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课程对护生自我价值感影响的研究

2015-05-10 14:17姚秋丽李艳琳温晓静
护理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量表价值观

姚秋丽,李艳琳,杨 红,温晓静

价值观反映个人或群体的特性,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行为目的和方式的选择[1]。护生是医院护理人员的后备军,他们跨出大学进入临床后将奋战在护理一线,是与临终病人沟通和接触最为频繁、亲临死亡现场最多的人群,其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度的自我价值感,将对其个人甚至是病人大有裨益。在校护生由于其处于个体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期、自我价值感的体现期和扩展期,正是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式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和提升其自我价值感,使其从容面对和适应未来工作的挑战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二年级护理本科生的自我价值感现状,研究护生在学习《临终关怀》课程前后的自我价值感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医学院校选修《临终关怀》课程的在校护生102人,均为大学二年级女生,年龄18岁~22岁(19.96岁±0.77岁);汉族96人,少数民族6人;家庭居住地为农村41人,城镇或城市61人;父母健在者94人,父母不健全者8人;独生子女58人,非独生子女44人;家庭贫困者33人,家庭不贫困者69人;无宗教信仰者95人,有宗教信仰者7人;无健康问题者67人,有健康问题者35人;喜欢参加文体活动者80人,不喜欢参加者22人;喜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者91人,不喜欢参加者11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情况问卷 采用自设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年龄、民族、家庭居住地、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有无宗教信仰、有无健康问题、是否喜欢参加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

1.2.1.2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 采用黄希庭等[2]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3个分量表,分别有6个条目、10个条目、40个条目。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量表分为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量表也分为个人、社会两个取向,且两种取向又都分为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家庭5个子维度。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1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价值感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3 2,分半信度为0.792 5,间隔1个月重测信度为0.885 2,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618 0~0.820 1,分半信度在0.627 2~0.794 0[3],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4]。现已建立全国常模[3],可作为青少年自我价值感测量的有效工具。

1.2.2 课程内容及调查方法 《临终关怀》课程为公共选修课,针对大学二年级护理本科生开设,共27个学时,为期9周,每周1次,每次3学时。授课内容包括:临终的概念、临终关怀、临终关怀中的护理工作、临终疼痛与疼痛控制、死亡、死亡教育及临终病人家属的居丧护理。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组织护生观看临终关怀相关影片,并在课程中间布置书写遗嘱的作业,使护生思考若当前面临人生最后时刻将会有何安排与感想。2013年2月第1次课开始前在统一指导语下集中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在2013年5月最后1次课结束后再填写同样问卷。首次发放问卷106份,第2次发放问卷110份,两次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96.2%和92.7%,两次回收问卷经过信息核对,有效配对102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具体运用描述性分析、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得分与全国常模[3]比较(见表1)

表1 护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分

表1 护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分

项目 大学二年级女生常模(n=2 001)大学二年级护生(n=102) t值 P总体自我价值感 17.4±5.4 24.8±3.2 -13.72 <0.001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 13.6±4.0 19.9±2.4 -15.76 <0.001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 14.9±4.3 20.3±2.6 -12.56 <0.001社会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 11.8±2.5 12.3±2.5 -1.99 <0.05社会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 11.6±3.0 15.2±2.4 -11.93 <0.001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 12.6±4.7 17.0±2.0 -9.41 <0.001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 11.8±2.8 12.8±2.5 -3.54 <0.001社会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 11.7±4.7 18.1±1.7 -13.70 <0.001个人取向的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 12.1±3.7 15.2±2.7 -8.35 <0.001个人取向的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 12.4±4.0 15.6±2.2 -8.02 <0.001个人取向的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 12.7±3.7 14.3±1.9 -4.34 <0.001个人取向的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 11.5±3.6 15.4±2.6 -10.80 <0.001个人取向的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 11.2±3.6 16.2±2.6 -13.84 <0.001

2.2 《临终关怀》课程前后护生自我价值感得分比较(见表2)

±s) 分表2 《临终关怀》课程前后护生自我价值感得分比较(n=102

±s) 分表2 《临终关怀》课程前后护生自我价值感得分比较(n=102

项目 课程前 课程后 t值 P总体自我价值感 24.81±3.18 24.43±3.72 1.450 0.150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 19.88±2.43 19.78±2.93 0.605 0.547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 20.25±2.65 20.14±3.26 0.701 0.485社会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 12.32±2.48 12.87±2.38 -2.818 0.006社会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 15.17±2.40 15.53±4.67 -0.850 0.397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 16.99±1.99 16.75±2.34 1.434 0.155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 12.80±2.52 13.14±2.77 -1.448 0.151社会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 18.12±1.71 17.63±2.00 3.005 0.003个人取向的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 15.19±2.67 15.35±2.76 -0.641 0.523个人取向的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 15.63±2.24 16.02±2.37 -1.887 0.062个人取向的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 14.25±1.94 14.00±2.23 1.101 0.273个人取向的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 15.38±2.59 15.65±2.72 -1.123 0.264个人取向的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 16.25±2.59 16.31±2.82 -0.279 0.781

2.3 不同类别护生《临终关怀》课程前后自我价值感得分差值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类别护生《临终关怀》课程前后自我价值感得分差值比较(?±s)

3 讨论

3.1 大学二年级护生自我价值感整体水平较高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效应而产生的一种肯定自我的情感体验[5]。它既包含了自尊意义上的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又涵盖了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即个体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和社会对自我的评价。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它对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产生一种弥漫性的影响,也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有利于个体心理、学业和生活等各方面健康全面的发展[6,7]。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二年级护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得分均高于全国女生、全国大学二年级女生常模,表明大学二年级护生的自我价值感总体来说较高,体现了护理专业大学二年级女生积极向上、自信进取的精神风貌。其原因可能与护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在医学院校近两年来不断的培养和教育中不仅逐渐掌握了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也渐渐树立起将来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都在其内心层面增加了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同,面对未来她们充满信心和憧憬,认为自己不久的将来对社会和他人是有积极意义的,从而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人和自我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感也就随之提升了;另外,在校护生经常走出校园、走向医院和社区进行临床见习、参加各项服务病人的志愿者活动,如在医院前台当导医、到社区对慢性病老年病人进行健康咨询和提供护理服务等,通过多次参与这些活动,护生们的自我价值感往往会得到相应满足和提升。

3.2 《临终关怀》课程对自我价值感有短期影响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和照料,使病人平静、安然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途,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8]。目前各大医学院校在护理本科教育阶段越来越重视临终关怀课程,不但使本科护生掌握了临终关怀的基本理论知识,生理与心理护理技能,还培养了他们崇高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死观等,这些都对护生今后走进临床岗位、开展临床工作大有益处。英国一项调查表明,英国所有本科护理学院都开设了临终关怀及护理课程,超过95%的学生参加了该课程,学生学习后表示能更有效地帮助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9]。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临床关怀》课程的学习,护生的社会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得分有所升高,而护生的社会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得分有所下降。护生在接受课程学习之后社会取向人际价值感升高可能的原因是,护生认为在了解临终关怀、学习临终护理的基础上,能帮助临终病人满足他们的临终前各种生理需要,使其躯体在死亡之时尽可能获得安宁、感受到平静和舒适,同时能指导临终病人认识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维持其生命的尊严,这些都使护生感到自己学有所用,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长处,自己的价值在社会和人群中得到了体现和升华;而其社会取向家庭价值感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护生认为对于离世亲人临终前未进行必要而专业的临终护理和心理慰藉,或者认为对健在亲人没有尽心呵护、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没有更积极的影响他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因而会感到自己在家庭中未能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而相对来说这两个因素所带来的对价值感的影响将在长期的、不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会得到相应减弱。总之,此课程开设起到的积极作用,正如Cardoso等[9]研究结果指出,通过相关专业学习,不仅使护生掌握了知识,也提升了自我价值感,也将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后续工作中[10]。

3.3 来自个体的多种因素影响护生的自我价值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来自农村的护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及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比城市/城镇护生在课程后有较大的提升(P<0.05),考虑来自农村的护生自小接触到的死亡教育主要来自于农村原始的丧葬文化,不够全面,但较城市/城镇的护生可更直接感受生命的消逝。经过《临终关怀》课程的教学,农村护生更加丰富了原有的临终及死亡相关知识。独生子女与家庭贫困护生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比非独生子女与非贫困护生有一定的提高,且家庭贫困护生个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也有所提升。考虑独生子女在课程中经过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学习受到了更多的心灵震撼,他们可能更加懂得和明白独生子女在赡养、照料父母等方面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加坚定了他们独自抚养父母的信心和毅力;而贫困护生更加深刻理解了死亡这一特殊含义,曾经生活困苦的种种经历使其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临终的意义,也增强了他们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另外,不喜欢参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护生社会取向特殊生理、家庭自我价值感及个人取向的特殊道德、生理自我价值感在课程后较课程前有所提高。乐于参加活动的护生在其他活动中或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已经建立了较好的自我价值观,而该课程的开展,正弥补了不喜欢参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护生在这方面的不足。本研究中未探测到健康问题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与国外一项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研究[11]不一致。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受到经济状况[12]、城乡差异、性别[13]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从本研究结果可见,个体的不同因素在《临终关怀》课程开展中对自我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课程前后价值观有所提高,说明不同护生在课程中更好地完善了自我价值观体系,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未来工作中的难题,服务于临终病人。

[1]Kluckhohn C.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M].Cambridge Mass:Haward Univ Press,1951:395.

[2]黄希庭,杨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21(4):289-292.

[3]黄希庭,风四海,王卫红.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全国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学,2003,26(2):194-198.

[4]杨雄,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报,2002,34(5):511-516.

[5]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523.

[6]卢秀琼.高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3):195-196.

[7]汪宏,窦刚,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597-600.

[8]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9]Dickinson GE,Clark D,Sque M.Palliative care and end of life issues in UK pre-registration,undergraduate nursing programme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8,28(2):163-170.

[10]Cardoso FA,Cordeiro VR,Lima DB,etal.Training of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Experience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with nursing students[J].Rev Bras Enferm,2011,64(5):968-973.

[11]Hawley CA.Self-esteem in childre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An exploratory study[J].Neuro Rehabilitation,2012,30(3):173-181.

[12]吴洪艳,赵玉芳.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6-9.

[13]张婷婷.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22 (8):1.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量表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