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5-05-09 10:46尚弦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存状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大,但总体呈现“重物轻人”的状态。文章对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农村教师在存在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职务晋升困难、职业发展机会少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不容忽视。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如提升收入、加大教育、关怀生活和规范职称评定。

关键词:农村教师;生存状态;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尚弦(1991-),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小学一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2

一、研究缘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生产资本的重要部门,对一个国家长期发展和国际地位有着决定性影响。[1]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十分巨大的进步。全国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1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5%。① 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极度不平衡,尤其城乡之间教育失衡问题十分严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地区超过城市地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导致城乡教师差距也越来越大,

二、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农村教师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

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迅速,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许多村小、教学点都建起了新教学楼,教学设施也逐渐齐全。不过,相比之下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更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同等职称和工龄的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工资要相差500元到1000元左右。此外,加上城市教师的非货币性收入,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收入差距可能达到四到五倍。[2]

城乡教师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于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占总人口数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资占77%,而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3]

这些原因造成了城乡教师收入的巨大差距,收入的差距导致农村教师们对自己职业认同感较低,这些情况导致一大批优秀教师不断从农村学校流失。尤其是相对偏远、环境较差的农村教学点,更是严重。许多农村地区学校出现了教师“留不住,进不来”的现象,大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的发展。

(二)农村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不能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4]由于农村学校多属于偏远地区很少有人愿意来,所以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十分紧缺,许多学校实行“包班制”。笔者所在的小学共六个年级八个教学班,教师总人数20人,平均每班能够分配的教师不到3个,但是平均每个班级所开设的科目为6门,这样一来多数教师都是“身兼数职”,加上每个班级有一名老师担任班主任,老师们的工作量可谓巨大。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情况,据了解,全乡除中心学校外,所有学校基本上都是平均两位教师包一个班级的所有科目,有些师资紧缺的学校(教学点)一名老师就要包揽班级全部科目。

农村教师工作量如此之重,又拿着微薄的薪水,造成农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不高,一部分教师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来进行工作,把教师这份工作仅仅当做养家的保障,一旦察觉到有更好的工作岗位就会跳槽。这样一来,农村基础教育的就毫无质量可言。

(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有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多种措施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发展,如2003年的“三支一扶”计划”,2004年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7年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等措施吸引了大批大学毕业生前往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另外,2006年2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应有到农村任一年以上的经历”[5]。

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问题,在封闭僵化的教师管理体制及城乡差距的大背景下,许多地区农村学校中坚力量仍然是那些老牌的中师毕业生。特别是农村“村小”教师重“用”少“训”,甚至只“用”不“训”,不仅原有的教师得不到培训与提高的机会,而且新教师也面临着知识陈旧、老化的困境。[6]尤其近年来,农村学校大量缺乏体音美教师,虽然通过各种措施招聘到了一些大学毕业生,但是这些大学生实际教学实践能力不强,可以说仅仅是一个半成品,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进行培训、磨练,这样就大大影响了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农村教师职务晋升

目前中小学教师工资主要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几个方面,而这三方面的工资又都与教师的职称挂钩,所以职称在教师们的工资收入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7]

我国于1986年建立教师职称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虽然实施初期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目前教师职称评定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甚至有“量身定做”的一些腐败现象。由于不同层级的学校能够获得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同,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较低,农村教师们评上职称更加困难,大大挫伤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8]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收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农村教师的收入过低,因此,政府要改变当前对于农村教育“重物轻人”的状态,大力提升农村教师收入。虽然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于农村教育中去,但只有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收入才能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留得住,进得来”。

此外,在提升农村教师的收入上,不仅要注意到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要注意到村小与教学点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学点教师收入之间的差距,要对农村教师的情况整体照顾,越是偏远困难地区,教师收入更要适当增加。这样才能使得广大农村教师安心从教,乐于钻研。[9]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关注农村教师身心健康

农村教师也是普通人,并不是神,繁重的工作压力加之教育改革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身心疲惫。要改善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就必须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关怀,并且要提升农村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政府与社会不能单方面对农村教师甚至所有教师一味要求与限制,要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在教育改革方面,“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的学生,同时也要关注到教师,造就更广泛的平等,师生的平等,城乡教师也要平等。

(三)完善农村教师教育机制,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尤其是偏远地区更是如此。因此,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有大量优惠政策能够吸引到大学生的加入,更要加强对当前的农村教师队伍继续教育。

对于理论知识较强的大学生,多给予机会听优质课的机会,多给予讲优质课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能够发现不足,提升自己实践能力。对于教学经验强而理论不足的老教师,要多给予机会进行教育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教育理论及最新的专业知识进行授课,提升教学质量。

(四)合理分配职称数目,促进农村教师职务晋升公平

由于职称对于农村教师意义重大,因此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十分有必要。一方面要合理分配职称指标,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享受同等的机会评定职称;另一方面,要对于职称评定中的腐败现象坚决打击,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职称晋升环境。

注释:

①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 王德文.教育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1):22-31.

[2] 樊香兰.城乡中小学教师收入差距原因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业教育,2009.2.,(1).

[3]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D/OL].[2006-9-14].http//news.xinhuanet.com/edu/content_5088573.htm.

[4] 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56-60.

[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6(Z2).

[6] 李尚卫,袁桂林.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9(3):36-36.

[7] 李红超,于启新.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9 ,2:54-57.

[8] 郑是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259-259.

[9] 雷万鹏.整体提升农村教师收入刻不容缓[J].中国农业教育,2014(1):42-42.

猜你喜欢
生存状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枣庄民间乐器——唢呐艺术研究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云南阿峨壮族农民版画研究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