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灸法内容初探

2015-04-15 23:45李晓宇黄作阵
江苏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普济施灸灸法

李晓宇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普济方》灸法内容初探

李晓宇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明代医书《普济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方书,其中所载灸法内容丰富,方法赅备,理法详悉,切合临床,资料本真,校勘蓝本,洵为明以前灸法集大成之著作,尤其具有文献研究的价值。

普济方 灸法 明代

《普济方》是由明初周定王朱橚主持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医书,是我国现存最大方书,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59年对《四库全书》本进行整理、校勘出版,其中卷409至卷424是针灸部分,共16卷。《普济方》中关于针灸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战国始直至明初的各种医著中有关的针灸内容,直接或者间接、部分或全部,它都有所收集”[1],保存了大量明以前散佚的文献,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近年来医学界对于灸法的发掘、应用还远远不够,《普济方》作为现存最大的综合性医书,其中的灸法内容最为丰富,不仅理论全面,而且方法详尽,本文仅就《普济方》中的灸法内容作初步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引起针灸界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1 内容丰富,方法赅备

灸法在《普济方》治疗篇中运用相当广泛,其特点如下。

1.1 多种灸法 《普济方》中卷417到424为针灸的治疗部分,其内容包括诸风、伤寒、妇科等,涉及内外妇儿各方面,且疾病下均有多种灸疗方法。其中隔物灸就有隔蒜灸、隔纸灸、附子饼灸、桃皮灸、商陆饼灸、甘遂灸、粪饼灸、斑蝥巴豆灸、麻花灸、苦瓤灸等。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民间灸法,使灸法内容更加完备。

1.2 针灸药并重 《千金方》中就有记载:“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而不药,药而不针,亦非良医也。”《普济方》比较推崇这一思想,在许多病的治疗处方上皆有体现。

1.3 小儿灸法 《普济方》中记载的小儿灸法内容相当丰富,指出“小儿之患详悉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药既无痊,全凭灸法”,精选小儿应验70多个穴位。并指出小儿灸法的灸量和注意事项,如“有疾不过七壮,背不过二七壮”。又云:“小儿艾炷如小麦大许,但三五壮而止。”此外还提到了灸节指根。

1.4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普济方》中记载的灸疗方面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如对中风病的介绍,提到若感到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兼手足麻木即是中风的先兆,应“速灸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七穴,艾炷如苍耳大,次序自上及下灸之,各灸三壮。足三里灸五壮,至随年壮乃止。大凡每遇春秋二时,可于此七穴时复灸之,以泄风气,可保无虞”。

2 理法详悉,切合临床

《普济方》中关于灸论的篇目很多,如“论邪入皮毛经络风冷热灸法”、“灸刺禁忌论”、“灸刺论”、“定灸多少法”、“点灸法”、“灸用火善恶补泻法”、“灸膏肓腧穴法”等,对灸法从灸用材料、制艾、点火、艾炷大小、壮数多少、灸治顺序、补泻、灸治宜忌、灸疮处理、灸后调摄等问题等进行探讨,论述较为全面。

2.1 艾灸用火 《普济方》引《明堂下经》:“古来用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所谓八木者:松、柏、竹、榆、桑、枣、柘、橘。还介绍了取火的方法,虽然这些取火方法我们现在临床上很少应用,但是给我们还原了古人施灸的情景。

2.2 施灸宜忌 穴位的位置受体位的影响,而灸疗效果的好坏,和取穴的准确与否关系很大,《普济方》中专论施灸时点穴与体位的关系,并引《千金方》、《明堂经》等文献,提出:“凡灸法,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须四体平直,毋令倾侧。”

2.3 施灸时机 人身与天地相应,施灸时要考虑自然对人体的影响,适时施灸。《普济方·候天色法》中提到:“凡点灸时,若值阴雾大起、风雪忽降、猛雨炎暑、雷电虹霓,临时且停,候待晴明,即再下火灸。”且指出灸时不得伤饱、大饥、饮酒大醉等;并引《千金方》指出了避人神的方法,人神即人身生气之所在,要注意保护,人神所在,不宜灸;介绍了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和针灸吉日。这些古老的方法现在大多已遗失或被忽略,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提高灸治的临床疗效。

2.4 施灸壮数和顺序 《普济方》对艾炷大小、壮数的掌握独尊《千金方》:“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少熟,亦不宜多……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时迁改,应机千变万化,难以一准耳。”关于施灸顺序,《普济方》引用文献论述:灸风者,从少至多;灸寒,宜从多至少。若有病先灸于上,后灸于下,先灸于少,后灸于多。“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则应酌情而施,不可拘泥。

2.5 宜灸穴和忌灸穴 “凡用灸刺……有偏宜灸者,若络却、玉枕、承灵、角孙、神道、膏肓、会阴、横骨、青灵渊等一十六穴是也……脑户、风府、哑门、承光、素髎、攒竹、睛明、迎香、头维、下关、脊中、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渊腋、少商、经渠、天府、阳池、地五会、阳关、伏兔之类,皆不可灸……”禁灸是有其道理的,但有些穴位,古人定之为禁忌,后世经临床应用,却取得了较为可靠的疗效,如灸少商治疗鼻衄、灸隐白治疗血崩、灸鸠尾治疗癫痫等,所以,对于前人的经验在汲取的同时需要不断地验证与发挥。

2.6 灸疮处理和灸后调摄 古代灸疗比较推崇瘢痕灸,“凡灸疮得脓增坏,其病乃出,疮不坏则病不除已。”《普济方》中收载《明堂灸经》、《资生经》中发灸疮的方法:“用赤皮葱三五茎,去其葱青于炉灰火中煨热,拍破,热熨灸疮十余遍,其疮三日自发立坏脓出即愈”;《资生经》中用“生麻油渍之或用皂角煎汤候冷频点,气血不足者亦补其气血”,还有各种淋洗灸疮和贴灸疮的方法。《普济方》中关于灸后调摄的内容很全面,如灸后饮食起居,“既灸,忌猪鱼热面、生动风冷物,鸡肉最毒,房劳尤当忌也。”“里下人灸后,亦忌饮水浆濯手足。”“其补养之道,宜食温软羹饭。勿令太饱,及饮啖生冷油腻黏滑、鸡猪鱼虾笋蕨、其他动气发风之物,并触冒风寒暑湿,勿以阳气乍盛辄犯房室。”

3 资料本真,校勘蓝本

中医古籍,卷帙浩繁,仅现存清以前的医籍就多达8000多种。但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许多医籍未能流传下来[2],《普济方》保存了佚书中的部分资料,使我们仍有幸能从中看到许多佚书的内容。如元代窦桂芳编的《针灸四书》,约在明代就已很难见到善本,明初编修《普济方》时是所收资料之一,内容丰富的《针灸四书》虽早已亡佚,但实际上其内容已被《普济方》几乎全部保存下来了。据有关学者研究,《普济方》辑录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代医药资料,其中竟有50多种医书为《永乐大典》所不载,有些甚至是国内仅存孤本或日本抄本和残抄本[3]。以《普济方》为蓝本进行校勘,可更真实地反映文献原貌。

4 结语

《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但其灸法内容鲜为人们所提及。《普济方》广泛收集诸家灸法文献,从战国到明初大量医籍中有关灸法的内容,均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收集。其特点是保持原貌,不轻易删改,重在理论汇集。其记载的灸法内容都是择各家之所长,汇历代之精华,内容丰富,论述详细,收录范围之广为历代所罕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收录的已经亡佚的医学文献,弥足珍贵,所以《普济方》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不失为一部医学参考巨著,有利于后来者学习、总结各家的灸法学术思想,也为灸法文献的保存、考证、校勘等研究提供了便利。

[1] 邵素菊,秦小永.《普济方》针灸学内容简介.中国针灸,2007,27(9):709

[2] 阎现章.论《普济方》的编辑学价值.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4):76

[3] 王文林.《普济方》点校举隅.天津中医,1988(1):37

编辑:华 由 王沁凯

R245.8

A

1672-397X(2015)02-0075-02

李晓宇(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文献。

黄作阵,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huangzuozhen@126.com

2014-09-09

猜你喜欢
普济施灸灸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中暑
唯余一朵在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