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阅读教学中写作资源的整合利用探寻

2015-04-29 00:44史亚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2期
关键词:紫藤萝苏教版小溪

史亚美

【摘 要】

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写作资源 练笔

教育专家崔峦先生曾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

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我结合学习和实践,认为语文课堂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抓住句篇经典仿写

1.仿句式练笔。《鼎湖山听泉》(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文第八自然段,“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一段文字写深夜“听泉”,层次分明,有起有伏,借“泉声”的变化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巧用文言词语,简洁、有韵律美。描写的时候,先写喻体,再写本体,符合当时的情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教学时,我们要求学生先品读,再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写“早晨听雨,别有一番滋味:那短促如拍案者,是水面上点水的蜻蜓;那清脆如报晓者,是山中清爽的鸡鸣;那连贯如蚕儿吐丝者,应为一道霞光射透叶片;那参差如树枝摇摆者,定是窗台前迸溅的雨滴,草丛中会聚的水潭。至于雨水打在房檐,水珠在空中溅落,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学习和掌握鲜活的语言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精心选择句式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练笔。

2.仿章练笔。课文《紫藤萝瀑布》(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首先作者用她的生花妙笔将紫藤萝的魔力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好景物,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了作者浓烈的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这一树紫藤萝让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应该顽强而快乐地生长。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充分引用这一教材内容,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景作为写作对象,进行小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学生写“阴影下的绿萝”“陌上花”“雪中梅”等。抓住这个“读写结合点”,学生不仅有东西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作者的表现手法,去再现他们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

二、抓住文章情节空白处续写

很多课文,在某些地方“留白”,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抓住文中言而未尽之处进行拓展性续写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从叙事的空白处挖掘练笔点。如川端康成《父母的心》是一篇小说,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三次交换,又三次反悔,理智与感情之间斗争,最终还是舍不下这份亲情。文中反复出现穷人夫妇“商量之后才能决定”“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他们是如何商量的呢?说了些什么?表情、动作怎样?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小说一波三折的特点发挥想象,理解感受父母对子女难以割舍的爱。再如泰格特的小说《窗》(苏教版语文三八年级下册),小说的结尾,作者以“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极为凝炼的一句话,写躺着的病人梦寐以求,费尽心机的追寻结果,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后,他的心理活动又会有怎样的延续……充满想象,耐人寻味。

2.从景色描写的补白入手。补白即填补文章空白的短文。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课文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补写,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如在上《林中小溪》(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课时,过程中“林中小溪”遇到的种种障碍,“林中小溪”是如何对待这些障碍的?结合文中语句想象画面。

在景色描写的补白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翱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表达能力。又如《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文最后提到的“姊妹牧羊”“仙女绣花”“兔儿望月”等奇石都只是一笔带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补白把这些景物写具体。

放飞想象的语文课堂,饱含丰富内涵的文本材料,我们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只要把握时机,讲究形式,优化运用,思在当思时,练在当练处,必将使学生在“无”和“有”的转换中形成“言”和“意”的自然融合,达到以思引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语”和“文”的同构共生,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紫藤萝苏教版小溪
春天的小溪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小溪上有桥了
紫藤萝瀑布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