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2015-04-29 01:21朱麟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教材

朱麟

【摘 要】

教师的舞台在课堂,教师应该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在课堂中绽放。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让孩子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文章从教师的教学语言、解读文本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蕴等角度展开论述,教师要从名家课案中汲取自身成长的营养,潜心研究、不断内化,钟情课堂、锤炼自我,最终才能实现形成自身教学风格的目的。

【关键词】

锤炼语言 细读文本 精讲多练 厚实底蕴 反思实践

我们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时光都是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渡过,课的质量也关乎到我们生命的质量。只有潜心研究、钟情课堂,才能让我们生命绽放出更多的精彩。公开课也好,常态课也罢,只有潜心研究,不断磨练,才能渐渐成长。

一、锤炼语言,提高语言感染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不仅开启学生的清晰的记忆,而且深人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作为老师,我们的语言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孩子良好语感的形成。如果我们把一堂课讲授的内容比做一桌丰盛的菜肴的话,那么语言就是决定这桌菜是否好吃的调料。同样的课,同样的内容,甚至同样的教案,不同的老师去讲,风格就不大一样,效果当然也不一样。

喜欢孙双金老师的课堂语言,字字入耳。该高的时候,“高耸入云”,该低的时候“跌入谷底”,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扬州市特级教师刘茂亮,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听得津津乐道。虽然是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但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愿我们的课堂语言能有相声演员的幽默、播音员的流畅、数学家的严谨、演讲家的激情。针对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看教学实录和名师教学视频,分析他人的教学语言,在过渡语、评价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细读文本,提高文本解读力

长期的应试教育致使教师把解读教材深信为让学生的死记硬背,很多教师准确理解教材的能力还相对较低。孙绍振教授认为:“当前教师教材阅读能力的弱化,贬损了中小学语文教育应有的含金量。”他强调语文教师要大力提高自己的教材阅读能力。黄艳明在《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材阅读》提出四个方面:第一、教材阅读:收放有度,在作者创造与读者再创造之间;第二、入乎其中:关注教材,在文心与我心之间考量;第三、知“人”论“著”:关注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思考;第四、他山之石:以他山之“文”,他山之“论”,皆可攻玉。

张学青老师的课曾经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如果是我,拿过《月光启蒙》这个教材,能把课文上的如此深刻吗?一个“蒙”字,能从汉字的古义出发,形象的来解释它并让学生一下就记住吗?“芳香”一词能解释的如此立体、到位吗?能在课文结束后找到作者的代表作与课文中相关段落进行对比再次寻找“启蒙”的影子吗?把文本解读的透彻、教材挖掘的如此深刻,拓展开去又牵引回来,这是怎样的一种功力。在这样的语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解读文本的能力能不日渐提高吗?

三、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较长篇幅的课文,然而,由于受教学时间的影响,我们需要长文短教。如《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截取的文字要短,发挥的效应要长(在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师要牢牢抓住,让学生自行学习具体内容。); 教师的指导要短,学生的实践要长(提的问题要集中,做到精而准,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书、思考,小组交流)。精确的把握课文要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内化知识,提高技能,才是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

四、厚实底蕴,提高专业能力

专家型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仅渊博,而且精深,并且内化到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去,呈现到了课堂的每个点上。我想,只有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做一个“专才”。专业可以立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则能撑起我们的人性。我们听专家做报告和学生听我们上课是很有些类似的,我们不喜欢照本宣科,循规蹈矩的说教,我们更喜欢博览群书、风趣幽默对的超链接型教师。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自我展示都折射出老师自己的文化厚度和思想高度。作为老师,只有我们能不断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为学生的生命铺一层温暖的底色。

五、反思实践,形成教学风格

许多优秀的教师的成长是从“学招式”“移植”这样的方法开始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是如此,她在教学中善于从实际出发,自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移植、加工、改造、创新,形成了课如其人,“法”如其人的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我们也不妨试一下这条途径。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永远都成不了我们所仰望的这些人,关键是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和教学风格。

教学无止境,每天我们都应该思索和研究,只有善于思索和研究才能不断冲破樊篱,获得进步。永远记住:钟情课堂,精心准备。只有如此,才能不断让我们的课堂流淌出生命的精彩,也只有钟情课堂,才能使孩子跟随我们的脚步越来越接近幸福。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在课堂中绚丽绽放。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