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不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5-05-08 07:51黄永裕罗景旋雷帅臣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光凝术象限黄斑

黄永裕 罗景旋 雷帅臣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不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黄永裕 罗景旋 雷帅臣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56例(251眼)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 各78例。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观察组行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变化, 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38.46%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 视力下降率8.97%显著低于对照组24.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分别为(218.61±31.27)μm、(2.53±1.42)db,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可减少对黄斑区功能损伤, 提高视力水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期;激光光凝术;视力水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若未得到有效控制, 可能诱发不可逆性致盲。调查研究表明, 高达25%的糖尿病患者会伴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有研究指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原则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降低致盲率。目前, 临床常以激光光凝术临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取得满意效果[2]。本文回顾分析了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 以降低致盲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56例(251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62例, 女94例, 年龄32~73岁, 平均年龄(52.36±7.17)岁, 病程3~21年, 平均病程(12.06±3.63)年。本组患者均了解病情, 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青光眼、高度近视和其他视网膜病变、眼部手术史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8例,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视力、视野、眼压、视觉诱发电位(VEP)、视功能(ER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检查, 均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行激光光凝术, 激光能力控制在200~350 mW, 曝光时间为0.2 s, 光斑为200~500 μm。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从视盘外1PD至赤道部分按照下方-鼻侧-上方-颞侧顺序行光凝治疗, 避开血管弓间的黄斑部位。观察组行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沿血管行激光光凝周围视网膜, 光凝区域为出现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区象限。两次激光光凝术间隔1周, 治疗3~4次。

1.3 观察指标 ①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水平变化情况, 以最佳矫正视力为标准, 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3行;视力不变: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幅度≤3行;视力下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3行;②分别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静态中心30°白色视野、VEP、ERG检查, 观察两组治疗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状况;③记录两组的新生血管消失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水平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38.46%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 视力下降率8.97%显著低于对照组24.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 两组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分别为(218.61±31.27)μm、(2.53±1.42)db,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检查结果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检查结果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黄斑中心凹厚度(μm)视野缺损(db)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8319.36±31.63 218.61±31.27a0.91±0.31 2.53±1.42a对照组78322.51±35.11246.09±32.060.89±0.223.61±1.51 t 0.454.120.353.50 P>0.05<0.05>0.05<0.05

2.3 新生血管消失率 观察组78例患者中, 60例新生血管消失, 占76.92%, 对照组78例患者中, 62例新生血管消失,占79.4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视网膜内出现新生血管是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指标, 若未早期行干预治疗, 5年致盲率可高达50%以上, 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3,4]。目前, 临床并无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以往主要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但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且对手术时机具有较高的要求。美国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组指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行光凝治疗, 可最大程度抑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损害, 有利于提高视力水平[5]。

目前, 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已被国内外临床医师认可。有研究表明, 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通过破坏视网膜层, 降低其耗氧量, 为视网膜内层提供充足氧气[6]。同时, 治疗期间还能够降低视网膜厚度, 改善微小动脉阻塞痉挛等症状, 不仅可改善水肿症状,还能够恢复视网膜内血供, 达到提高视力水平的目的[7]。

本文主要分析了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发现观察组视力水平提高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分别为(218.61±31.27)μm、(2.53±1.42)db,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 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减少对黄斑区损伤。部分学者研究表明,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可能增加诱发黄斑水肿, 但诱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吕刚等[8]指出, 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时, 可通过视网膜光感受器复合体, 降低其耗氧量, 然而, 光凝范围相对较大, 对视网膜的破坏可能加重。不同于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象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黄斑区以外视网膜功能损害较小, 可减少术后视野缺损[9], 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林延等[10]指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治疗重度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式, 有利于恢复黄斑血供。基于此, 临床可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程度选择合适术式行手术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治疗轻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式, 可改善视网膜内缺血、缺氧状态,缓解视网膜水肿, 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1] 王凯, 孙铁节, 范茂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临床疗效观察.安徽医药, 2014, 9(8):1499-1501.

[2] 肖云, 范银波, 高晓唯, 等.白内障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波长激光治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 28(11):1262-1264.[3] 梅冰逸.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4] 黄奕霞, 李虹霓, 林晓峰, 等.532nm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2):1995-1997.

[5] 李聪伶, 李秀云, 朱艳, 等.Bevacizumab在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1例手术前应用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21):3171-3172.

[6] 田璐, 徐延山, 路露.多点扫描矩阵激光与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9): 1040-1044.

[7] 金慧昳, 杨晓璐, 谢田华, 等.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2(2):185-188.

[8] 吕刚, 张伟, 唐连志, 等.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 35(9):689-691.

[9] 何丽琴, 张宝琴, 夏琼, 等.上饶地区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4, 32(9):1086-1089.

[10] 林延, 罗陈川.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 2010, 18(4):311-313.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by different laser photocoagul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roliferating phase diabetic retinopathy

HUANG Yong-yu, LUO Jing-xuan, LEI Shuai-che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Guangdong Huizhou City Hui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uizhou 516300,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s by different laser photocoagul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roliferating phase diabetic retinopathy.Methods A total of 156 patients (251 eyes) with proliferating phase diabetic retinopathy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surgical methods into two groups,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 7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an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quadrant 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Observations were made on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 visual field defect changes, and eyesight level after 3-month follow-up.Results The eyesight increase rate was 38.4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at was much higher than 15.38% of the control group.Eyesight decrease rate was much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s 8.97% than 24.36%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 and visual field defect as (218.61±31.27) μm and (2.53±1.42)db,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quadrant 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 can reduce function damage in macular region and increase eyesight level in treating proliferating phase diabetic retinopathy.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liferating phase; Laser photocoagulation; Eyesight level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06

2014-12-22]

516300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光凝术象限黄斑
勘 误
38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光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病的观察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眼前突然一片黑?可能是它出了问题……
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无灌注型分支静脉阻塞效果观察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