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效应与思考

2015-04-10 17:0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我院科技大学生

赵 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效应与思考

赵 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科技创新工作课堂化、常态化、体系化是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技能、创新思维习惯的关键。科技创新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是促进学风建设、院风形成、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效途径。文章从建立激励机制、改进本科教学、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效应

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社会变革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青年工作时指出: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反映了党对青年大学生的希望和期许。一方面,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价值取向应与人生目标和时代相契合;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努力为创新型社会的形成注入生机。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怎么把复合型人才教育和社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就是高校必要的探索与实践。

一、 科技创新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科技创新工作课堂化

课堂教学永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因此,不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技能、创新思维习惯的关键。一方面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都设置有专门的集中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教育,每学期利用2周的时间开展此项工作。这些教育项目的内容分别是:新生成长研讨课、问卷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市场研究、论文写作等。这些教育项目的学分达到20学分,占总学分的12%还多。另一方面注重以研究和实践为基础的本科教学,在平常的教学中,为学生布置调研类课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强化对知识的运用。

(二)科技创新工作常态化

科技创新工作不是参加竞赛拿奖时很重要,没有竞赛时想不到,而是要放在培养创新人才这个更宽更长远的视角,把激发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注重环境与氛围的营造,注重覆盖面和影响力,注重师生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参与率。一是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每学年定期组织宣讲会、动员会,向学生宣传科技创新的理念和思想,普及科技创新知识和各种竞赛知识,交流参赛的经验和感受,并负责组织各种参赛团队;二是发挥网络的作用,创建项目交流群,如“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ERP沙盘模拟交流群等,并把历年的优秀作品放在共享群里供大家阅览;三是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举办学术活动月,邀请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开拓学术视野;四是发挥教师的作用,吸收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项目,在加强学生与教师课外交流和讨论中,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主动性;五是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践、项目实践等各种实践活动。

(三)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化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精心组织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提高科技创新作品的质量。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协调科技创新活动的各项工作。组建以教授、博士为成员的科技创新专家指导委员会,从课题确立、问卷设计、调研过程、数据收集与分析到论文撰写等进行全程指导。

制定指导教师激励政策,在政策上予以保障。我院制定的《科研奖励条例》中,规定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并对指导教师进行评先评优、表彰等精神鼓励,目前我院有十余名教师被授予省、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效应

一个好的微小机制,不因其小而不为,只要用心做好,正确引导,就会产生巨大效应。科技创新活动只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但在我院领导重视、教师热心、学生踊跃、组织到位,进而推进了各方面的工作,产生了科技创新工作的“蝴蝶效应”。

(一)科技创新活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目前,大学生实用主义流行,学习动力不足,“不挂课就行”在校园大有市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各种实际技能,科技创新又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诸多领域和学科知识的支撑,因此学生从最初的“好玩”到“越来越难”的参与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积累的不足,知识结构的欠缺,从而激发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重新认知,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下,我院优良学风得以传承,每年考研录取率都位于学校前列。

(二)科技创新活动的创造性、竞争性、社会性、价值性吸引青年、凝聚青年,促进青年发展,体现时代精神,有效地引领了院风

院风是院系的灵魂,院系整体的文化氛围、精神状态、行为风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我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及取得的成果,极大地引领鼓舞着学生,在此导向下,“科研热”“创新热”“考研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流,弱化了及时行乐、明星崇拜、网络沉迷等消极现象的影响,我院学生到毕业的时候几乎都参加过不同种类的科技创新竞赛,没参加过的同学视此为惭愧和遗憾之事。

(三)科技创新活动具有育人功能,培育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深入社会,广泛开展走访调研中,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地探寻和研究,促使学生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自觉培育“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求善”的人文精神,自觉把个人的理想和成长与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结合起来。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活动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丰富,创新人格得到启迪和历练,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成为学生就业求职时无形的资本。我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有的考上了硕士、博士,有的在求职时受到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前茅。

三、持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支撑。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能否可持续性地开展下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的保证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单靠高校个别院系开展,往往难以持久;单靠个别领导高度重视,也难免中途夭折。要形成系统的制度和机制。建立从大学生入学教育、兴趣引导、专业指导、社会调查、课题评定、入选上报等全链条的规范;建立校院范围的领导、宣传、奖励、激励机制,比如:与学分挂钩。教师处于科技创新工作引领者的地位,没有教师的指导,科技创新工作就举步维艰[1]140-142。因此,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科研奖励中要有政策保障,在评先评优中给予大力支持,培养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队伍,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发展。

(二)本科教学改革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的基础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是以跨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复合思维的结果。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既要突出专业特点又要淡化专业课程设置,鼓励学生专业间的相互渗透。二是要进行教学范式改革,由“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向“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开放多元转变,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方法[2]25-26,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的“我要”意识和主动精神。三是要丰富和深化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求证,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热情。

(三)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的核心

高校要给学生提供与社会建立广泛联系和合作的机会,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实践平台,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2]25-26,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变平面知识为立体能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性批判思维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术讨论,小到一个班一个组,更可以是一个宿舍,充分挖掘班级、宿舍育人的功能,由学生自己设计话题,自己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在论争中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促进思想的解放,促进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1] 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高校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2).

[2] 胡春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责任编辑 乐 知]

The Practice, Effect and Refl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ZHAO Hui

(SchoolofStatistics,He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Zhengzhou450000,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schools’ (departm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rom its classroom, normalization, systematization, etc.; and then the paper develops the effec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promoting study-style construction, school-ethos form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e end,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flection and elaboration on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improv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ster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etc.

colleg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actice; effect

2015-03-12

赵 辉(1968-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研究。

G645

A

1671-8127(2015)04-0130-03

猜你喜欢
我院科技大学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大学生之歌
科技在线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