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颜面部偏侧无汗症验案1则

2015-04-15 23:45张静宇
江苏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腠理泻法风池

张静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针刺治疗颜面部偏侧无汗症验案1则

张静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无汗症 颜面 针刺疗法 验案

笔者运用针刺治疗颜面部偏侧无汗症1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郭某,男,52岁,因“脑外伤后右侧颜面部无汗出2年余”于2013年7月15日前来就诊。

患者2年前脑外伤致脑出血(具体部位不详),继发右侧颜面部无汗液排出,全身、颈项及左侧颜面部汗出正常。2年来此症状未曾缓解,全身其他部位机能已恢复正常。诊见以任脉为界,左侧颜面部有些许汗珠流淌,右侧颜面部无汗,扪之干涩。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两寸脉略浮数。西医诊断为无汗症。证属营卫不和,腠理闭塞。治宜调和营卫,疏通经络。以针刺治之,取穴:合谷,复溜,太阳(右侧),下关(右侧),风池,内关,外关。操作:直刺双侧合谷,进针得气后,行捻转补法30s;直刺双侧复溜,进针得气后,行捻转泻法30s;患侧太阳透下关,行大幅度提插捻转1min;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双侧),进针得气后,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泻法30s;直刺双侧内关,进针得气后,行捻转补法30s;直刺双侧外关,进针得气后,行捻转泻法30s。留针30min,隔15min行针1次。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3次后,扪患者右侧颜面部已有潮湿感。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右侧颜面部已有正常汗出,与健侧相比所出汗量无异,遂停治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2 讨论

西医学认为无汗症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1]。中医学认为,无汗症多因汗源不足或腠理开阖失节所致,如《素问·调经论》曰“寒气独留于外……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故汗不得出。中医可通过滋养津液或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等法,来促进、恢复机体功能,效果较为显著。此病患就诊时正值暑热时节,颜面部汗出属正常现象,然其右侧颜面部无汗出且扪之干涩,结合苔脉可知此症属局部营卫不和,腠理闭塞。故治以调和营卫、疏通经络为法。合谷、复溜为治疗汗证的特效穴,正如《针灸大成·汗门》曰:“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且合谷为大肠经的原穴,《玉龙歌》云“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说明其对面部五官疾患有很好的功效。“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选用局部的太阳透下关以疏通经络,协调营卫,且太阳可宣阳疏表,以助汗液排泄。此例无汗症因脑外伤所致,风池位于头部,近部取穴,可疏调头部气机,通经活络。《素问·宣明五气》有“五脏化液,心为汗”之说,又《医经理解》曰:“外关……正与内关相通,手心主为阴血之关,手少阳为阳气之关也。”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于阴维脉,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通于阳维脉,故取内关补之,外关泻之,以调和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善用针者……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配穴方法,又窦汉卿在《针经指南·标幽赋》中指出:“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故合谷、复溜、风池、内关、外关均选取双侧穴位,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案选取经验效穴、局部穴位、邻近穴位及表里经配穴进行治疗,诸穴合用,则营卫调和,腠理开阖有度,络通汗出。

[1] 贾建平,陈生弟,主编.神经病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1

编辑:华 由 王沁凯

R255.905

A

1672-397X(2015)02-0058-01

张静宇(1987-),女,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方剂配伍规律研究。zhang_yu9316@163.com

2014-08-26

猜你喜欢
腠理泻法风池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太阳穴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墨风池诗词选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