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节目的发展与变革

2015-05-09 10:16刘慧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传承电视节目戏曲

刘慧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视节目也不断发展变化,更符合大众口味的综艺节目逐渐占领了视觉消费市场,戏曲节目的收视领域在不断萎缩。秉着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的责任,一直以来艺术工作者、电视工作者等都在不断探索戏曲节目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戏曲;电视节目;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1

对于中国戏曲节目的发展与变革的一些思考缘起于今年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档名叫《叮咯咙咚呛》的真人秀节目。节目的内容是中韩两国明星一起拜师学习我国传统戏曲,目的是宣扬我国传统文化。虽说是一档戏曲节目,但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非常值得欣喜的是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去了解和认识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文化从起源到成熟,几乎伴随了我国整个农耕时代,是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传统表演艺术,也是世界三大古老戏曲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传统戏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大家似乎有意无意地给它打上了“高冷”、“上层”或是“小众艺术”的标签,让年轻一辈的人都用些许“不可亵渎”的心态来看待戏曲艺术,造成普通群众与戏曲艺术渐行渐远,逐渐走向“边缘化”。面对如此,戏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我们重要的课题和目标,而在当今,电视媒体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人们的视觉消费已经从传统的戏台表演转向银屏,戏曲的传播需要借助电视媒体。

实际上,从电视媒体产生之初,作为我国独有的表演艺术,一直以来在电视节目中都有其稳固的收视领域,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开辟了戏剧频道。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视节目也不断发展,更符合大众口味的综艺节目逐渐占领了视觉消费市场,戏曲节目的收视领域在不断萎缩。秉着更好的传播和推广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的责任,一直以来艺术工作者、电视工作者等都在不断探索戏曲节目发展的新方向。制作精良、巨资投入的戏曲节目也屡见不鲜,为何《叮咯咙咚呛》就能够引起广泛的,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呢?我认为是该节目在以往戏曲节目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和革新。

传统的戏曲节目的艺术特征具有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戏曲类表演都是无实物表演,叙述故事和表达感情,不仅需要靠表演者的精湛演技,还需要观众对程式化手势和道具等有一定的了解。而以往的戏曲节目也多以舞台表演、戏曲课程的形式出现,由此受众大多集中于戏曲票友当中。受众面的狭窄限制了戏曲艺术的传播,成为了戏曲节目发展的第一个瓶颈。

对于受众面的问题,电视节目工作者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虽并不能做到像时下歌曲选秀类节目一般做到全民参与,但是通过不解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一些成果。如河南卫视打造的《梨园春》节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节目让普通戏迷们作为参赛选手进行比赛,跟时下热火的选秀类节目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成功的节目营销,一度掀起收视热潮。而《叮咯咙咚呛》在此基础上融合了“明星效应”、“真人秀”等元素。将明星变成“普通人”来学习戏曲。首先,学习的对象变成了时下当红的明星,其本身就具有收视号召力,且他们的粉丝一般集中于年轻一辈,这样一来,通过明星效应就将原来的集中于戏曲票友的收视群体拓宽到了年轻一辈。但是节目也并没有为了迎合年轻人将节目完全的娱乐化,明星的参与只是将原来的普通人换成有收视号召的明星。值得推崇的是节目也邀请了韩国的明星来参与,不仅是体现了我国与韩国一衣带水的密切关系,更是希望借此向别的国家和地区推广我国戏曲艺术的愿望。在戏曲方面,无论是强大的导师阵容,还是严谨的教学态度都保证了该节目的水准和格调,并不是网络上反对者所谓的该节目是“低俗化”了戏曲艺术。

其次,节目内容的设定方面。普通民众对戏曲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可以类比诗歌与白话文,相较于前者的通俗易懂,对后者则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戏曲艺术亦是如此。如何能让观众喜爱和参与到节目中来,主要是由群众的一些属性所决定。首先,观众观看电视节目,大多以放松心情为目的,由此,节目设定过于专业化、复杂化、严肃化或脱离生活实际太远都不有利于节目被广泛的接受和喜爱,这也是“大众”娱乐节目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所以,就为达到广泛的传播戏曲文化的目的,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融入“流行”元素。

为此《叮咯咙咚呛》内容的安排上,并不是采取像类似《梨园春》节目一般由戏迷们比赛的形式,而是选定对戏曲表演可能知之甚少的,没有相关学习经历的明星们从零开始学,从最基础的认识道具和手势开始学习,明星在戏曲表演上的“小白”属性也让普通的民众有了强烈的代入感,让没有戏曲基础的观众观看的时候没有压力,并且学习到了戏曲的知识。另一方面,如若一味的只看明星的表演,并不能完全的展示戏曲艺术的魅力,也未达到节目制作的目的。因此,节目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明星简单的学习戏曲表演,另一方面邀请戏曲界“泰斗级”的大师来指导和演绎,展示了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保持了节目格调和水准。

在节目中,不仅看到戏曲艺术家们对戏曲艺术的传承,更看到了他们对戏曲艺术发展的探索。在梅兰芳大剧院进行的表演环节,可以看到,剧院的舞台并不是传统的戏台,而是采用了现代的灯光、电子屏、甚至3D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表演的最后,安排裘继戎老师表演了一段结合当今流行舞蹈、戏剧等元素的京剧表演可谓立意高远,点出我们的戏曲文化有传承,更有发展与变革,而我们的电视工作者和表演艺术家都在为此不断的努力。

猜你喜欢
传承电视节目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