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的描绘性特征及其欣赏性

2015-05-09 10:16刘紫微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

摘  要:音乐能够描绘客观现实,它的描绘性,指的是运用音乐音响的特有运动形态来进行艺术造型,其本质是对于客观世界的艺术再现。音乐欣赏,以欣赏者的不同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现,这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能够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而且通过在欣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能够在欣赏者心灵中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描绘性;客观现实;音乐创造;艺术再现;音乐欣赏

作者简介:刘紫微(1988-),女,汉族,祖籍:湖南岳阳,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音乐系理论教师。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1

从音乐的产生到现在,对于音乐的本质,也就是音乐想要表现什么,就困扰着人们,同时吸引着大量音乐人才前来探索,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音乐理论家都曾孜孜以求,在关于音乐的表现问题上耕耘播种,著书立说,形成众多的美学流派,这些流派在音乐艺术发展的各个时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对于音乐表现问题的探索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音乐的描绘性特征是关于音乐表现特征中的其中一种,那么什么是音乐的描绘性呢?

一、音乐的描绘性

用音乐来描绘现实生活情境,事物,然后再把实际的东西进行艺术的改造,那么就是音乐的描绘功能,其本质是对于客观世界的艺术再现。

换言之,也就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手摸到的,心感受到的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来,把那些抽象的感觉幻化成纸上的音符来传达给人们。音乐能够模拟自然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音响,事实上确实如此,例如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的鲜明写照。在这里,作曲家通过现实音响的艺术模拟,勾勒出对于自然界或者现实社会中各种感性和理性的联想,作曲家可以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去表现音乐,从而又使欣赏者从另一角度间接欣赏了现实中的各种形象。

二、音乐的描绘性特征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音乐在进行艺术描绘时,具有与文学,美术和其他视觉艺术不同的表现特征。

首先,音乐的听觉和实践特征决定了音乐不可能将客观现实具体而逼真地完全予以描绘和再现。因此,对于音乐的描绘性,不能够机械的理解。艺术家必须带有想象,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特征的心理活动。艺术家首先通过客观现实反映在大脑当中,再进行二次创造加工,对于客观现实进行的创造性的想象,转换为一种新的形象,在艺术创作中,形象是创造的直接目的。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作曲家参观去世的画家好友的画展,并以“漫步”为主题,把每一副图画都用音乐生动的表现出来,例如一些主题旋律色彩是音调单一低沉,速度缓慢,有的主题旋律沉重突出,制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里,音乐的音色、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与欣赏者头脑中的形象就会产生大致的联系。对于音乐的创作的好坏,也就在于作曲家平时的累积,这绝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胜任的工作,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累积和经验,并且还要达到欣赏者的共识和悦耳,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音乐在表现不同的事物时候,音乐旋律会发生变化,有的时候旋律起伏稍强,有时稍弱,在对于不同事物的描述上,音调发生变化,节奏快慢有别,配器或气势宏伟,或委婉柔情,与客观事物的形象和本质特征形成吻合,从而在欣赏者头脑中引起相应的视觉印象。

三、音乐的描绘性手法及其欣赏

第一,摹拟法(模仿法)。客观事物反映在大脑当中,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都可以做到,然后运用的音乐的特点及其不同的音色来加以模仿,有的时候可以达到逼真或接近于真实的程度,是欣赏者从这些声音所依附的客观事物形象,联想到事物的美感特征,从艺术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觉感受。

第二,比较法。这是暗示和启发的音乐体验,艺术家进行客观事物的艺术描绘再创造,把音乐与客观现实事物或现象做比较,从而暗示和启发欣赏者对于审美对象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象。这种类比主要是通过联觉来实现的。例如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是他独一无二的标题性交响曲,描绘出了小溪流水、夜莺鸣唱、狂风暴雨等自然景象,例如《二泉映月》从标题上看似乎是对于无锡的明月清泉的描绘,然而它所真正表现和抒发的,是民间盲人音乐家阿炳对生活和人生的无限感慨之情,那委婉悠长的旋律,正是道不尽的辛酸和不幸,震撼住欣赏者的心灵,使人受到极大的艺术感染。

在许多情况下,音乐家为了使得所描绘的形象能够更准确的为欣赏者所把握,就给乐曲加上一个或若干个标题,如《命运》《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等,有的作曲家还对乐曲进行各种补充说明,这些带有标题的解释和说明,目的在于使音乐所描绘和表现的形象得到更为明显的突出,给欣赏者的感情体验,想象联想以及更明确的启示。

音乐的本质就是表现情感,那么描绘性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每一个欣赏者还存在不同的音乐欣赏认知,在音乐欣赏心理当中,同时就会有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的碰撞,所以,同一乐曲的描绘所引起的欣赏者的欣赏认知状态也不尽相同。不过基本上它要表现的感情特征却是相对稳定的,用音乐去描绘,是音乐情感表现和体验的直接方式;一种永恒坚定的音乐感情,可以寓情于不同的音乐描绘之中。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欣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章志光.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邵义强.交响曲浅释.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探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