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2015-05-12 00:09曾红萍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

【摘 要】通过文明素养的提升来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做法。高职院校可以把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和结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中实现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素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32-02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能够引领全社会思想行为进步和有广泛民众基础的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高职院校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涵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水平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提高高职学生的文明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遵纪意识和道德修养,又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的践行,并推广到全社会中。

一、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文明素养是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包含了思想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等方面内容,并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出来。从主流上看,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个别学生在人格、精神、道德等素质方面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存在一些缺陷,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低下,文明意识薄弱,没有理想信念,校园存在着种种与大学生形象极不相称的不文明行为。诚然,高职学生底子薄,生源素质偏差,一些人入学前接受的文明教育偏少,在文明素养的培养上“先天不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高职学生价值观的缺失。在当前社会改革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多元价值观交织冲突,这给处于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高职学生带来许多困惑,社会道德领域中出现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又给高职学生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造成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是非善恶混淆,价值目标短期化、物质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激励高职学生文明向上的正气、医治文明素养疾病的一剂良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联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指导思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这几个关键词,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中,必须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提升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是高职院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之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人格塑造和精神风貌提升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文明素养培育是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通过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推动学生的自我塑造,加快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质量、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全面发展,从而辐射、影响和推动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一)文明素养的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笔者和同行在课题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知耻教育、感恩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文明素养提升的基本内容。在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善恶美丑的界限,为人们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准则。在高职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羞耻感,激发知荣求善之心,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教育,自我反省,及时纠正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逐步提升道德修养的层次。

2.感恩是一个人最基础的良好品格。在高职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推动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学生因感恩而学会用责任回报父母之恩、师恩、国恩等各种恩情,社会责任感得以树立,爱国之情得到激发,从而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最终升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高职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他们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中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同时中华美德的营养成分,也可以弥补高职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文明素养水平。

(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中实现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广西印发的《关于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项主要任务基本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与高职院校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途径是一致的。

1.思想观念是决定行动的先导。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解决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缺失,首先要从“知”、从思想教育开始,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始。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首先把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说清讲透: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有什么关系……只有解决学生思想观念上的疑惑,才能深化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高职学生由于理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薄弱,这无疑给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注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入眼、入脑、入心;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纪念活动、报告会、文艺表演、竞赛活动等,利用网络QQ群、手机微博、微信等新载体,进课堂、进宿舍、进班级,通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各职能部门共同组织策划,齐抓共管,合力育人,弘扬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文明文素养的提升奠定思想基础。

2.实践是知行相融的载体。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是形成行为习惯的认知性前提,只有知行统一,才是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环节。而重视实践、强调身体力行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通过精心设计载体,拓展各类实践活动,使“三个倡导”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互融合,通过每个人的参与和行动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学生在这些实践中也体会到什么是符合公德规范的文明言行,什么是不符合公德规范的粗俗言行,学会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

3.典型示范是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当代高职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必须在他们内心引起共鸣。《礼记》中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应自觉树立育人的观念,注重以身作则,在点滴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以正确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以文明的言谈举止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同时,注意挖掘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以鲜活的实例触动学生心灵,以情催化,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激励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形成见荣知荣的浓厚氛围,从而使学生趋荣拒耻,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提升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曾红萍.知耻道德: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新视角[J].广西教育,2013(7C)

[2]曾红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构建[J].学园,2013(22)

[3]曾红萍.感恩教育: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正能量[J].科教文汇,2014(3)

[4]曾红萍.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2(9)

[5]范广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

【基金项目】北海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科研重点课题(2012YZ02)

【作者简介】曾红萍(1967- ),女,北海职业学院社科部教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