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和中溃消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

2015-05-04 11:05
中医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溃疡面益阳消化性

王 勇

s(唐河县城关镇卫生院,河南 唐河 473400)

·临床研究·

益阳和中溃消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

王 勇

s(唐河县城关镇卫生院,河南 唐河 473400)

目的:观察益阳和中溃消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阳和中溃消汤(延胡索、没药、黄连、黄芪、白及、乌贼骨、桂枝、甘草、枳实、白术、茯苓、山药、白芍、三七、丹参)加减,1 d 1剂。两组均以 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69例,显效31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情况对比,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结论:益阳和中溃消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益阳和中溃消汤/治疗应用;三联疗法;临床观察

消化性溃疡又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胃酸、胃蛋白酶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形成溃疡而得名。消化性溃疡呈全球性分布,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两者相比约为3∶1[1]。2000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益阳和中溃消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和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3 a,最长10 a;溃疡面直径最小0.29 cm,最大2.01 cm;胃痛程度3级68例,2级52例。对照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1 a,最长11 a;溃疡面直径最小0.28 cm,最大2.03 cm;胃痛程度3级37例,2级2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中相关标准。患者均具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和长期反复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服用碱性药物可缓解,同时伴有胸胁胀满、恶心、反酸、嗳气、呕吐等症状。上腹部有局限性深压痛;胃镜检查可见活动期溃疡;X线钡餐造影可见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阴性或阳性。排除有特殊原因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如胃泌素瘤、肝硬化;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有造血系统及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酗酒、精神病等患者。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40 mg/d或枸橼酸铋钾480 mg/d,克拉霉素500~1 000 mg/d,阿莫西林胶囊1 000~2 000 mg/d,上述剂量均分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阳和中溃消汤治疗,药物组成:延胡索15 g,没药12 g,黄连15 g,黄芪20 g,白及12 g,乌贼骨12 g,桂枝9 g,甘草12 g,枳实6 g,白术12 g,茯苓12 g,山药12 g,白芍10 g,三七12 g,丹参12 g。加减:热甚者,加黄芩、黄柏;呕吐者,加半夏、竹茹、生姜;阴液亏虚者,加石斛、党参、黄精;不思饮食者,加谷芽、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1 d 1剂,水煎5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标准。临床痊愈:体征、症状(以胃痛为主分3级,0级为无疼痛;1级为时有疼痛,较轻;2级为疼痛可耐受,工作正常;3级为疼痛较重,休息和工作都受影响)消失或基本消失,疼痛0级,证候积分减少≥95%;胃镜检查周围炎症及溃疡全部消失。显效:体征、症状有明显改善,疼痛1级,证候积分减少≥70%;胃镜检查溃疡消失,但仍有炎症。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 疼痛2级,证候积分减少≥30%;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明显改善,偶有加重,疼痛3级;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不及50%。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结 果

6.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67,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 两组复发情况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情况对比例/%

7 讨 论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临床比较认同其是对胃黏膜有损伤的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4]。攻击因子指的是胃酸、Hp、胃蛋白酶、某些药物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防御因子包含胃黏膜血流、屏障,重碳酸氢盐的分泌,前列腺素、上皮细胞及生长因子等自身体质的改变。该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症”范畴,病机多为七情内伤,生活失宜,日久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脾胃受纳失常,进而胃功能紊乱,逐渐发展成为溃疡[5]。临床上运用三联疗法短期内疗效不错,但溃疡的复发率较高[6]。中西药联合治疗,取长补短,既发挥西药的稳定疗效,又用中药汤剂有效地调整了身体机能,促使脾胃功能的恢复,利于炎症的吸收和被损害黏膜的修复。方中延胡索、没药活血化瘀,消肿生肌,行气止痛,共为君药,《本草纲目》中记载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黄连燥湿,泻火解毒,能祛除幽门螺旋杆菌而抗炎、抗溃疡;黄芪益气健脾,托毒生肌,共为臣药。白及、乌贼骨收敛止血,止痛生肌;桂枝通阳散结;甘草清热解毒,补虚和胃,缓急止痛;枳实助延胡索行气止痛之功而通痞塞;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祛湿,恢复脾胃受损功能;白芍养阴柔肝止痛;三七、丹参活血祛瘀止痛,改善黏膜血液循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温中止痛、行气化瘀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7]表明:延胡索具有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扩张血管,抗溃疡,抑制胃分泌作用;白及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 海螵蛸中和胃酸,协同修复溃疡面;枳实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减少胃内容物对溃疡面的刺激;甘草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而止痛,有抗菌、抗炎、抗过敏和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黄芪主要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使正气渐充,邪气渐退,阴阳平衡。上述中药还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饮食合理,避免酸、辛、辣等刺激食物。中医学讲“三分治,七分养”,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杜绝疾病的发生,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具体体现。

[1]徐蓉娟.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1-190.

[2]王雅楠.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61-6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蒋标松.胃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2):114-115.

[5]唐文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548.

[6]唐卫军.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炎胃溃疡的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32-133.

[7]孙振川,赵晓丽,雷解宇.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12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5):31-32.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05-0031-02

R573.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5.15

2015-01-02

猜你喜欢
溃疡面益阳消化性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颜新元·中国画《益阳地花鼓·拖板凳》
益阳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园发展策略研究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C片治疗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