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皮影戏的发展、现状和保护

2015-05-09 10:16刘洁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皮影戏保护现状

摘  要:皮影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河南有着悠久的皮影戏历史,这是在宋代就有可靠文字记载的。皮影戏在河南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历程,到现在很多地区的皮影戏都销声匿迹了,只有豫南、豫西和豫北的部分地区仍有皮影戏的演出。本文从河南皮影戏的发展和现状角度进行梳理,以期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皮影戏;现状;保护

作者简介:刘洁(1986.12.28-),女,籍贯:河南省焦作市,学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2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2

皮影艺术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优秀民间戏曲艺术,它历史悠久、形象优美,是集民间美术造型、色彩、戏曲音乐、文学等一体的皮影艺术之一。皮影戏又称皮影或影戏,河南南部民间又称影子戏,或皮儿影,是民间道具戏的一种,它通过灯光使平面的皮影人在幕布上投影来塑造人物形象,再通过操纵者和演唱者在幕后操纵和演唱来表演故事。我国皮影戏分布较广,不同地域有不同流派,大抵可以分为北方皮影,西部皮影和中南部皮影。河南皮影戏属于中南部皮影。本文将重点介绍的是河南地区皮影戏的发展和现状。

一、河南皮影戏的发展

据说皮影戏起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距今已有两年多年的历史,成熟于唐宋时期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皮影戏在河南广泛流传并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是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载:

诸门皆有宫中乐棚。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1]

北宋的张耒在《续明道杂志》中载:“京师有富家子……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暂缓之。”[2]

宋人姜白石亦有诗描述影戏:“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寒。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从宋代到现在二十一世纪,河南皮影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皮影艺术越来越精湛完善,其影人造型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陈燕在《豫南影戏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一文中指出:“宋代影人在制作工艺上较多采用“绘制”方法,豫南皮影绘多刻少”。[3]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保留的皮影人身上看到,现在罗山地区保留的皮影人的脸部几乎是画上的,影身也很少镂刻,大部分地方是绘上的,这明显的保留了宋代“绘革”的传统。将河南影人形象与陕西、河北等地的影人形象比较就可以看出河南影人形象重“绘”少“刻”这一特点。另外,陈燕认为,“豫南影人在处理人物性格方面也承袭了宋代皮影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以眉毛胡子体现人物性格。”[3]眉毛胡子厚重板正表现刚正,是忠臣的特点;眉毛胡子弯曲孱弱表现奸诈,是奸臣的特点。魏力群在对全国皮影影人造型进行比较之后认为,豫南皮影的影人造型是“中国古代中原皮影的脉络延续”。[4]在近代滦州影系与陕西影系皮影造型发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之时,豫南皮影仍“保持着宋代影戏‘绘革遗风和形似真人剪影的中国早期皮影脸谱特征。”[4]由此可见,豫南皮影的影人是研究宋人影人造型的“活化石”。目前河南皮影这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豫南影戏的生存现状

陈燕在《豫南皮影戏的愿戏探源》里讲到:“豫南影戏的演出方式有三种:会戏演出,愿戏演出和商业演出。”[5]村庄每年在特定的时间集会或者祭祀时附带地会有戏剧演出,其中就有皮影戏。这种皮影戏的演出就是会戏演出。商业演出是专门的商业团体出于商业目的进行的表演。愿戏演出地点一般是家庭的院落或空地,家庭出资请团体来表演,为了还愿或者祝福而进行的。豫南地区皮影戏的主要演出形式就是愿戏,戏班子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愿戏演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至今日,豫南皮影戏已经陷入了十分窘迫的生存境地。多数地区例如罗山,固始等地的皮影戏已经显出后继无人的状态,皮影事业正在慢慢衰落。拿固始的皮影戏班来说,戏班成员大多数是农民,农忙时成员就回家务农,闲时再来,其中有些人还兼顾着做生意。这样的“兼职”戏剧班子并不少见。还有另外一类纯粹的民间艺人,他们散落在民间,没有得到过政府的关照,落寞地生存在乡村的各个角落。

皮影戏的保存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不管是愿戏演出还是商业演出,皮影的表现都努力地满足观众的眼球,中国普通观众一般都是喜欢看喜庆场面,圆满结局等。表演时一些杀人场景或者战争片段就不断压缩,这样就导致很多优秀的传统皮影戏消失或者残缺,造成了皮影艺术的流逝。

那么皮影艺术到底为什么会衰落呢?一方面,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年轻人都愿意呆在家里看电脑,而不愿意跑到外面看皮影戏。政府部门多年来对民间艺术的忽视也使得皮影等民间艺术失去了发展的外在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从皮影艺术本身来看,皮影观众老龄化严重,表演艺人老龄化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艺人们身体日益衰弱,无力再进行表演和镂刻加工。这许多因素都造成皮影艺术空间发展越来越小。

三、豫南皮影艺术的保护现状

河南皮影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皮影艺术的发展很有必要。对一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出力,民间自身也要发挥自己的力量。

从政府的角度说,近几年来,国家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豫南各地文化局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收集梳理,对皮影戏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调查。这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首先,政府采取财政、制度、技术等措施,加强对皮影艺人的培养,确定其稳定经济收入,这对皮影戏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皮影戏有很浓重的民俗意味,包含着很多文化含义,与民间信仰,祭神祭祖等联系紧密,政府应该尊重并推崇民间信仰,进而推动皮影艺术的发展。另外,政府可以组织皮影戏班进村入户为大家进行表演,一方面普及了皮影知识,让大家了解了皮影艺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皮影艺人的收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保障。

从教育的角度说,一些学者认为,“非遗”保护工作必须依靠对公众的教育:“非遗保护的前提是教育,非遗保护的保证是教育,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教育。”[6]董晓萍希望通过对公众的教育,使大家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大家明白文化遗产不是那个单位或者那个个人的事,文化遗产要靠大家每个人的力量来共同保护,我们多一份努力,就为后人留下多一份财富。

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在中小学中开展皮影戏艺术的学习传播,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热爱的激情,从而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保护的根。同时可以在大学校园建立专门的皮影专业,为皮影艺术储备人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皮影艺术后继无人的情况。高小康认为培养公众的传统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对传统文化的消费的社会引导不可能仅仅靠商业运作,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消费观。”[7]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消费,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了大力推广皮影艺术的广泛传播,文化部门可以和出版商合作,推出一系列关于皮影艺术的作品,让皮影艺术真正的实现与民众“亲密接触”,在市场化的推动下真正实现皮影艺术的广泛传播。

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艺术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年轻一代人要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作为一个河南人,要为河南地区的民间艺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37.

[2]张耒.明道杂志[M]//转引自江玉祥.中国影戏与民俗:附录.台北:淑馨出版社,1999.

[3]陈燕. 豫南影戏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对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8):28.

[4]魏力群.中国民间皮影造型考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4):117-122.

[5]陈燕.豫南皮影戏的愿戏探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3):28.

[6]董晓萍.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遗产,2009(1):9-13.

[7]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文化服务[J].文化遗产,2009(1):3-8.

猜你喜欢
皮影戏保护现状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