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尴尬”与“突围”

2015-04-29 00:44盛桂贤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尴尬年段苏教版

盛桂贤

一、“一眼不见山”——习作教学的尴尬处境

(一)课标要求宏观宽放,目标朦胧

课程标准由于其宏观导向的属性,对于习作教学,虽制定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并在“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中给出了相对细致而明确的教学意见和评价标准,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讲,仍然显得宏观而宽放。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更期待有更加细致的导向性和操作性的具体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确立各年级、每学期、每单元,甚至每篇习作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要求。但课程标准作为一个纲要性的文件,自然不可能细化、具体化到满足教师的实际操作需要。

(二)教材编排面广点众,序列含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安排了58次“习作”训练内容,根据不同的文体以及不同的训练要求和目标能力要求,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三至六年级共8个学期的语文教材中。教材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年段等因素相对集中地进行某一文体的密集训练,或是将各种文体的训练平均地分布到各个年段去。习作教学内容的整体编排如不进行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梳理,很难发现和理解其编排目的和实施意义。这使得广大的一线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目标序列不够明确,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瞻前顾后、有的放矢、前引后申、逐步推进。

(三)教学实践疏忽系统,执行不实

何为系统?又如何落实?试举一例。从三到六年级每学期的习作中都有写人的作文训练内容,其实随着年段的增加,习作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从三年级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到四年级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特点,到五、六年级要求以叙述具体的事情为基础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甚至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生动具体地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然而,现实并非令人心悦,很多学生虽然年级增长了,作文字数增加了,但写作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仍然做不到从多角度、立体式地去刻画和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与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未能序列分明地将各种文体的训练要求落实于每个学段,形成训练系统,并加以严格地执行和落实是解脱不开的。

二、“拨云现日月”——编排序列的构建分析

(一)横向铺开,分门别类全面实施写作训练

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至六年级58次“习作”训练内容,按照文章体裁粗略统计,其中记叙文39篇,说明文4篇,议论文9篇,应用文4篇,其它2篇,分布于小学中高年级四个年段。其中,记叙文篇目最多占总训练篇目的接近百分之七十,充分体现了记叙文作为写作训练的基础入门文体和培养训练学生基本表达方式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其在小学作文训练中的突出地位。当然在记叙文体中又以叙事文体居多,写人次之。此外,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在苏教版教材“习作”训练中也均有呈现,体现了教材训练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多样性。

(二)纵向深入,递增要求逐级推进能力提升

分类后的习作虽文体相同,但在各年段的训练目标和评价要求却随着年段增长而逐级提高。下面以教材中记事记叙文、写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教学目标序列构建情况作具体分析。

1.记事记叙文

下表将清晰地展示各年段对叙事类作文的目标要求:

2.写人记叙文

三上习作2要求根据自己的外貌写一段话,表现自己的长相特点;三下习作2描写他人,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爱好等的描写,表方面表现人的特点。这两篇习作训练都是通过外貌等外在特征来写人,强调把人物写“像”。

四下习作2的内容是写一位表现突出的同学,由四上的写自己到写他人,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通过观察、采访等形式搜集写作的素材,并有选择的通过多个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强调把人写“实”。

五下习作6的内容为写一位喜欢或崇拜的人,则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的外在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内在品质,从而通过多角度、多方位描写,将人物形象展示得更加生动、丰满,强调把人物写“活”。

六上习作6的内容为介绍家乡的一位名人,要求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等形式了解名人的事迹,通过多种视角审视人物,真实、客观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特征,强调把人物写“真”。

3.议论文

议论文的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在苏教版教材三至六年级“习作”训练内容中虽然篇目不多,但每个年段都有安排。

三下习作6要求围绕周围发生的一件令人关注的事,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四下习作4同样要求围绕最近发生的一件引起大家关注的事情,但要求学生各自发表并交流自己的看法,则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的良好习惯。四下习作6则要求将他人的看法、媒体的评论和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整理成一篇文章,引导学生能综合多方面多角度的意见和看法,客观看待、认识、分析问题,权衡发表意见。而五六年级的两篇议论文习作训练则更加自主地鼓励学生从生活和书籍中发现问题、理性思考、表达观点、反思成长。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虽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面临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年段训练目标不明、忽视儿童生长状态等诸多“尴尬”,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分析和梳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教学内容的序列构建框架,定能实现习作教学的胜利“突围”。

猜你喜欢
尴尬年段苏教版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一次“尴尬”的问题提出
台媒总结蔡英文访巴 几大“尴尬”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