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及对策

2015-05-09 06:20蒙长林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规避策略中式英语

蒙长林

摘  要:中式英语普遍存在于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这不仅不利于文章思想的表达,同时也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障碍。本文将从表现形式、规避策略等方面分析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以期待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式英语;规避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2

引言:

在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经常看到诸如单词误用、语法错误、句子片段、连贯性与衔接度差等现象,学者们将其称为中式英语。所谓的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1] 这种英语对于母语为英语者来说是不可理解或接受的。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归纳总结发现中式英语的成因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负迁移和中西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两个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式英语并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本文将从表现形式与解决策略两个方面对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进行全面剖析,以期待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1. 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1.1 词汇层面

1.1.1 词语误用

由于学生缺乏对中英单词含义的透彻理解,于是在用英语写作时学生遵照“中文意思一致”的原则生搬硬套地遣词、造句及表达思想,于是便产生了词语误用。如:The tail gas emitted by private cars heavily pollutes the air.此句中,直接将“尾气”译为“tail gas”,是严格按照“中文一致”与“英文单词意义完全等同于对应中文”原则直译的结果。显然,这对于母语为英语者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尾气”的地道表述为:“exhaust (gas)”。

1.1.2 搭配不当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懒散、学习习惯较差并受汉语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等原因,写作中常按照汉语的搭配习惯去遣词造句,因而文章中经常出现搭配错误。例如:Studying abroad can provide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open their eyes.此句中,“provide students opportunities”是套用某些英文单词的搭配或逐字逐句翻译的结果,搭配应为:“provide sb with sth”或“provide sth for sb”。同样,也不存在“open their eyes”的搭配,正确搭配为“broaden/expand sbs horizons”。

1.1.3 冗赘重复

有效的英语句子应具有统一性、连贯性、简洁性等特征,可是汉语中经常存在大量的修饰语,由于母语的干扰,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遣词造句时惯性地将不必要的修饰语或重复的意思逐一翻译出来,于是产生了冗赘重复。如:“It was blue in color.”[2]此句中,“blue”和“in color”存在语义重复,因此,需去掉“in color”。

1.2 句法层面

1.2.1 缺谓语或多谓语

英语的形合使得句子主要突出“SVO”的基本结构,注重通过句子的形式与完整统意,每个简单句或从句仅使用一个(或多个并列)动词作谓语,其他意义则通过别的方式表达。而汉语句子只要语意完整,句中是可以省略谓语或存在多个谓语的。英汉之间的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缺谓语或多谓语现象。比如:(1)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velling and beginning to tour places of interest at home and abroad.句中“realizing”和“beginning”都以分词形式存在,这使得句子由于缺谓语而意义不完整。为了语义的完整,“realizing”和“beginning”需分别改为“realize”和“begin”。(2)Recently, we have built many highways connect the remote villages forcefu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句中有“build”、“connect”和“promote”三个不并列的动词作谓语,违背了单句或从句仅使用一个(或多个并列)动词作谓语的原则,因此,应让“connect”和“promote”作从句的谓语或成为非谓语。

1.2.2 将句子片段视为完整句

英语句子强调以形统意,单句都符合“SVO”基本结构,同时人称、数、时态等需保持一致且能表达完整的意义。然而,部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未能掌握这一核心,因而写作中常出现误将句子片段当作完整句的情形。比如:Because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I wont lend you my bike.句中的because是从属连词,引导的是原因状语从句,而英语中从句由于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而不能单独存在,因而只能将其和主句合并构成主从复合句,因此,应将从句与主句间的句号改为逗号。

1.2.3 连写句

连写句是指一个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句,然而主句之间却没有正确的连接词或标点符号。汉语突出意合,因而即便是一个长句中包含多个意义完整的短句,他们之间仍可以用逗号连接。然而,英语重形合,只要语法结构完整就应在句末使用具有句号功能的标点符号。若多个语法结构完整的句子合并时,句与句之间就应该使用正确的连接词或标点符号。英汉之间的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写作中常出现连写句。例如:Undoubtedly, tourism brings substantial profit to the local people, meanwhile, it also damages the environment severely.“meanwhile”前后都有一个语法结构完整的单句,然而他们之间却只用逗号连接,显然这不符合英语句子的句法结构,可修改为两个单句或用“yet”替换“meanwhile,”。

1.3 语篇层面

1.3.1 段落缺主题句

英语段落的展开通常采取“段落中心思想→分点论述→细节阐述”的“线性”方式;而汉语段落则采取“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从不同的间接角度论证主题,绕着主题的外围转圈圈”[3] 的“螺旋式”方式展开。由于受汉语段落展开方式的影响,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常出现汉语段落的展开模式。例如:Most students didnt study hard in high school.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really interested in. Some students have no rights to choose their majors.可以看出,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Why Students Fail in University”,虽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将不同角度的看法置于同一个段落中,段落结构显得零散且缺乏逻辑与连贯性,形成了“螺旋式”的段落展开方式。

1.3.2 连贯性与衔接度差

英语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连接词与过渡词来体现文章的连贯性与衔接度,而汉语则是通过语义来实现文章的连贯与衔接。由于受汉语段落写作的影响,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段落的连贯性与衔接度都较差。例如:I was accepted and started work. My experience had been derived chiefly from books. I was not prepared for the difficult period of adjustment.这段文字虽意思清楚,但句间衔接松散,缺乏连接词与过渡词,致使逻辑与语篇层次不清,可作如下修改:After being accepted, I started to work. Until that time my experience had been derived chiefly from books, and unfortunately those books had not prepared me for the difficult period of adjustment.

2. 规避中式英语的策略

2.1 鼓励学生多使用工具书,努力克服汉语的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是中式英语的重要成因之一,深入了解不难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将汉语词义等同于英文词义并将汉语的句法生搬硬套地运用于英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未能正确认识英汉词汇及句法。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使用工具书,对英文单词的词义、词性及搭配与用法了解透彻,特别是在理解词义时,应极力鼓励学生通过英文释义理解单词的意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地道地使用英文词汇,同时也会减少学生使用汉语词汇、构句方式及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概率,有效地克服了汉语的负迁移。

2.2 广泛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写作是学生知识输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习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输入,输出就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阅读是知识输入的主要形式,对学生来说,除了学习基础知识,还应广泛阅读,特别是应该多阅读母语为英语者写的文章。因为,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义与用法并积累知识,同时也能让学习者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拓宽文章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此外还能帮助他们熟悉文章结构、增强段落的连贯性、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深入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并最终克服中式英语。

2.3 采取将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语言知识的学习,其实,学习者也应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写作中之所以会出现中式英语,不仅是因为他们词汇、语法、句法及篇章层面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学生不了解英美国家习俗、意识形态等层面的文化知识也是重要诱因。因此,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教授语言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有计划、有针对性且有效地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透彻了解相关文化,进而减弱文化的负面影响并有效地避免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中式英语。

2.4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强化语篇意识

英语写作中之所以存在语篇层面的中式英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东西方人思维模式不同,具体而言,“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4] 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达到避免由于思维模式差异而产生的中式英语的目的。此外,语篇层面的中式英语还体现在句子间连贯性与衔接度差,鉴于此,教学中学生还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对优秀范文的研读与分析,增强段落的连贯性与衔接度,强化语篇意识并最终克服中式英语。

3. 结语

中式英语是独立学院英语写作中常存在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汉语的负迁移和中西文化与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式英语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中式英语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并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克服中式英语,并最终实质性地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9.

[2] 丁往道,吴冰等.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8—49.

[3] Kaplan R B.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and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1—20.

[4] 王玮丽.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学习策略[J].科技信息,2007,(18):199.

猜你喜欢
规避策略中式英语
论新闻话语暴力二次伤害现象
电费回收风险预测及规避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反转剧”现象的成因与规避策略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目的论视角下公示语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翻译研究
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分析及规避策略
“暗访广告”的危害及规避策略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