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教学方法的相关探讨

2015-04-29 00:44李嘉银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2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阅读教学

李嘉银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化阅读,切实、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阅读水平作为研究目标,开展有效阅读训练教学,以达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本文就阅读训练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训练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化阅读,切实、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阅读水平作为研究目标,开展有效阅读训练教学,以达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学生们年龄阶段特殊,无法独立完成各类知识的有效吸收,因此,才一直沿用最初的灌输式教学策略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水平不断得到发展的今天,该类教学形式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因为传统的灌输式阅读训练策略不但无法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同时也会对学生人格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大研究力度,确定一套全新的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策略。

一、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做好一开始的准备工作,才能保障活动的有序性与高效性,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学生都有好奇心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年龄特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趣味性。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中文章内容的内容,通过引人入胜的导语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从而达到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性与趣味性的目的。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是最近的社会时事新闻等材料的利用,将要学习的课文带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慢慢进入教材的学习与理解中。

二、齐 读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齐读,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参与阅读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在用“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一句话作为开头,引出了文章要描述的对象。问题刚提出,就有很多同学大声地朗读了出来,笔者对他们灵敏的反应力给以表扬鼓励,接着又让表现积极的学生先朗读了接下来的一段,然后再让全班同学齐读。一时间,响亮的朗读声回荡在教室里,从声音和表情上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这篇课文充满了兴趣。在学生们热情高涨时,笔者再巧用教学导序,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扩展思维的问题,如“海底动物有哪些活动特点?”,“除了课本上提到的物产,关于海底世界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你最喜欢海底世界的哪一特色?”

笔者发现,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们对接下来的课文内容更加好奇,更加充满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达到了培养学生了解大海、热爱大海的目的。在课堂训练结束后,笔者又布置了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们通过拓展阅读更多地了解海底世界的相关知识。

三、泛读是整体理解课文的重要环节

随着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普及,很多老师喜欢在分析课文前播放课文录音,但是根据多次实践,笔者发现课前泛读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录音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人,而教师带感情的泛读或者复述更能渲染气氛,为学生提供模仿语音语调、神情动作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在上《菩萨兵》一课时,笔者简要地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之后,让学生自己打开书本,他们有声有色地泛读课文,即便是一些感知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带有感情地阅读,深入捕捉文章中人物的特色就更加容易一些。当然这种阅读方式对教师的阅读功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故事情节,其次要能正确地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四、默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中,朗读技能的发展一般先于默读技能的发展。因为在儿童最初的阅读过程中,言语运动器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要依靠大声阅读使注意力相对持久地集中在文字材料上,否则看不上几个字,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去。其次,由于学生初学阅读时“眼停”的次数比较多,时间比较长,如果不辅以言语动作,眼停就不规律,极容易发生掉字、跳行和同视现象。刚入学的学生就是在大声朗读时,也必须用手指点着字,一字一顿地读,否则就会掉字跳行。因此,默读能力的训练必须以朗读能力为基础,从朗读训练开始。小学一、二年级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默读,为三、四年级充分进行默读训练做好准备。在默读思考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会学生圈点画注。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训练一开始,教师就应精心地指导学生认真地圈点画注,及时检查,并评出默读时圈画得最快最准最恰当的同学,不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五、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引入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分角色朗读还可以采取分小组、分男女、师生对读等多种不同的类型。比如教学《三袋麦子》这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几个代表分别扮演三只小动物,以及旁白,注意对话角色情绪的表达。最后再评选出对话语气语调最贴切的小组给以鼓励,对学生们的不足之处作出纠正,给出建议。

要想更好地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除了需要我们的老师多费心思以外,还需要家长朋友们多多配合。家庭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综上所述,从多年的阅读教学训练实践中,笔者看到,要想改变小学生阅读能力差的现状,必须彻底摈弃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唱读方法,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既包括语音语调,也包括不同感情的投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性。明确教学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摸索,不断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明显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校本改进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杨玉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