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杞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疾病验案5则

2015-04-15 23:45胡军
江苏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伤科小柴胡气滞

胡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施杞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疾病验案5则

胡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伤科疾病 小柴胡汤 验案

施杞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博览群书、治学严谨、学验俱丰,运用经方治疗伤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施杞教授,受益颇多。现将其运用小柴胡汤验案5则介绍如下。

1 头部受震

卢某,男,11岁。1998年1月6日初诊。

患儿玩耍时,被同学推倒,头部着地后昏迷被送院急诊处理,头颅CT检查示:顶叶皮层下积液 5mL,收入神经外科病房,昏迷 9h后清醒,头晕,欲呕,记忆丧失。经西药治疗3d后,病情稳定,记忆逐渐恢复,家属要求中药治疗。检查:肌力Ⅱ,病理反射阳性,舌苔薄黄腻、质偏紫,脉滑弦。诊断:脑外伤。辨证:气滞血瘀,痰瘀互阻。治则:疏肝行气,化瘀升清。以小柴胡汤加细辛化裁。处方:

软柴胡9g,姜半夏9g,淡黄芩9g,川黄连3g,炙黄芪4.5g,炙细辛4.5g,制地龙6g,当归尾9g,大川芎12g,赤白芍(各)9g,杜红花9g,单桃仁9g,广陈皮5g,炙甘草5g。常法煎服。

服用14剂后,诸恙均愈,记忆力恢复如常。

按:施教授认为,颅脑损伤,初期属轻伤者,多为气滞瘀阻,肝经不疏,肝气横逆,生火侮土而犯脾胃,导致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上蒙清窍。盖欲其升也,先以降之。方中柴胡有升清阳、降浊阴之功;黄芩、黄连清心散瘀;黄芪、当归、赤白芍、红花益气活血;细辛升散清阳,配半夏、陈皮行气化痰;地龙疏风醒脑。全方辛开苦降,疏肝通络,化瘀安脑。施教授“瘀阻经络,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为颅脑损伤后中医中药治疗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1]

2 胸胁挫伤

黄某,男,38岁。2008年12月8日初诊。

患者右胸肋陈旧内伤,病起于半年前,因负重跌扑,右胸肋受伤,当时虽觉痛而未加以医治,自愈后2个月,疼痛复发,经常胸闷掣痛,略拒按,外无显著征象,脉弦而微数。诊断:胸胁挫伤。辨证:气滞血瘀,气机失畅。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

柴胡9g,姜半夏9g,黄芩9g,制香附9g,当归9g,川芎12g,杜红花4.5g,青陈皮(各)6g,赤芍9g,前胡9g,旋覆花12g,炒枳壳9g,制大黄9g,炙甘草5g。14剂。常法煎服。

服药后,疼痛缓解,无其他不适。

按:该病例伤在胁肋之间,胁为肝之分野,“肝胆之经,俱行于肋下,经属厥阴少阳”,伤后气机阻滞膜络之间,而败血又必归于肝。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经脉“布胁肋……别贯膈,上注肺”,猝受跌扑,气失条达,血行瘀阻,故见胁痛等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木郁达之”。此症之用小柴胡汤,即为厥少二经引经之用。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当归、川芎、青皮、大黄活血通络,引瘀下行,黄芩清上焦之郁火,胸胁内伤,气机阻滞,气逆向上,气滞胁痛,施教授则以旋覆花消痰降气,常与前胡相配,以增强降气化痰之功效。这也体现了施教授多路分流调治疾病的思路。[2]

3 颈椎病

张某,女,49岁。2012年8月2日初诊。

患者有颈椎病史,颈项项滞时作,2天前头晕目眩伴耳鸣,甚则恶心呕吐,伴有头疼,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脉弦滑。诊断:颈椎病。辨证:气滞血瘀,痰瘀互阻。治则:活血理气,逐瘀化痰。予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

软柴胡9g,姜半夏9g,淡黄芩9g,全当归9g,赤白芍(各)9g,单桃仁9g,杜红花9g,大川芎12g,炒枳壳9g,炙甘草5g。7剂。常法煎服。

服药后,诸症缓解。

按:此症用小柴胡汤加减,施教授认为,椎动脉颈椎病属于“脉痹”范畴[3]。脉位于半表半里,同六经中的少阳之所相同,少阳主半表半里,为表里之枢纽,气机升降运行的通道。肝胆之火循经上扰清窍,而出现头晕头痛,口苦,咽干,目眩。椎动脉型颈椎病多由太阳表证之颈型颈椎病发展而来,表现出少阳经证,故以和解少阳之剂治之。

4 急性腰扭伤

唐某,男,65岁。2012年8月8日初诊。

腰痛1天,有急性扭伤史,酸胀挚痛,牵引少腹。检查:腰部及少腹部压痛,重按反痛加重,活动不利,舌红、苔薄,脉细。诊断:急性腰扭伤。辨证:气滞血瘀。治则:疏肝理气。以小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处方:

炒柴胡4.5g,淡黄芩9g,炒党参9g,当归9g,制香附9g,川楝子9g,陈橘核9g,炒川断9g,桑寄生12g,炙甘草5g。7剂。常法煎服。

服药后,症状痊愈。

按:该病例因积劳气滞,兼受寒湿,湿将化热,凝留厥阴、少阳,并及太阳。此症之用小柴胡汤,即薛己所说本方“治一切扑伤等症,因肝胆经火盛作痛”也。方中柴胡疏肝行气;黄芩清湿热;川楝子、香附、陈橘核理气,气行则血行;川断、桑寄生固真气之损;党参补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全方充分体现了施氏“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祛瘀通络,内外兼顾,重在脏腑,整体调治”的学术思想。[4]

5 膝骨关节炎

李某,女,46岁。2013年7月25日初诊。

右膝疼痛半年,近1月来加重,有膝关节外伤史。检查:右膝外形肿大,活动不利。外院X线摄片提示:膝关节呈轻度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尚可。检查:膝关节外侧压痛阳性,麦氏征阴性,舌苔薄腻,脉弦。诊断:膝骨关节炎(痹症)。辨证: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治则:益气化瘀,利水通络。处方:

软柴胡12g,姜半夏12g,淡黄芩9g,炙黄芪15g,白芍12g,汉防己15g,制苍术12g,川牛膝12g,全当归9g,仙灵脾15g,生薏苡仁15g,猪茯苓(各)12g,补骨脂12g,炙甘草5g。14剂。常法煎服。

服药后,诸症缓解。

按:肝主筋,膝为筋之府,筋不束骨,筋骨失养,从而加速了膝关节的退化导致膝关节出现酸痛、乏力症状。施教授结合大量临床实践,认为肝主筋失常是导致膝骨关节炎的重要因素[5]。肝主筋失常,软骨失养导致过早磨损、退行性变。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或疏肝,或缓肝,或清肝,其效果较单纯的滋补肾阳更优。方中柴胡疏肝,黄芪、白芍、苍术健脾益气,仙灵脾、补骨脂、川牛膝补益肝肾,猪苓、生薏苡仁利湿消肿。因药证合拍,患者诸症基本消除。

6 结语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证,“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耳聋,脉弦数者”。原文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肋下”,反映了其病机。“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施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小柴胡汤在伤科疾病中运用广泛,伤科疾病虽患于体表而病变实系内脏,小柴胡汤组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能枢转少阳之机,调节阴阳升降,通达内外气机。故凡临床病证,只要符合小柴胡汤证病机的,“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抓住主症,莫不奏效。

[1] 吴弢,崔全起,王拥军,等.瘀阻经络从肝论治:施杞临床学术思想撷要.中医文献杂志,1998(3):31

[2] 吴弢.施杞临床学术思想探析.中医文献杂志,1997(4):22

[3] 程少丹,王拥军,莫文,等.施杞运用六经辨证治疗颈椎病探微.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4):1

[4] 施杞工作室.施杞学术经验撷英.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10:49

[5] 李宁,王拥军.施杞从肝肾论治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杂志,2013,54(3):197

编辑:傅如海

R274.05

A

1672-397X(2015)02-0048-02

胡军(1966-),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骨伤科专业。Fanhu302@163.com

2014-09-04

猜你喜欢
伤科小柴胡气滞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严蔚冰“中医导引学”之伤科学术思想撮要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