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

2015-04-11 09:31江苏连云港市苍梧小学222006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2期
关键词:形体正方形观念

江苏连云港市苍梧小学(222006) 樊 伟

空间观念主要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从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为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几何探索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头脑中主动构建空间表象,夯实数学学习基础。

一、引导观察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几何形体大多是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运用自己丰富的感官,亲自去感知一下几何形体的大小、长短、厚薄等,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几何形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形状、特征等形成一个正确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如在“认识正方形”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折纸,笔者让学生拿出一个正方形纸,并且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让学生说说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各抒己见,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正方形有四条边,这四条边一样长。2.正方形有四个角,并且这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具有这些特征的图形是正方形。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笔者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物体中哪些是正方形的。有学生说方形小桌,有学生说数字魔方……由于学生初学正方形,对于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区别还分不清,于是,笔者让学生对这些物体与正方形纸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明白了这些物体不是正方形,但是其中的一个面是由正方形组成的。如此一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去观察、触摸,自行总结出正方形的特点,然后教师进行拓展,帮助学生逐步摆脱了用实物去辨别几何形体的困境,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动手操作,巩固空间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单靠观察、触摸,由于学生的感知较浅,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对几何形体特征等方面的感知就会更加深刻,有助于帮助学生牢固巩固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比较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笔者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借助手中的纸和笔画出各式各样的角,这些角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有的角大,有的角小;……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画的角用剪刀剪下来。剪下来以后,让学生把角的顶点对齐,角的另一条边重合,亲自尝试比较一下角的大小。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学生在头脑中就自然形成了一幅关于角的各种直观图,加深了对角大小的认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数学教学中,也是这样,要想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所形成与发展,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点拨、引导,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受更深刻,教学效果才更好。

三、引导主动想象,增强空间观念

想象,亦称想象力,是形成意象、知觉和概念的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空间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教师还要常常借助想象,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对空间的认识更全面。

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的“平移现象”时,笔者就充分借助了想象的教学策略。笔者是这样教学的: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孙悟空最擅长的就是一个筋斗云翻十万八千里。不光是孙悟空,有好多人或物都会突然出现在另一个地方,这就是平移。那么,如果把这个小亭子从左边移到右边(如下图所示),请你想象一下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会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小亭子移动的表象,经过想象,学生的空间观念更强了,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在遇到几何形体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猜你喜欢
形体正方形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剪正方形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健康观念治疗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