈人间——六朝文人心态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 傅亚庶 注译. 三曹诗文全集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5] 张可礼.三曹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3.

[6] 舒孝先 修,崔向谷 撰.民国临淄县志·1920年石印本影印[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袁培尧]

A Wrong Interpretation About Yangxiu’sFuofExpeditionfromCheckandAnnotateofFuofHanDynasty

GAO Chang

(HumanityScienceandLawDepartment,ZhenjiangCollege,Zhenjiang212003,China)

Fei Zhengang argues that there may be the implied meaningCaoZhigraduallylosthisfather’sfavorin the Yang Xiu’sFuofExpedition. But in the year of Jianan the nineteenth, which the article was created, Cao Zhi did not actually lose favor, but in favor of the time. Yang Xiu praised Cao Zhi’s outstanding political ability and his filial piety of heart to his father Cao Cao inFuofExpedition.

Cao Zhi; Yang Xiu; Cao Cao

2015-03-20

高 畅(1981- ),女,江苏镇江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文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I207

A

1671-8127(2015)04-0077-03

猜你喜欢
临淄曹冲杨修
曹冲为啥称象
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北贾枢纽立交段选线研究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富足繁华的第一大都会
真正的聪明人
聪明的小曹冲
杨修解字
“一合酥”续编
曹冲称象之后
丹漆纱和素麻:临淄齐故城出土纺织品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